3D NAND应用

开门见山,我们先说3D NAND应用在哪些产品上,目前3D NAND Flash主要应用在固态硬碟上,后续将在智能设备上发挥作用。基本上,用到数据存储的地方,都将会有3D NAND的身影。

3D NAND的优势

3D NAND是在2014年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之后就迅速取代2D NAND称为存储介质的首选。那么,与2D NAND相比,3D NAND具体有什么优势呢?看一下对比图,如下:

从上表中提到的几点,成本,容量,传输速率,能耗,耐用性,封装等等多个角度,3D NAND都完全超越2D NAND。特别是成本和容量两个因素,是3D NAND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在现阶段,市场上用到的3D NAND晶元,单颗粒容量大多在32GB或者64GB,后续单颗粒容量将达到128GB甚至更高。

另外,东芝在去年8月份首先发布了QLC NAND, 使得3D NAND的容量优势进一步扩大。

3D NAND凭借层数的叠加以及QLC的推动,容量得以不断的攀升,而容量的提升带来的红利就是,3D NAND但Gb成本的下降。如下图,

3D NAND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市场上可以正常供应3D NAND的还是那几家原厂,比如三星,英特尔,美光,东芝,西数,海力士。这几家大厂都已经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或72层),正在试产第三代3D NAND(96层+)。除了增加3D NAND的层数之外,这家原厂都有在研发QLC 3D NAND。预计,在2020年,3D NAND的份额将超过90%,其中,以3D TLC NAND为主。

可以说,3D NAND仍然被国外原厂把持。虽然国内存储大厂长江存储已经成功验证通过了32层3D NAND,目前还没有真的的量产,更加不能保证供应。国产芯任重而道远!

结语

3D NAND比2D NAND具有容量和成本的优势。随著堆叠层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QLC的问世,3D NAND的容量优势更加明显,容量提升带来的红利就是单Gb成本的下降。更加有利于3D NAND的普及。预计2020年,3D NAND将占有超过90%的份额。另外,国产存储仍在埋头苦干,努力追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用上国产芯。


小编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看官拍砖讨论,感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