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指3月初公布具体选址。

《财政预算案》提到将就适合作公营房屋发展的棕地群展开技术研究,近日更有政府消息透露最快3月初公布具体选址。《星岛日报》早前到屏山视察,留意当中两组位于朗天路附近的棕地,目前主要用作物流及停车场用途,为棕地之中较邻近港铁站及现有住宅区,料属合乎「高潜质」棕地的定义,较大机会被当局「征用」。不过,《星岛日报》在查册后亦发现以上地段业权分散,分别有祖堂地或发展商在内的业主,而且用地规划与地段的划分不一致,即使已划为综合发展区多年,但仍未有发展计划,业界料当局「入场」收地,可有助加快发展有关地段。

朗天路以西的一组棕地群,发展房屋机会较高。

政府早前公布全港棕地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并指出在未纳入任何发展计划内的160公顷棕地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即距离新市镇界线及主要的交通干道都少于500米的可步行距离内,同时面积亦最少有两公顷或以上。发展局现时再按土地使用兼容性和场地限制等因素,进一步检视当中的部份棕地,以评估当中有多少可适合作公营房屋发展。

虾尾新村的棕地,发展房屋机会不大。

根据报告的资料,最大面积的棕地群位于横州一带,有相当部分分布于屏山、青山公路洪水桥段以南及元朗公路附近。《星岛日报》早前到屏山一带视察,留意在该批棕地之中就有两组分别位于朗天路西边及东边而未有发展计划的棕地群,距离天水围西铁站的步行距离约只有15分钟,较其他棕地更接近已发展区及交通枢纽。

位于西铁架空轨道以南的细棕地群,发展房屋机会不大。

两组棕地群中较细的一组,位于天水围西铁变电站南边,该地段地势平坦,目前主要作为仓库及停车场用途。现时大约两公顷的用地于土地规划分别属于「政府、机构及社区用地」以及「乡村式发展地带」。城规会曾数次批出许可,将以上土地作为临时停车场、临时建材商店等用途。至于位于朗天路东边的棕地,资料显示有一组分别营运作停车场及物流仓库的棕地群,估计面积合共有约8公顷,距离天水围天慈邨大约只有300米。

蓝地黄岗围路附近的棕地,发展房屋机会较逊。

现场所见,停车场范围停泊十数架货柜车,而靠近西铁线架空轨道以南一带的物流仓库范围,则有3个大型货仓,当中至少2个由利丰集团运作。《星岛日报》翻查城规会资料,留意到有关用地由10年起被划为「综合发展区」,可以最多0.4倍的地积比,兴建不高于3层的建筑物,当时的规划意向,是希望可通过提升规划用途吸引发展者在这些地点进行重建作综合发展或住宅用途,并提供商业、休憩用地和其他配套设施,从而改善环境。然而,过去最少8年都仅获城规会批准作为临时货柜车场及物流中心用途。

天水围天慈路以东的冯家园一带棕地,发展房屋机会较逊。

以上土地一直未有发展,或与土地过于零碎及业权分散有关。《星岛日报》在查册后,进一步发现两组棕地都涉及多名业主,以面积较少的一幅为例,在涉及的14幅地段中,除了政府土地以外,由最少9名业主持有,当中亦包括较难发展的祖堂地,如由前区议员邓达善担任司理的邓辑五堂、由邓志学任司理的邓维新堂及邓永大任司理的邓燕翼堂。较大的一幅,亦涉及约60个地段,由最少十名业主拥有。以上业权及地段分布的情况,相信是土地过去难以发展的原因。

位于西铁架空轨道以南的棕地群,发展房屋机会较高。

测量师学会土地政策小组主席刘振江表示,发展新界棕地的最大挑战是交通和基建配套,若遇上祖堂地更几乎「冇得搞」,而以综合发展区方式发展,所拼合的土地必须够大,始能满足城规条件,因此有大量早年由发展商购入的土地一直未能发展。他认为,政府若能「出手」收地发展公营房屋,可加快引入基建和交通配套,有助大增密度,加快发展用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