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柴油加电事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是时候冷静下来思考了。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事件发生时的一边倒的讨伐蔚来,看到了蔚来的艰难回复,总体可以称之为一句吹牛引发的血案,理性来看也就是一个严谨的车主与一个营销的高手在论证蔚来汽车的好坏。事到如今,这个事件到底会给蔚来带什么影响,又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从高调到低调,蔚来要不要改变风格?

纵观蔚来的发展史,不管李斌愿不愿意,我们都看到了特斯拉营销的身影。从超豪赛车到高端车,再到普及型;从行业大咖到社会精英,再到渴望购买者,蔚来都是按照这个节奏进行推进。

如果不是2018年的新能源竞争过于迷乱,甚至有企业故意乱带节奏,煽动媒体与用户在讲量产才是王道,蔚来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实际上,蔚来还是做了一些实事,包括建厂,体验店的布局、换电技术、三电的融合,人团梯队的建设,甚至交车万辆。或许,如果没有那个交车的赌局,蔚来可能不会被架到风口浪尖。

其实,说白了,这与竞争的本质有关系。

众所周知,国产的新能源车企号称有近两百家,在这200多家的企业中,2018年能交车的不过十来家,其中,蔚来就占据了榜首。

如果说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第一的蔚来可能不会如此狼狈。问题就在于,除了传统造车势力中已经有很大优势的比亚迪,荣威等,在这一标新势力中,谁的位置都不稳定,有媒体报道的造车靠谱指数就是在随著时间的迁移发生各种变动,一年中,上前十榜的企业远远不只十名。

交替争夺之下,凭什么让蔚来当老大,枪打出头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我并不是为蔚来来辩解什么,只谈到横向对比中,蔚来并没有那么不堪。

加速技术回归,新能源汽车回发发展本质!

说起蔚来,本源还是李斌的那张嘴,堪比手机界的余承东,但不幸的是,从技术角度蔚来没有华为牛X。那么,这件事应该能让李斌消停一些吧!

其实,「吹牛」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企业的通病,甚至现在连一家传统企业也在向这方向转型,这并不是好现象。

在那个疯狂补贴的年代,赢在起跑线也可以用来形容新能源车企们。在钱多多的刺激下,有的企业收购了电动车,电池企业就开始造车,甚至为了追求时间,某些车型连前舱的布局都是混乱的,更谈不了为新能源车开发专用的平台。

在这种「拼积木」的思维下,赢得了补贴了钱,赢得了资本的钱,甚至还想赢用户的钱。

心太远,实力却不允许。

蔚来事件只不过把新能源企业的遮羞布撕掉了。现在,每家车企绝对意识到了,技术才是生存之本。

此时,回归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本质不在口号中实现,却在网友的较真中被逼去审视,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幸,此处应该有掌声,感谢蔚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