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北京零售业或将成国企的天下

4 人赞了文章

12月14日,北京超市发党委书记李燕川担任新一届公司董事长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当日上午,超市发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海淀置业集团收购物美、天客隆所持有的超市发股份。

今年上半年开始,海淀置业集团酝酿收购物美集团持有的超市发25.03%股份,以及天客隆持有的34.77%股份。伴随著新一届董事会改组完成,超市发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结构。「除了一个自然人和一家企业持有不到1%的股份,99%以上的股份都已回归国有」,李燕川表示。

超市发股权转让背后,各方股东经历了怎样的博弈和妥协,我们无从得知。但客观上来讲,超市发99%以上的股份回归国有,是一种「国进民退」的体现。

我们将其放大到北京市的商业格局来看,朝阳区有京客隆、海淀区有超市发,两家国有商业企业占据了北京核心城区的东西两翼。此前有消息称,超市发将有可能与同属海淀区国资委的翠微集团打包上市。如此一来,北京市的国有商业力量进一步加强。

纵观行业大势,这两年来各地国资零售企业都在引入民营资本以激活国有体制,助力企业转型。比如上海联华、武汉中百引入永辉超市;重庆百货引入步步高、物美集团等。为何海淀区国资委却逆势而为,上演「国进民退」的一出?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超市发董事会重组背后,是一双看不见的「行政之手」,共同为了一个大局: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中心城区人口。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方案:北京中心城区将会在2020年以前疏解15%的人口。疏散方法是以业控人,通过产业疏解进而实现人口疏散。

通过关闭、搬迁各类批发市场以转移相关从业者是一种有效之道。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锦绣大地启动了西区宿舍区的关停,截至目前已累计清退房间1337套,疏散人口5800余人。今年年底前,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将配合锦绣大地,陆续关闭肉类、水产、蔬菜、粮油等4个专业市场。

伴随著产业疏解以及相关从业人口迁徙,这将导致满足消费者日常所需的商铺和市场出现「真空地带」,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菜市场关闭之后,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成为难题。首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称之为「食品荒漠化」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零售企业就迎头赶上,填补上述市场的「真空地带」。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北京中心城区出现的市场空白点,与其让给民营企业,还不如给到自家的国有企业,毕竟还是亲儿子。尽管有知情人士透露,超市发的重组计划其实是早于「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政策的出台,但从客观上来讲,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人口疏散对超市发其实是一大利好。特别是伴随著股权结构的理顺,超市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是故,这场「国进民退」的商业重组本质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石二鸟。一方面,顾全「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之大局;另一方面,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让国资委的KPI提高那么几个点。

《第三只眼看零售》想说的是,这样做真的好吗?零售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唯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产业进化。而北京则恰恰相反,一是在政府指导下,国有零售企业呈现出「非市场」的功能。

比如,为民生计,一些国企会被要求到从市场角度不适合开店的地方去拓展;再比如,一些补贴、好的地段、好的政策等利好因素也向国企倾斜。二是北京作为首都,天子脚下,稳定压倒一切,这也使得在北京经营零售业规矩多。「以食药监的条例为例,北京可以说是全国最严格的城市。即便是北京不同的区,每个区也有每个区的政策」。一位零售企业老总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另外,伴随著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的进一步疏散,必将引起劳动力短缺,零售业人力成本急剧增长。为了保障民生、维持稳定,政府必定不允许国有零售企业提高售价将此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许从政策支持和一些补贴等方面来给予企业优待。长期以往,则将导致商业的畸形发展。

我们可以想像,伴随著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逐项政策的落地,未来的北京商业是国资委领导的几个亲儿子和根正苗红的子弟兵,言听计从,指哪打哪。从国家对于首都定位来看,也许是对的。但从零售业繁荣角度,北京或将失去活力。

这也正是北京商业的尴尬之处:一方面要顾全大局、维持稳定,另一方面要自由发展、充分竞争,可谓带著镣铐跳舞。

这也应了那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