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北京零售業或將成國企的天下

4 人贊了文章

12月14日,北京超市發黨委書記李燕川擔任新一屆公司董事長的消息刷爆朋友圈。當日上午,超市發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海淀置業集團收購物美、天客隆所持有的超市發股份。

今年上半年開始,海淀置業集團醞釀收購物美集團持有的超市發25.03%股份,以及天客隆持有的34.77%股份。伴隨著新一屆董事會改組完成,超市發將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理順公司治理結構。「除了一個自然人和一家企業持有不到1%的股份,99%以上的股份都已回歸國有」,李燕川表示。

超市發股權轉讓背後,各方股東經歷了怎樣的博弈和妥協,我們無從得知。但客觀上來講,超市發99%以上的股份回歸國有,是一種「國進民退」的體現。

我們將其放大到北京市的商業格局來看,朝陽區有京客隆、海淀區有超市發,兩家國有商業企業佔據了北京核心城區的東西兩翼。此前有消息稱,超市發將有可能與同屬海淀區國資委的翠微集團打包上市。如此一來,北京市的國有商業力量進一步加強。

縱觀行業大勢,這兩年來各地國資零售企業都在引入民營資本以激活國有體制,助力企業轉型。比如上海聯華、武漢中百引入永輝超市;重慶百貨引入步步高、物美集團等。為何海淀區國資委卻逆勢而為,上演「國進民退」的一出?

《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超市發董事會重組背後,是一雙看不見的「行政之手」,共同為了一個大局: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中心城區人口。根據北京市規劃委的方案:北京中心城區將會在2020年以前疏解15%的人口。疏散方法是以業控人,通過產業疏解進而實現人口疏散。

通過關閉、搬遷各類批發市場以轉移相關從業者是一種有效之道。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區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錦繡大地啟動了西區宿舍區的關停,截至目前已累計清退房間1337套,疏散人口5800餘人。今年年底前,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將配合錦繡大地,陸續關閉肉類、水產、蔬菜、糧油等4個專業市場。

伴隨著產業疏解以及相關從業人口遷徙,這將導致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的商鋪和市場出現「真空地帶」,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菜市場關閉之後,消費者的一日三餐成為難題。首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稱之為「食品荒漠化」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零售企業就迎頭趕上,填補上述市場的「真空地帶」。從政府的立場來看,北京中心城區出現的市場空白點,與其讓給民營企業,還不如給到自家的國有企業,畢竟還是親兒子。儘管有知情人士透露,超市發的重組計劃其實是早於「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政策的出臺,但從客觀上來講,北京市中心城區的人口疏散對超市發其實是一大利好。特別是伴隨著股權結構的理順,超市發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是故,這場「國進民退」的商業重組本質是政府主導下的一石二鳥。一方面,顧全「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之大局;另一方面,做大做強國有企業,讓國資委的KPI提高那麼幾個點。

《第三隻眼看零售》想說的是,這樣做真的好嗎?零售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唯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激發企業活力,促進產業進化。而北京則恰恰相反,一是在政府指導下,國有零售企業呈現出「非市場」的功能。

比如,為民生計,一些國企會被要求到從市場角度不適合開店的地方去拓展;再比如,一些補貼、好的地段、好的政策等利好因素也向國企傾斜。二是北京作為首都,天子腳下,穩定壓倒一切,這也使得在北京經營零售業規矩多。「以食葯監的條例為例,北京可以說是全國最嚴格的城市。即便是北京不同的區,每個區也有每個區的政策」。一位零售企業老總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另外,伴隨著北京市中心城區人口的進一步疏散,必將引起勞動力短缺,零售業人力成本急劇增長。為了保障民生、維持穩定,政府必定不允許國有零售企業提高售價將此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許從政策支持和一些補貼等方面來給予企業優待。長期以往,則將導致商業的畸形發展。

我們可以想像,伴隨著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逐項政策的落地,未來的北京商業是國資委領導的幾個親兒子和根正苗紅的子弟兵,言聽計從,指哪打哪。從國家對於首都定位來看,也許是對的。但從零售業繁榮角度,北京或將失去活力。

這也正是北京商業的尷尬之處:一方面要顧全大局、維持穩定,另一方面要自由發展、充分競爭,可謂帶著鐐銬跳舞。

這也應了那句話: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