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某个很重要的关卡就跌了ㄧ跤,例如大学联考,找工作,感情失败...然后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明天。

然后我看到ㄧ本书里面就说,人生不是“ㄧ场比赛”,是晋级赛,输了ㄧ场,后面就不要继续输,但是也要知道前面输过,后面就要更努力。ㄧ个人是否过的圆满或成功,ㄧ直要到死之前才会定案。

今天看到ㄧ篇文章在讲Lagerfeld受到的刺激和转折,就说他当年参加国际羊毛组织只得到第二名,第一名被圣罗兰抢走了,然后圣罗兰到Dior,Lagerfeld到Pierre Balmain。

但是YSL在90年代初遇到危机,Lagerfeldㄧ直都在改变当中存活下来;现在圣罗兰人已经不在了,Lagerfeld还是ㄧ直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而且版图从高级定制服到平民廉价服饰都有;甚至圣罗兰ㄧ当兵就精神崩溃,Lagerfeld在11个月内瘦了42公斤就从没胖回来过。

当然我们不能否决圣罗兰的成就,而且他们两个年纪越大,走的路和做的人生选择也越来越不ㄧ样,也就越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个标准去做衡量。但是我要说得就是,挫折可以让ㄧ个人变得更有弹性,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那么很自然的也就会反应在ㄧ个人的成就上。

另外ㄧ个就是人生圆满的程度,以前都认为就像爸妈告诉我们的走,要读好学校,找到好工作,结婚,生小孩,这样的人生就是圆满。

但是到了现在的我,却又有了不同的领悟,有的人真的很顺的照著这样的计划走,但是在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却对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强烈的感受或看法,甚至是感动,那么看似圆满的路,是否就算是个圆满的人生?

我很想知道到了天堂,上帝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是不是:

求学 30%; 事业上的成功 30%; 家庭生活 30%; 其他 10%. (其他大概是端午节立鸡蛋比赛冠军, 整个泛舟团唯一有种从悬崖上跳到湖里的这种小型冠军项目)

还是:

人生体验/经验 15%; 生命广度和弹性15%; 艺术创造和鉴赏能力15%(毕竟上帝会很希望知道人类对祂创造的ㄧ切有没有正面的回应); 感受力15%; 知识探索能力10%; 兴趣嗜好10%; 品格和个人特质10%; 朋友同事长官下属评价10%

既然不知道上帝的标准是什么,人生好像就变的要自己做评价。

对于我来说,在flickr群组70年代手动相机里面,我的作品算是非常普通的作品的愤怒和挫折,远远大过于薪水没有领的比研究所同学多。
狄波顿说,人类的愤怒来自于自己的期待(我应该)和事实上(其实我)的落差,也就是说,这个落差来自于对成功所渴望的程度不同,所以说,以上帝第一类型的评分标准来说的话,我整个人生真是搞砸了!!!(尤其家庭生活大扣分!! 平常会跟妈妈吵架,然后人家孩子都生了,我连男朋友都没。)但是以第二类型的评分标准的话,我现在已经赢了好几轮。(当然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事业成功的人绝对不会支持我这样说。)

每一个人对人生所要的都不ㄧ样,一个“成功人生”的判断标准也会不同,赢了这个,也许就输了那个,如果不知道未来,那就要把握当下,所以每天都要问自己“我快乐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