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能学习前人智慧,温故知新,借古鉴今。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学习中国历史,除了能了解「自己」从何而来,更能知道「自己」的位置,进一步培养长远眼光和广大格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第三届「中国历史校际精英问答比赛」总决赛于5月2日举行,小学组及中学组分别经过两轮四强对决,中学组最终由保良局董玉娣中学夺冠,小学组则由英华小学卫冕,连续两年夺得殊荣。

小学组冠军英华小学,从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助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董事褚宗生手上获取奖杯。

中学组冠军保良局董玉娣中学,从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手上接过奖杯。

这项比赛举办的目的,希望提升本港学生对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加对历代重要史事的认识,同时促进学校互动交流,丰富师生课外活动体验。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再度作为比赛的独家赞助机构,肯定活动成效。

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助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董事褚宗生。

招商局集团总经理助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董事褚宗生亲临现场观赏总决赛后,表示同学们对中国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当深刻,尤其是小学组:「有不少题目都涉及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的内容,但孩子们都应付自如。可见同学自发从课外阅读了解历史,表现十分出色。」至于主礼嘉宾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致辞时亦感谢主办单位及赞助机构,举办这类型的问答比赛,又提供手机应用程式供学生学习中史,提升学生对中史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过程。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

「中国历史校际精英问答比赛」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独家赞助,《巴士的报》主办,《星岛日报》作媒体伙伴。为了让年轻一代更易接触中国历史,基金会顺应潮流,在比赛首阶段,透过手机app进行电子「激答」比赛,让实力较强的32队中学及8队小学,晋身第二阶段实体淘汰赛。今年在第一阶段比赛环节更新增「学生公开组」,鼓励对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同学通过个人报名参赛,结果吸引2500多人,使活动参与总人数由去年的3,600多人上升至今年的6,600多人,反应热烈。

得奖的老师与学生,与主办方、赞助商以及嘉宾大合照。

跻身总决赛的同学们,每位都千锤百炼,付出不少努力,实力殊不简单。有参赛同学表示,比赛能够提升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过程中认识更多不同范畴的历史知识,同时与其他学校同学较量,大家亦敌亦友,促进彼此友谊,收获相当丰富。亦有同学提到,在准备比赛时,会参考主办单位提供的「历史长河」及「史空穿梭」网上专栏,深入了解不少历史趣事。

比赛气氛激烈。

至于老师也非常赞赏学生的表现,又表示会在课外以有趣方法,鼓励学生认识中国历史,继续支持更多与中国历史有关的课外活动。褚宗生对师生们踊跃参与感到鼓舞:「比赛为他们提供交流、竞技平台。为提升香港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兴趣,拓展视野,增长见闻,带来积极的影响。」适逢今年是影响近代中国发展的「五四运动」100周年,招商局赞助比赛,实在深具意义。

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工商企业,147年来,它的发展与国家命运和时代脉络紧密相连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当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推动国家进步、振兴民族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鸿章 (网上图片)

褚宗生表示,招商局百多年来秉承「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大力支持人才培养:「2010年,传承百年公益传统招商局在香港成立慈善基金会,重点关注和支持『青少年发展』。近年来通过推广中国历史与国情教育,培养香港青少年成为具有『历史眼光、民族精神、全球视野』的新一代栋梁人才。」

比赛气氛激烈。

赞助「中国历史校际精英问答比赛」,除了鼓励年轻一代透过历史认识人类文化及文明的发展路程、欣赏及学习前人智慧,也能总结前人的经验,温故知新,借古鉴今。褚宗生多番勉励一众年轻人,他指本港青少年视野开阔,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较强,若能进一步加强中国历史学习,了解自己从何处来,定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不断提升心胸和格局,明确未来目标和方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招商局,前身为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由当时北洋大臣李鸿章,联同盛宣怀等数名满清大臣创立,被认为是「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为官督商办模式创办的航运企业。招商局的创建,打破当时外商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开创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

 

中国首家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1878年)(网上图片)

此后,招商局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和其他许多近代经济领域,包括组建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1872)、创办中国首家保险公司「仁和保险」(1876)、中国首家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1878)以及中国首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等等,为中国变革及国富民强作出重大贡献。

招商局亦重视发展中国教育,先后资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两所新式大学,即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著名的「中国留美幼童」,也于1872至1875年间搭乘招商局的船远渡重洋抵达太平洋彼岸。这批留美幼童当中,诞生了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兼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留美学童出发前合影,后排左三为詹天佑 (网上图片)

招商局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工商企业,一直走在振兴民族工商业的前端,勇于创新,从多个方面贡献社会。1979年,招商局集团以「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投资开发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园区—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探索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继续践行企业使命,以商业成功推动社会前进。招商局集团经营总部设于香港,百多年来与香港社会各界形成紧密联系,同声同气,血脉相连。2010年,更在港捐资成立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鼓励青少年多元化发展,积极促进香港社区友好。近三年来,基金会在香港投入约3500万港元,当中聚焦「青少年发展」议题资助全人教育、职业发展、跨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

招商局开创民族工商业之先河,始终坚持企业利润之上的追求,将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企业重要使命和担当。基金会继续秉承招商局百年公益传统,践行「人人享有时代进步成果」的美好愿景,投身建设香港社会稳定繁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