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诚邀!

个人觉得蒋方舟还不算作家吧!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人心式微的时代,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标准可能有很多。但是衡量一个作家的标准应该而且只有一个,是否有经典作品流传?

从这个意义上,我得出蒋方舟不是作家。迄今为止,我没有看到她有任何作品可以从文学层面拿出来探讨的。她涉猎很广,口才不错,长相讨喜。或许更多是一个文青身份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吧!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蒋方舟是很早成名的被媒介吹捧为「天才少女作家」的一位。她是85后,出生成长于湖北襄樊,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在包装女儿成名以后,辞职全力陪护蒋方舟。

对她的书,只听闻当年报纸上报道的《正在发育》,以及后来反智利诗人聂鲁达《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后一本翻阅过,散文集,对自己成长困惑的记录,时有智慧的闪光,但只有一种片面的深刻。她出过一本小说集,以我每天不下于十万的阅读量,居然没有在馆藏中碰到过,可见应该不是非常出彩。

蒋方舟以特长生加入华师一附中,高考以加分50的优势加入清华,毕业后进入南方报系成为副主编。前不久参加过日本的一场文学活动,后来看到写《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的阎红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伤仲永论用在蒋方舟身上可能不合适,因为她早期的作品也遭遇质疑,认为由母亲代笔。记得武大一位教授曾经用数月之功查阅韩寒的各种资料,论证他是否由父亲代笔。

总之,中国各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实在太多了,很多事纷纷扰扰,可能连当事人也难以说清。


谢邀,首先亮明我的观点,蒋方舟不能算作家。

在我看来,作家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

1、作品。这是首要的,也是硬性条件,没有作品,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蒋方舟写过的东西也就是随笔,还不能与完整的作品相媲美,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到这已经结束了,但是既然问到了,我就继续回答下去;

2、态度。作家应该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有自己的态度。看见不正义的事情可以执笔批判,看见感人的事情也可以传递温情。我们现在推崇的大多数作家对于所见所闻都有自己鲜明的态度;

3、传承。真正作家的作品不是今天大家一窝蜂去读了,过一段时间就无人问津,而是不论是文学性还是文化积淀都是时间越长越有味道,即使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依然值得大家去欣赏,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和打磨;

4、阅历。作家的阅历并不仅仅是年纪大,而是作家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放进作品里面,又能从作品里面提炼生活的精髓,既升华了自己,也陶冶了读者,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不自觉的受作品影响。

貌似蒋方舟一条都达不到。


可以非常确认的是,蒋方舟,确实是一名作家,如假包换。不管是从她的作品质量、数量和创作年限、影响力和知名度来讲,蒋方舟,都算一名作家。

但客观的讲,她的名人效应,要远远大过作家,首先是年幼成名,其次是被保送到名校,刚一毕业就被知名期刊聘为副主编,现在,又在一档对谈自媒体节目中火热起来。

对她名人效应的关注,要往往大于,对蒋方舟本身作品的关注。就像我自己一样,我知道蒋方舟是一名作家,但她具体写什么的,我确实不知道,也没有看过。这个真不是我孤陋寡闻,是真不知道,也没读过。

就像很多作家一样,是作家,但写过什么,没人知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