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对联是文字游戏。很多对联确实如此,但亦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我们可以从这些或长或短的对仗文字里,感知过往。

  今天就来说说几首抗战时期的对联。

  为正义而战,为和平而战,战到倭寇覆灭,战到中华复兴,此际才消先烈恨

  从津沪着想,从南浔着想,想起袍泽牺牲,想起河山破碎,几时能息我心愁

  写对联的人姓莫,已难考证其名。但学者从采访中知道,他是驻守广东第十二集团军中一名副团长。想来应该是读了一些书的,所以写起对联来,得心应手。

  为何如此说?

  因为对联一开篇,就占据了道德至高点。

  我们知道,日本明治维新之时,福泽谕吉写过脱亚论。此论并非简单地羡慕西洋,而是经过了一番论证。

  (在美国留学时的福泽谕吉)

  他说,日本希望与东亚各国一起努力上进,但清国自甘堕落,所以,干脆不带他们玩了。

  他的论点并不符合事实,当时的清朝,也在搞洋务运动,也向外国派了留学生,并非抱残守缺。然而,对日本人而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此来表达他们要成为列强,领导亚洲的愿望。

  正是在此思想指导之下,日本才堂而皇之搞出什么大东亚共荣。他们觉得这完全没有问题,是很正确的,哪怕用战争来推进。

  莫副团长的头两句,其实就是怼回去,你们既不正义,也不和平,纯是害人。

  汝肯能让乎?会长任维持,富贵在你

  君真无节矣,降臣供驱使,笑骂由人

  此联还是写在广东,看起来,似乎是说某人为了富贵,当走狗做了维持会长,被戳脊梁骨。

  实际上,这副对联并非对汉奸的泛泛而谈,而是明有所指。

  (日本军官与汉奸)

  按专业的说法,这是嵌名联,嵌邝汝让和赵君节的名字。

  说起来,这两人的名字跟所做的事一对比,简直就是黑色幽默。

  你爸要你当仁不让,结果你逢丑不让;

  你妈要你节如君子,结果你完全无节。

  另外,这副对联的乎和矣二字也用得极好,为何这样讲?

  很多朋友都知道,相传,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的洪承畴曾写对联明志——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于山

  结果呢?

  投降了清朝。

  当初他兵败之时,朝廷君臣都以为他陷入兵火,光荣殉国,还替他举行盛大的追悼仪式。

  可确切消息传到京城,很多人都不淡定了。

  有人把他的对联各加一字,变成——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于山乎?

  意思全变,入木三分。

  (庆祝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之后,到处一片欢欣鼓舞,有了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表达对侵略者的讽刺——

  本日竟亡日本

  皇天不救天皇

  此联很巧妙,头末字与末两字倒置,颇为文字游戏的韵味。却因立意极深,可入佳联之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