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散步】

讲谈社总馆

层祢中条建筑事务所/1934年/东京都文京区音羽2-12-21

 

万城目 没想到会为了文艺春秋社的企划案进入讲谈社。这里是门井兄推荐的讲谈社前总馆,就在鸠山会馆附近。

门井  文艺春秋的编辑也来了,公然成为产业间谍(笑)。旅游书里是写讲谈社的「前总馆」,可是听讲谈社的人说,现在还是称为「总馆」,平时也当办公室使用,所以我要先说,不需要加「前」字。

我会提议这里,只因为这里是出版社。这次的舞台是东京,我在思考什么是东京风格的建物时,想到出版业是东京最过于集中的一个行业,既然这样,从出版业界选出一栋近代建筑,应该是长久以来受出版界照顾的我们的责任……当然还不至于这么想啦(笑)。

万城目 哈哈哈哈哈。

门井  实地参观后,觉得外观、内部装潢都非常质朴刚健,给人平淡、只著重实用性的印象。若要问设计上有没有趣味性,答案是没有。不过,从这里开始,我要扭转我的评价。这栋建物落成于昭和九年,是建物渐渐舍弃装饰,结构越来越简单,趋向单纯且实用的时代。象征这种「建筑大众化」的建物,就是这栋讲谈社总馆。

另外,从大众化这点来思考,在杂志这个领域,讲谈社正是引导日本走向大众化社会的最高权威。也就是说,公司业务与建筑样式,虽不到「浑然一体」的程度,但配合得天衣无缝。就这点来说,也是非常符合讲谈社风格的建筑,想到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万城目 原本是大日本雄辩会吧?

门井  对,原本是大日本雄辩会。野间清治在団子坂租房子挂起招牌后,开始了出版事业。

万城目 咦,是租的房子?

门井  但公司业务不断扩展,他便买下租的房子,在四周一再增建,最后连员工进去都会迷路。所以,他决定把公司搬到郊外更宽阔的地方,在音羽盖了总社大楼。

野间清治把新办公室的设计,委托给在银座啤酒屋那里提起过的曾祢‧中条建筑事务所。当这家东京最知名的事务所著手绘图时,公司业务也不断扩展,不得不再增加面积,结果在落成之前共修改了五次图面。

万城目 生意真的很好呢。当时,音羽还是乡下吧?

门井  虽然有护国寺,但我想还是一大片稻草、田地的地方吧。野间清治说不希望员工们流于奢华,怕搬去繁华的地方,员工会染上坏习惯。跟战后搬去银座的文艺春秋正好成对比(笑)。

万城目 哈哈哈哈哈。

163-1  

门井  讲谈社的杂志《KING》、《妇人俱乐部》、《讲谈俱乐部》都很畅销,据说战前曾经占日本杂志总发行量八成以上。钱多得是,却没有盖华丽的办公室。今天来看过后,觉得连内部装潢都很朴素。唯一的意匠,大概就是排列在玄关的柱子。

万城目 要是有人说这是以前的县厅或市政府,我也会相信,就是朴素到这种程度。还好外墙挂著宣传新书的布条,所以有出版社的味道,但那些布条如果换成交通标语,不就完全变成政府机关了?

*在藤子不二雄的名作《漫画道》里,有个画面是从富山来东京的两人,在接到《少年俱乐部》的委托案时,第一次去了讲谈社。看到圆柱结构的庄严建物,他们的第一句分别是「哇─」、「好棒!」,画的当然是跟现在同样的建物,令人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分量。(万城目)

门井  办公室落成后,野间清治彻底贯彻了「家庭式公司」的想法,例如刚开始时,各个房间的门上都没有部门名称的牌子。根据野间清治的说法,哪有人进入自己家里却不知道房间有哪些东西呢?

万城目 意思就是没写牌子也要知道。

门井  对,完全就像明治的家长,他辞世后,也是在总馆里的讲堂举办丧礼,感觉就像在自己家里的佛堂念经吧?

*与野间青治同世代的出版人,有岩波书店的岩波茂雄,这个人的丧礼不是在办公室举办,而是在前述的筑地本愿寺‧(门井)

万城目 《达文西》杂志每年都会做「喜欢的出版社」的问卷调查,讲谈社连续十年都是第一名。今天来拜访讲谈社,正在领入馆证时,几个貌似女性杂志模特儿的可爱女生,穿著轻飘飘的裙子从我们前面走过(笑),我不知道野间清治会怎么想,我是想原来讲谈社也有华丽、愉悦的一面呢。对了,要出版这本书的文艺春秋是排名第十。多加点油啦,文春(笑)。

门井  说了很多关于讲谈社的事,也稍微提一下文艺春秋吧。战前,文春曾经搬入内幸町的大阪大楼一号馆。那栋建物是知名建筑,有很高的评价,设计者就是渡边节。

*讲谈社总馆举办落成典礼时,菊池宽也送了纪念品。菊池宽既是作家,也是文艺春秋的创作人。(门井)

万城目 什么!就是建造大阪绵业会馆的渡边节吗?

门井  万城目兄最爱的渡边节。

万城目 文春也真行呢!呃,我算哪根葱啊,说这种话。

本文摘自爱米粒出版:跟著小说家的建筑散步——日本五大城、台湾北中南的近代建筑豪华之旅

 

 

想知道更多>>>

博客来:http://goo.gl/btnqdG 
金石堂:http://goo.gl/nHCHqh 
诚品:http://goo.gl/bDs9dK 
读册:http://goo.gl/wUJcB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