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最高峰海拔1260米,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在青城山驻扎着一支森林消防队伍,主要负责森林防火灭火、清山巡护、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及山岳救援等任务。【鹅眼第201期,摄影&视频:程雪力,剪辑:杨俊辉 编辑:谷水】

点击视频观看:青城山上的“火焰蓝”,时长2分1秒。

从2018年12月26日起,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统一换着“火焰蓝”新式制服,四川森林消防总队成都大队也举行了授旗授衔仪式。换上新制服的那一刻,消防战士正式转变成为消防员,他们各自风雪中忙碌,有的在给爸妈视频,有的给女朋友发照片,有的抢着留下珍贵瞬间……

在去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国家应急管理部应运而生。它整合了包括国家安监总局、原国务院应急办、原武警消防等13个单位的相关职责,是我国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大应急”体系初现雏形。 2019年元旦第一天,成都森林消防大队一中队的消防队员们一大早就换上“火焰蓝”准备上青城山执勤,今年是一中队担负青城山林区防火执勤任务的第14个年头。

有13年防火灭火经验的中队长唐天钧,今年31岁,来自四川南充。这是他新年第一次带队执勤,与往年不同,今年换了“火焰蓝”新式制服格外引人注目,遇到各种“不认人、只认衣服”的尴尬场面,消防员们先是在景区门口被拦了下来,工作人员以为这群身份不明的人走错地方了,有的景区门口甚至让他们买票,消防员反复解释后,仍然有工作人员认为今年防火巡查重新换了新单位。

在青城山,人们对森林消防员新式制服众说纷纭:有女孩子说空军小哥哥好帅,游客纳闷怎么青城山还住着海军,家长告诉小孩警察叔叔来了,还有人说像列车长,甚至有游客认为是查票员……只有少数的人知道他们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在执勤的裴乐(右)很想解释“我们不是列车长也不是查票员,我们是消防员,负责各类灾害的应急救援。”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林木葱郁。32岁的一级消防士何知宏在青城山防火执勤12年,他走过了山上的每一条山路,每一条小道,对这里的犄角旮旯都了如指掌。或许12年的时间对青城山来说微乎其微,但对一名消防员来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今年24岁的四级消防士杨超雄担负青城山天师洞的防火巡护工作。他在执勤时,经常被游客说成是“假人”,但他的眼睛动了后,又把游客吓一跳。当然也有很多暖心的游客经常关心他们,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不标准的敬礼,总是带着一丝温暖和善意。

龙光成执勤归来路上,遇到一位卖雪莲果的老奶奶,老人家看他寒冬执勤辛苦,就送来了雪莲果,他谢绝并加快速度往前走了。没想到老奶奶跑了过来,硬是把雪莲果塞在他手上,他把钱给老人家,但老奶奶怎么也不要,龙光成只有拿着雪莲果傻傻的站在那里,足足待了一分钟,眼睁睁的看着奶奶远去却忘记了说声谢谢。“看着这个熟悉的背影,我突然想起远在贵州把我带大的奶奶。” 龙光成说,他在消防队尽量不去想家,但每逢遇到这样的事情总会想起家人。

巡护组的消防员们每天需要携带灭火装备在青城山防火巡查,对吸烟、烧火野炊、点火取暖者及时制止,遇到火灾险情快速处置。有一个小朋友看到辛绍扬(前)在巡护中冷得打哆嗦,就把自己的两个暖宝宝递给了辛绍扬,“你贴着就不冷了。”辛绍扬虽然没有用小朋友的暖宝宝,但这个举动让他很温暖。

青城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古称“洞天福地”。消防员唐天钧为景区工作人员和道士们讲解生活用水用电用气、消防安全知识,他认为青城山护林防火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每个人都不能缺席。

天师洞的道士们一半多是60岁以上,下山不方便。唐天钧带着消防员去天师洞为道士们培训如何预防森林火灾和使用灭火器材等相关常识。春节快到了,消防员们又要忙碌起来。二级消防士伍正忠在这里过了五个春节,去年除夕他和队友们凌晨三点还在山上防火执勤,深夜站在人群中,看着烟花绽放时,总会想起父母。当人们纷纷烧了新年第一柱香后,他们处理好火灾隐患,凌晨四点钟才回到自己睡觉的地方,炊事员为他们做好一大桌好菜,可队友们都很疲惫,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应急管理部组建过程中,原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近20万名官兵整体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如今,这支队伍正经历从单一灾种应急救援向全灾种应急救援,从区域性作战向跨区域、跨国应急救援,从灾后救援向防范救援救灾全过程参与的三个转变。今年1月3日,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3级地震,青城山执勤的消防队员立即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赶赴一线。现在,唐天钧明显感到比以前出动次数和面对灾种更多了。

改革转制后,他们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这支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唐天钧和消防队友们即使白天在青城山防火勤务最重的时候,晚上也要加强体能和技能的训练,遇有应急救援任务来的时候,能更有准备的去应对。

因为一代代森林消防队员的守护,“从种子守到花开,青翠守成绿海。”就像这首写给森林消防队伍的歌, “我不在乎青春的岁月被落叶掩埋,一次次寂寞出发,也许我的巡护不被记载;我不在乎重复的危险一年年彩排,一次次舍命扑救,也许我的演出无人喝彩,我只要每天看见我的高山我的林海……”

在武警森林部队全部退出现役时,一名北京的摄影记者在朋友圈分享“多年新闻一线所见,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消防战士,真的是英勇无畏,真的是出生入死……”的确,消防队员的生活没有悠闲安逸,但也不止是大家印象中的逆火英雄,他们也和大家一样有七情六欲的至纯一瞬。

22岁的四级消防士董伦军,“记得刚到消防队就像上学一样,什么都要从头学,家里的生活和消防队似乎是两个世界,在这里没有家人可以依靠,但兄弟们情深义重,自己永远忘不了和大家在训练场上那股玩命的劲头,火场上生死相依的绝地重生,还有一个人想家就偷偷躲在被子里哭的时候。”

伍正忠,来自大凉山,二级消防士。“有一次看到一个老班长弹吉他,非常帅气,当时特别想给女朋友秀一波,就开始自学吉他了。”现在,他和女友视频时总会抱着吉他,很酷地弹唱着女友喜欢的歌曲。

马明超,19岁,四级消防士,来自云南曲靖。“在青城山执勤,因路滑不好走,我把游客从山上一个一个的扶下来,一位小姐姐给我拿了很多吃的。我说不了,上面还有人,就走了,可她却一直在旁边看着我,能感觉到她有些尴尬,后来仔细想想自己太不解风情了。”

大学生消防员龙光成23周岁了。“我并不要求自己变得深刻或者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希望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走多远是多远,今天是我在消防队过的第一个生日,兄弟们的庆祝,让我很开心,我对自己只有四个字:坚持、努力。”在消防队,一个蛋糕,两瓶饮料,一些零食,就算过生日了,但他们一点都不乏味。

即使枯燥乏味的执勤巡护,消防员们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2019年元旦节,一场大雪纷飞青城山。消防员包润田和伍正忠在巡护间隙做饭,伍正忠自从看了网红的撒盐动作后,每次烤肉 “一盐不合,就撒。”

24岁的四级消防士杨代禄和队友们在风雪中守护人们下山,避免大家摔伤。“虽然身体冷了些,但心里很暖。”杨代禄说,今年消防队特意安排自己回家过年,这是我一年之中最期待的事儿。

期间,一名女游客(右二)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们心里就踏实了,跟着走,感觉路也不滑,冰雪也少了,心里暖呼呼的。” 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下山后特意跑过来向消防员敬了一个礼,很长时间没有放下手来。

伴随着任务升级,一中队还担负着搜救迷山、受伤的游客和应对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等任务。青城山下雪后,后山的大雪好多天没有融化,消防队员以此进行山岳救援训练,帮助新消防员熟悉地形地貌,锻炼应急救援的能力。

1月7日下午,唐天钧和队员们正在青城山防火巡查,四川甘孜州九龙县子耳乡苗子坪村却突发森林火灾,火场危险区域内有6户居民32人。四川森林消防总队595名灭火队员分别从成都、攀枝花、甘孜、凉山兵分4路连夜赶赴九龙大火一线。

接到命令后,消防员要从青城山连夜奔赴甘孜九龙森林大火现场。出发前,中队长唐天钧给自己的要求是把任务完成好,把兄弟们平安带回来。作为一线的消防指战员,唐天钧觉得既然干了这一行,一定要在任务中实现自我,消防队员存在的价值就是抢险救援。

然而当晚9点多,17辆挂有应急救援专用号牌的消防车辆,在某高速安检站被拦了下来。原因是冬天夜间路滑易出事故,对大型车辆实施交通管制;工作人员不认识消防车1月1日刚悬挂的应急救援车牌,需要发函证明确实是执行任务才能通过。如果绕行,至少要多出5个小时的时间。着急的消防指战员反复解释“甘孜九龙着大火了,这条路再滑也得走,上了高原,路更滑更险,但必须走,火场区域内还有几户人家,希望能尽快让我们过去。”各种交涉,整整堵了一个小时后才得以继续前行。

25岁的马哲是这次驶向高原的驾驶员之一,因为山路崎岖难走,驾驶经验丰富的他连续开了12个小时一直没休息,行程600多公里。“自己其实不愿开客车,那么多人的生命在自己手上,压力非常大,但兄弟们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一路上为集中精力,他掐大腿、吃辣椒、抽耳光,实在不行就把烟吹到眼睛里,流着泪就解困了。在高原的山路上,一座大山有55道急转弯,有时一半轮胎在悬崖外,他觉得每个人都会害怕,只是有人表现出来,有人没有。只有到达火场时或回到单位,他才卸下承重的包袱。图为马哲刚把车停下来,但他并没有立刻睡着,而是习惯性抽了一支烟才慢慢睡去。

海拔3000多米的火场至少70度坡,垂直落差1900余米。成都森林消防大队一中队负责扑打东侧火线,一些平原地区来的新消防员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手脚并用地爬过两道山脊,很艰辛的控制了火势,阻截了林火向子耳乡万年村蔓延。终于,37小时的昼夜忙碌,火灭了,过火面积约50公顷,所有人平安下山。大火过后,一棵幸存的树孤零零矗在被烧焦的山坡上。2010年,友邻单位23人在“12·5”甘孜道孚火灾中牺牲,唐天钧和队友们扑灭那场山火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这样的惊险冲击着内心。

川西高原的崎岖山路上,留下了消防员们面对危险的足迹。15天时间,他们从“橄榄绿”变成了“火焰蓝”,从2018走到2019,从青城山防火执勤到跨区千里扑救甘孜森林大火,就像这样的山路,他们走了许多年,从白天走向黑夜,从春夏来到秋冬,未来还将一直继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