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卷烟工业发端于20世纪初期,1902年天津设立了一家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厂北洋烟草厂,次年山东兖州创办了一家琴记雪茄烟,这两家可说是华商资本卷烟工业的先声。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使得华商资本卷烟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上海、烟台、广州和北京四地在1905年1年内,便创设了11家卷烟工厂,其中5万元以上的就有7家。此外,南洋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主持的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也是在1905年在香港创办的。到了1906年,设立卷烟工厂的热潮仍然存在,新建烟草工厂8家,其中由广东商人创办的物华纸烟公司,拥有资本30万元,是当时新设卷烟厂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然而,抵制外货的热潮一过,华商烟厂立即感受到外商英美烟公司的压迫而难以维持。诚如投资三星烟厂的盛宣怀在1909年所言,英美烟公司在市场上“不惜重资,招摇垄断”,“内地行店均受其饵,各订小合同,不准代卖中国卷烟”,使“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后,华商制烟公司大小约三十余家,现在能幸存者寥寥无几”。

  图:简照南

  图:简玉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我国卷烟工业历经了较大的发展时期。当时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卷烟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据1915—1922年的调查,仅上海一地先后新设卷烟厂有17家,特别是1920年1年中便新设了7家,各烟厂共有卷烟机达105台,职工5568人。1921年上海出口的卷烟价值已达1100万关两,运销到国内各地的卷烟价值达5000万关两。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原广东南洋烟草公司),成为华商卷烟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

  图: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

  该公司自成立后,一向以广东和南洋为主要销售市场,此时体认到国内市场开拓的重要性,于1916年正式在上海成立分公司和设厂,表示将企业重心逐渐由香港转移到上海。为谋求企业进一步发展,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于1918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1919年又因生产日益扩大,资金周转渐感不足,为增加实力,再次改组并向社会公开招股,资本额提高为1500万元,总部也改设上海。改组以后,公司生产单位不断扩充,计“香港方面制造厂凡3所,上海方面制造厂凡5所,山东坊子、河南许州、安徽刘府均有焙叶厂,汉口新设制造厂,正在准备开机”。业务也蒸蒸日上,利润极为丰厚,1920—1922年公司纯益均在400万元以上,各年的盈利率分别为32.2%、26.97%、27.33%。公司固定资产的价值亦由1920年的422万余元增为1922年的815万余元,几乎增加1倍,为公司创立以来所仅见。

  张宪文、张玉法:《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六册)》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苏子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