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被认为是目前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难度最高的一项赛事。这项比赛面向中学生举办,邀请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国家参赛。据悉,中国代表队每年由数学冬令营中团体第一,第二的省份组队参赛。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队在一向擅长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滑坡。至于表现不是特别好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为「禁奥令」,不能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奥赛和升学挂钩联系到一起。有分析认为,此次的失利或许是因为备考不到位。

虽然取消了奥赛在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是还是有部分大学相继公布了数学班等直指竞赛生。


奥数不加分,没多少人学了,国际奥数比赛就黄了。看似有逻辑,其实是混蛋逻辑。

国际上的任何比赛要出好成绩总定两个基本因素,好队员加好教练。好教练,特别是好的总教练这负责队住培养与选拔工作。咱们看过一些好的项目的教练,慧眼识珠,加以特殊培养,成为冠军。现在靠人海战术,大海捞针一般寻找人才。层层选拔,劳民伤财。不知放过了多少真正人才。这种方法选出的人才未必是最好的。

所以我再三强调慧眼识珠。好多人才都是不经意的发现的。靠一轮轮过筛子。沙里淘金。不是培养人才的办法。

好的厨师。只要材料差不多,就能做出好菜,这才叫真本事。不说自己水平不行,光说材料不好。

奥数比赛要上去。带队老师要竞争。这才是关键。谁带队不好谁就出局。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不是怪罪参赛运动员。竞争要从上面展开。而不是低层次的竞争。


怎么说呢,就是既是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近年来,高考竞赛的报送资格被取消,教育局禁止中小学开设竞赛辅导班,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教育部在逐渐弱化学科竞赛。而中国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是所谓的「高考教育」,即你在18岁前接受的教育最终都是以高考为目的,在此种大环境下弱化学科竞赛,使之逐渐远离高考,可以说这是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就是弱化学科竞赛导致搞竞赛的人口基数减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了顶尖人才,但不可否认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由此使竞争力下降,夺得奖牌的可能降低。

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这次竟然连一个金牌都没拿,虽然不怎么重视了,但是毕竟底蕴还在吧,我们以前拿过的奖牌也不少啊,多少还是感到有点可惜,想成为文化大国,教育大国,这些方方面面都不能放过的,而不是唯高考论的教育


昨天看到这个消息有点吃惊,这么多年中国的成绩都是排前上的头条,而今天确是没有得金牌上的头条是不是很意外很意外,原因也许很多,但是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减负后出现的问题?如果纯减负这样国家的未来发展如何?说说你的看法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