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在甲午战争中,清朝惨败于当年的“学生”、藩属国日本,不唯北洋舰队损失殆尽,而且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还需赔偿对方白银2.5亿两,并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两地,委实屈辱至极。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条约签订后不久,俄德法三国却联合发难,逼迫日本将辽东归还给中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还要从三国的动机说起。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沙皇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登基之初,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侵华计划,此即“黄俄罗斯计划”。简单来讲,便是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起,到远东海港海参崴止,中间连成一条直线,将线北的外蒙、东北、新疆绝大部分及内蒙部分地区侵占,像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一样,变为沙俄的领土。

  “黄俄罗斯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文化渗透、经济掠夺和军事占领“三管齐下”的方式,将东北地区变为沙俄的殖民地。为达到此目的,沙俄便将东北视作自己的“禁脔”,容不得其他列强“染指”,而日本依据《马关条约》取得辽东半岛一事,自然不能被沙俄接受。

  “黄俄罗斯计划”示意图

  为此,沙俄便向列强发出照会,打着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旗号,要求采取一致行动,以强迫日本归还辽东。法国因为跟沙俄是盟友关系,所以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德国作为新兴殖民帝国,为换取沙俄支持其在东亚进行扩张,随即也加入支持行列;英、美则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双双宣告中立。在这种情况下,俄德法结成联盟,决定就归还辽东一事向日本发难。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正式签订,仅仅过了6天时间,俄德法三国便向日本发出照会,要求“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与此同时,三国还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日本必须在15天以内做出答复。为了表示施压,三国甚至还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

  辽东半岛割让范围变动示意图

  4月23日下午,就在日本接到三国照会的当天,明治天皇召集首相伊藤博文、陆军大臣山县有朋、海军大臣西乡从道等人,在广岛举行御前会议,以决定如何回应此事。结果在会议上,重臣们在拒绝俄德法“要挟”、将“还辽”一事交付国际会议讨论、将辽东归还中国三项方案上迟迟达不成共识,令天皇大为光火。

  在这种情况下,伊藤博文于次日赶往播州舞子山,与在此地进行疗养的外相陆奥宗光、大藏大臣松方正义、内务大臣野村靖等人举行商谈。四人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即对三国可以让步,但对中国则寸步不让。伊藤等人之所以决定向三国妥协,无非是考虑到日本刚打完一场大战,国力损耗相当严重,已经承受不起跟三大国作对的代价。

  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宣布接受三国“忠告”

  同年5月4日,日本内阁及大本营重臣在京都开会,最终决定向三国提交如下复文,即:“日本帝国政府根据俄、德、法三国政府之友谊的忠告,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根据会议的决定,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宣称接受三国的“忠告”,将辽东归还中国。但与此同时,日本内阁还通过决议,要求清廷支付库平银1亿两作为“赎辽费”,待款项交清三个月内,日军将全部撤出。

  依据《马关条约》,中国需要赔偿日本2.5亿两白银,如此巨额款项已让清廷无法承受,哪里还能再拿出1亿两?所以经过多轮磋商,日本最终同意将“赎辽费”减至3000万两。就这样,在1895年11月8日,清朝与日本正式签订《辽南条约》,在支付巨额赎金的情况下,最终收回了辽东半岛。

  李鸿章访俄时,被迫签订“中俄密约”

  沙俄在“帮助”中国收回辽东半岛后,紧接着便利用李鸿章访俄的机会(1896年),迫使其代表清廷签署“中俄密约”,由此获得在东北驻军、修建铁路、内河航运、修建教堂等权利。不久,沙俄又强行租借旅顺、大连,使得整个东北沦为它的势力范围。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更是以武力侵占东北。

  经过“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开始将沙俄视作死敌,而为了洗刷奇耻大辱,便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近乎疯狂地发展军事工业,以等待期待报仇的时机。最终在1904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半岛的控制权,日本与沙俄兵戎相见,最终以沙俄惨败、日本惨胜告终。

  日俄战争示意图

  1905年,在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调停下,日俄两国代表在美国签署《朴茨茅斯条约》,正式宣布结束战争。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东北及朝半岛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后者由此获得梦寐已久的“战利品”。而随着沙俄势力退出东北,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计划”就此彻底破产。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德宗实录》、《日本外交文书》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