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汉江六桥、七桥虽然没有明确指明,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分析。感谢「青椒」先生的热情邀请,那么本人将用自己所了解的来回答这个话题。

襄阳地处汉江流域中游,在汉江流域长期保持最大的城市,有关部门也已发出相关声音。因为襄阳地大物博且横跨汉江,将根据实情或作出相应跨江桥梁建设。

目前,襄阳中心城区汉江大桥共有五处。其中,汉江一桥和长虹大桥(暨汉江二桥)一直作为中心城区主干桥梁,达到饱和程度。

汉江三桥暨卧龙大桥经过樊西扩容也发挥著相当重要的运输辅助作用。预测往后1-3年,三桥也将达到饱和状态。

汉江四桥暨襄荆高速跨越汉江的唯一桥梁,承担著国家层次的南北通行功能。虽然距离三桥的间距不远,苦于最近的高速路口襄阳西出入口距离闹市区较远,一直难以发挥为本地输送车流量的优势。

汉江五桥暨东津大桥,连接庞公新城和东津新区。这座桥梁还是襄阳市中心城区通行效率最高的汉江桥。原因是襄城区这边通往东津新区的方向都是开发区,这片区域都还在打造新城,东津新区还在完善基础开发建设,将来建成一流新区后,才能给这座桥带来交通压力,现在路况良好。

襄阳六桥,这个名称其先只是在「论坛热」时期有所提到。当初有想法是借助「蒙华铁路」过江桥推动公铁两用建设。当然,最后本计划落空。以目前庞公大桥的实际行动,可定义为汉江六桥。

汉江七桥,

最初也是在「论坛热」时期被提出。距今十多年,当时许多人还认为过于离谱。就现在看来,我仍认为民间建议者「天不老」网友具有超前规划远见。

汉江七桥也就是大家所知的樊城区牛首镇至襄城区卧龙镇的一座跨江大桥,随著樊西新区的高速发展,以及襄阳文化旅游发展区(隆中、卧龙镇)的快速推进,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实现。

汉江七桥可定名为龙头大桥,龙指卧龙、头指牛头。民间戏称牛首镇为牛头,因此并不会感觉诧异。这个名称还略带霸气,也与诸葛亮有关,他号称卧龙,卧著的总归要抬起头来。

同时建议汉江三桥更名为隆中大桥,此举并不重要,只是避免其他桥梁出现相近字。

还有就是,卧龙镇正在大力引进旅游文化类产业,全镇已有三处国家级旅游区(度假区)。在今后的发展,有望再建多处文旅景区。

此外,

热切期待襄阳创办具有强大的学术研究机构。抓住机遇采取就近原则在卧龙镇建立高层次的历史文化研究院所,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及优势资源组建华中(襄阳)文化旅游大学。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襄阳筹备区域性国家级旅游区联盟,旨在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适当的情况下,协助文旅机构共同建设「汉江桥梁之都」及相应的桥梁文化博物馆。于此同时,加快研制规划老河口、谷城、宜城的汉江过江通道。


襄阳汉江六桥正处于建设中,汉江七桥暂时未有明确规划,短时间内七桥规划不会有。

汉江六桥,也就是襄阳的庞公大桥,于2016年12月22日正式动工开建,投资11亿元,预计工期为3年,在2019年10月底通车。庞公大桥属于辅助性大桥,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处于一桥下游,呈南北走向,连接樊城区大庆路段到襄城区庞公路段。襄阳本地人以及在襄阳生活的朋友都知道,沟通襄城和樊城的几座大桥—— 一桥、二桥、三桥,近几年在巨大车辆通过量的压力下,还是显得有点捉襟见肘。尤其是从城区走一桥或者二桥,简直拥堵不堪,一次次考验著每个司机的耐心。一桥年纪很大,于1969年4月通车使用,这些年来不断的修修补补,双向四车道的大结构一直没变。由此才有后来的二桥三桥等。

当前的问题是,一桥随著襄阳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承受襄城与樊城之间市区的车辆往来。襄阳每个月的汽车销量都层递增趋势,这样下去,一桥早晚要被「压垮」的!庞公大桥应运而生!双向六车道极大缓解了一桥的过桥负担!

至于汉江七桥,有很多网友私下讨论互相交流,政府规划这块还没有明确意向建设七桥,短时间不会考虑修建7桥。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民生类项目,多达5个,其中就有汉江六桥项目,市政府在2018年的重心是「一极两中心」,打造高速化襄阳,主要重心是发展襄阳的高铁项目。所以汉江七桥,短时间不用想了。


襄阳汉江六桥应该是正在建设的庞公大桥,估计2019年建成;七桥应该是将要兴建的卧龙牛首大桥,它是未来的新207国道的跨汉江大桥,因为自2017年6月开始,所有黄牌货车都不允许经过汉江三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