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岭」逢春夏季节,开满漫山红色野杜鹃,因而得名。

早前有声音建议开发郊野公园边陲的绿化地带建屋,当市民担心连唯一可远离烦嚣的地方或被剥削时,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13日)在「星星话」网志撰文,题为「全新郊野公园?又点止咁简单!」,指本港现时有24个郊野公园,覆盖本港土地约4成,过去5年增加约50公顷,未来两三年会再添约500公顷,更透露政府正筹划位于沙头角附近的红花岭,成香港第25个郊野公园。

政府正密锣紧鼓筹划红花岭郊野公园。逢春夏季节,漫山红色野杜鹃花开,因而得名「红花岭」。

「星星」话为了解红花岭郊野公园一带山头情况,早前特意联同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梁肇辉等多人「到此一游」,实行实地视察,齐齐郊游。他说,除关注郊野公园的「量」,亦关心「质」。他说,「在阳光下山野间汗水中『开会』互动。」

星星与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梁肇辉博士(左二)、北区民政事务专员庄永桓(右三)及相关部门同事走出办公室,同行拟议中的红花岭郊野公园一带山头,更登上红花岭山顶,此乃北区最高峰之一。

他表示,红花岭位近沙头角,海拔492米,是北区最高的山峰之一,逢春夏季节,漫山红色野杜鹃花开,因而得名「红花岭」,另因常见雀科及鸲科等鸟类出没,故又称「麻雀岭」。

由于公园大部分地方从前都属于边境禁区腹地,遗留多座以前是警岗的碉堡,公园西面连接的莲麻坑矿洞,已成蝙蝠栖息地,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星星郊游,亦不忘提提大家记得「走塑」,「自己水壶自己带」。

新一届政府除了正积极创新筹划「红花岭郊野公园」,施政报告亦宣布了新设「乡郊保育办公室」(乡郊办)以促进复育偏远乡郊。黄锦星说,乡郊办的筹组已具雏型,初以客家古围村「荔枝窝」及高原湿地蜻蜓天堂「沙罗洞」为先导目标地,以创新手法促进生物多样性及乡郊可持续发展,有利城乡共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