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黄渤的一句话,到底哪一点能和老版比?

林黛玉的一颦一笑,眼中带泪,新版演得出来吗?新版里的人物服饰和造型都挺标新立异,更像是一种快餐文化,对于剧本的揣摩和推敲都不够深入,而且还显做作和轻浮。老版本的林黛玉演出了一个既自尊又自卑,还带著书香气质的苦命人形象,新版的林黛玉矫情还任性!

王熙凤这个顽皮破落户儿,她的泼辣,伶牙利嘴也是新版超越不了的,那丰富的表情神态,那个尖到嗓子眼的笑声也是新版模仿不来的,且不说老版本的红楼梦有多完美,但至少百分之八十还原了剧本!

再说说贾宝玉这个角色,欧阳奋强饰演的宝玉自幼深受贾母宠溺疼爱,终日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所以他身上还有一股阴柔美,反观新版的少年宝玉只有一股刁蛮气,成年的宝玉又显得过于暧昧,总之演的不到位!

新版里的长短镜头切换再加上背景音乐还有一种鬼片的感觉,不知道大家觉不觉得!


这个话是谁说出来的,一众主演的粉丝还是导演的粉丝?老版和新版红楼比较那就是云泥之别啊!

首先从选角上:书中说宝玉面如冠玉,黛玉弱柳扶风,宝钗则若杨妃。所以老版宝玉偏娃娃脸,黛玉削肩很瘦,宝钗则是恰到好处的丰盈圆润。而新版呢,小宝玉尖尖脸,黛玉婴儿肥,宝钗居然很瘦削。

其次从造型上:老版不同人物身份梳的发髻戴的珠钗是不同的。黛玉丧母丧父,故非庆典不穿大红大绿,一色儿的素服。熙凤飞扬,故服饰华美头饰金贵,而贾母王夫人等则显庄重。新版一溜儿的昆曲铜钱头。其实昆曲打扮不是不好看,但是要勾脸啊,不勾脸整个五官就会被发饰给压住体现不出美啊。再说世家女子居然戏子打扮,贾府的人还要在贵族圈里混吗?

再次从演技上:形象不对演技来凑吧,可惜新版的小演员们是怎么体现人物心绪的?靠旁白啊,天啊,居然是旁白啊!我是在看电视还是听广播剧啊!而老版三年的培训手把手的教礼仪,读书,体会人物内心。爆米花的东西怎能和诚意之作比。

最后说插曲:老版的歌曲《枉凝眉》《好了歌》《红豆曲》《分骨肉》就算给现在的孩子听他们也能若有所悟,深受感动。新版的,依旧仿昆曲,最后成曲效果又不能提现昆曲的美,跟鬼哼哼似的。还有那蒙了一层灰的色调也让人看得很不舒服。

所以新版究竟哪里比老版好了?哦,对,旁白把书都读出来了,节约了大家看书的时间。

文章原创,图片侵删。


贾宝玉和林黛玉出场时多大?不到10岁吧,84版的黛玉一出场就快30了,怎么看呀?


老版王熙凤雍容华贵主母风范,新版好像吃了喜鹊屁,嘎嘎嘎的,新版贾宝玉尖嘴猴腮,好像一只仓鼠,滴溜溜的小细眼睛,哪有小说写的面如银盘,富贵公子哥?新版林黛玉那个大厚嘴唇子,还裸死,古代一个千金大家闺秀,能露著胳膊肩膀吗?至少也塞被子里,不可能耷拉半拉胳膊?没感觉美恶心死了,看了2集和几个片段,看不下去了,这样的钱就别浪费了,不如西部建设几各学院


有人说杨洋版《红楼梦》远胜陈晓旭版《红楼梦》,这是编者自说的吧?如果有人这样说,那他根本就没读过《红楼梦》和看过陈晓旭版《红楼梦》。杨洋版《红楼梦》不论在编剧所涉及的原著内容,还是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刻画,还是烘托人物的氛围和表现的社会环镜远不如陈晓旭版《红楼梦》,单说两位林黛玉的扮演者,首先从人物形象杨洋远没有陈晓旭贴近原著,人物性格特点如纤弱,多病,爱生气,有才气,有傲气,生性多疑,气量少,等等陈晓旭的表演远胜杨洋。新版《红楼梦》的林黛玉根本就不是林黛玉,而更象Y环晴雯。新版《红搂梦》简直就是一部歪曲原著,粗制滥造的烂片,特别是音乐乐的编制,简直是一部鬼片。


很明显新版《红楼梦》是无法和原版《红楼梦》比较的,单就一个宝玉人物造型,就是人大跌眼镜了,看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是怎么描写宝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新版《红楼梦》要么是为了标新立异以博眼球(却适得其反),要么就是因为其它原因而选了这么个演员了。就如好多软文一样,看过几段之后就不会再去看,也就无从对其说长道短了。王扶林导演几费周折,抱著宁缺勿滥的原则在快要开机的时候,才选定了娥眉电影制片厂的小演员欧阳奋强。仅片头的一块石头,王导也是选了又选,才定的这块奇石——宝玉,也成就了旧版《红楼梦》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王立平老先生的配曲,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样的开场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剧情。新版一开始就是人大失胃口,后面也就不知道了,也就不敢妄言了。

先说87版的优点:

主演宝黛钗凤的形象都不错与原著的描述比较接近,更难得的是宝黛钗凤四大主角的阵容整体搭配很好相当整齐。

宝黛钗凤中邓婕的戏份最多是实际上的「女一号」,邓婕的表演相当灵动很出彩。欧阳奋强作为国内第一「男宝玉」阳光帅气纯净,让观众们耳目一新。张莉美丽大方沉稳的气质,即使在大红大朵的艳丽装饰之下出场仍然显出了优雅高贵冷艳的美感。陈晓旭经过化妆师、摄影师的精心修饰,虽然在气质和表演动态上都欠缺典雅温柔的美感,但在总体外形上还是清秀俏丽的。

王扶林导演说「87版是简化通俗小人书版」,87剧本改编及加入的「原创」情节和结局让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望而知,让观众们看来更加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剧情围绕「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两派争夺「宝二奶奶」位置这个焦点展开,一个回合接著一个回合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只是结局「草草收场」(周岭老师语)比较可惜。

87版的另一大特色是王立平作曲陈力演唱的套曲原文原词优美动人、富于八十年代流行音乐气息,广受观众喜爱和好评。

首先要讲的是10版的缺点:

「铜钱头」毁所有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美丽动人各有千秋的小姐们被扣上呆板的「铜钱头」感觉压抑了许多,更严重的是大大降低了角色的辩识度,傻傻分不清使观看一部人物角色众多的长篇连续剧的兴趣和动力也随之消失殆尽了。

其次是配乐,原本优美细腻温柔婉转悠扬的昆曲音乐应该能够给现代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吸引的,可是配音中过于强调了意境的「空灵感」高音部分太刺耳变得诡异了。 昆曲鼓点节奏的应用本来应该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但现代观众早已经远离了靠戏曲作为主要娱乐形式的时代,太过频繁的昆曲鼓点节奏应用会增加故事情节冲突的杂乱感,让不适应听戏的观众感觉到有些心烦。

下面说说10版的优点:

一、「潇湘惊梦」和「黛玉之死」两场戏是10版最大的亮点,意境凄美「冷月葬花魂」的氛围营造得可谓完美,其服化道、布景灯光摄影整体艺术水准完全不在《红楼梦》影视模版62越剧电影之下,尤其蒋梦婕这一段的表演状态远远超越了被称为林黛玉「转世投胎」的陈晓旭。

二、人物故事情节都保持了《红楼梦》原著故事的完整性,忠实贴近原著精神古风古韵、诗意浪漫、画面唯美。

三、史上第一次选用少年演员讲述《红楼梦》原著中少男少女的青春成长故事,于小彤、杨洋、李沁等青春小儿女本音本嗓真实呈现,尤其于小彤自然紫胀的「河豚??脸」、杨洋变声期少年的激情痛哭,李沁的清纯甜美淑女气质更是演绎出史上唯一真正典雅脱俗的「晶莹雪」宝钗来。

四、10版成人演员「老戏骨」们演技精湛大家气派,表现官宦世家豪门生活场景远比87版的三、四线成人演员地方戏曲表演式的夸张表演要更有内在魅力和精准到位得多。

总之,10版虽有明显不足,但是在整体艺术水准的方方面面的确是远远超越了八十年代中期创作的「简化、通俗、小人书版」(王扶林语)、并且「草草收场」(周岭老师)的电视剧87版。


不赞同。「远胜」不知是哪个人说的,可能眼光不同吧,实在不敢苟同。

84版的《红楼梦》播出的时候,天天追著看,陈晓旭的韵味(又空灵又忧郁),贾宝玉的眼睛(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宝钗的沉静(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凤姐的闪耀(晃若神仙妃子,两湾柳叶吊稍眉,一双丹凤三角眼),人物一出场,不用说话,基本都能猜到是谁,每个人物都符合原著。

新《红楼梦》,在期待中看了两次,就放弃了。鬼片啊!造型就不说了,人物都太轻浮了,完全没有世家的味道,林黛玉就是乡下丫头,哪里有半分书香世家的书卷气?贾宝玉就是个暴发户!王熙凤不像公府大总管,像妓院老板娘,缺乏凤姐的威严与辣味。

实在想喊一声:忍著把新版《红楼梦》看完的举手!


87版红楼梦是时代的经品之作,故事描述和人物表演都堪称经典,特别是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入木入骨入心,是今世的唯一,另后人无法超越。拿后来的作品来和她比较显然是幼稚的,也是极不公平的。

一、时代的特殊背景无法重来

特殊时代的特殊精神需求。

87版红楼梦开播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物质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都十分困乏,娱乐很少,红楼梦犹如一道饕餮盛宴,极大地满足了国人大众日益膨胀的精神需求,酣畅淋漓。现在社会浮躁、人心功利者众多,又有几人想看、能看下去这些纯文化的东西。

呕心沥血打造经典之作。

红楼剧组克服了政治上、经济上的种种困难,最初是一个月仅拍一集,历经四年艰辛创作方成,可谓多年沉淀,厚积薄发,乃丰满和成熟之作。试问后入又有谁能花这么长时间、这么大心血来打造如此之作品。

二、经典的人物形象,不可超越。

只为红楼而生,佳人难觅。

家庭艺术氛围浓厚。陈晓旭出生于书香家庭,父亲是京剧导演,母亲是舞蹈老师,受浓厚的家庭氛围熏陶,她自小喜欢传统古典文学,熟读红楼,醉心芭蕾, 14岁时她便发表了个人第一首诗作《我是一朵柳絮》,是一位标准的多才多艺的才女。长相古典柔弱 ,腹有书香气质,性格内向、敏感,眉目传神 香泪怜人,自带一中忧郁怜人的神态,十分贴合原著中林妹妹的形相。

人戏合一,难以企及。

别人无论怎样演,始终还是在演戏,而陈晓旭所演的,恰恰就是她自己。她把黛玉当做自己的前世,从黛玉的感情出发,感同身受,做到了人如戏,戏如人,人戏合一,这种红楼梦中的至高境界,至今也只有陈晓旭一个人达到了。

三、无奈的命运轮回,逝者已成永恒。

人生如戏,天命轮回。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这种境界叫作忘我。陈晓旭终生沉浸在了黛玉的梦中不可自拔,终在2007年2月落发出家,法号「妙真法师」,与贾宝玉的「文妙真人」的法号遥相呼应。两人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个落发为僧,一个剃度为尼,冥冥之中,如前世所定。

香魂归去,逝者永恒。

2007年5月,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香消玉勋,魂归三生石畔。陈晓旭是用生命在演黛玉,她一生只为了这一部戏。她的逝去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伤痛和惋惜,她的形象在这一刻定格为永恒,她就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黛玉。

因为陈晓旭饰演了黛玉,所以世上从此再无黛玉。


永远的林妹妹(陈晓旭),再拍看都不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