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与柏杨,都是当代文苑风流人物,都是风雨如晦时代篝火之光。他们生前身后,各自励教激志,各有名山事业,双峰并峙,二水分流,本两不相防。但因时代之故,也遗留下很多八卦、很多谜团,一直以来为人所闲话。

(图:晚年柏杨与失散30年终得相聚的女儿)

其中最著名的话题,当然就是两人为什么会从好友衍为绝交,甚至仇敌相向。特别是李敖,从1980年代开始,几乎看到柏杨二字必要丑诋痛骂,必要羞辱一番,为我们所熟知。我看到很有朋友的议论,也都指明柏杨德行有亏,有负李敖,所以该骂。我觉得这是不客观的武断。

在我看来,如果要一句话总结就是:二人分合之理,不是李敖瞧不起柏杨,而是互相看不上。而要推断其原因,这里面,有各自性格的因素,也有不经解释而成芥蒂的误会。


李敖与柏杨,本是同道中人,在台湾最崎岖的历史之路上,有过很长的一段「蜜月期」,相携顾盼,惺惺相惜。

他们之间,有著非常相似的境遇,都是朗然的汉子,也有极为投合的政治理念。柏杨要比李敖大上13岁,但他们都是从大陆渡海过去的北方人,都秉持「以骂世来救世」的心愿,都是当时蒋氏专制政权的异见分子,又都同时成名于1960年代,在那个恶劣而孤独的小岛中,他们会走到一起抱团取暖也是必然的。他们入狱的时间点都差不多在同时期,只不过柏杨1968年身陷囹圄后呆了十年才仓皇出来;而李敖是从1967年开始,前后「三进宫」,累时六年两个月。那时的他们,是互致钦佩,也是能推诚相与的。

虽然都是狂人,但彼此之间,是同志,是战友,为了共同的民主理想,互相支援,共同受难。这些情况,现在看他们彼此的书信,还不难按查的。


我的感觉,他们二人,会「同志怡怡」是理所必然,但最后会反目成仇,也未尝不是各自迥异性格主导下的必然结局。

李敖对柏杨最大的不满,在他「忘恩负义」,这一点现在看来也未尝不能成立。但是柏杨的「忘恩负义」,又极可能不是人格上的,而是建立在误会上的。总之,一个斗志昂扬好骂,」你欠我的就要讨回来「;一个性情温和不争不辩,「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又从来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过,误会越陷越深,最终成了彼此积存在内心深处的一个死结,双方至死都无法澄清了。

我们从局外人看这段恩怨,反倒可能是清楚的:李敖当年确实对柏杨有恩,而他们最终凶终隙末,又确实源于一个女人。1968年,柏杨因文字狱坐牢,李敖是仗义执言大力援救的主力之一。据《李敖回忆录》所说,他当时曾依靠美国朋友的帮助,把柏杨的答辩书传到海外,使其冤情公诸于世,让其时的蒋氏政府有所忌惮,不敢置柏杨于死地。

最终,在众多人士的奔走之下,柏杨从死刑被改判为12年徒刑,实际遭囚9年26天。


后来柏杨出狱,李敖自以为劳苦功高,柏杨该感激涕零才对。可没想到,柏杨此后无论文字还是言语,几乎都没有提及他李敖的贡献,甚至主动断绝了和他的任何音讯往来,没有说明一句说明。

李敖纳闷,到处打听,才风闻是有人告诉柏杨,在他坐牢期间,李敖和他彼时的妻子艾玫有染,他觉得自己的尊严、情感受到重创与欺骗。而据李敖在数十年后的辩护,柏杨坐牢后,他为营救,是与柏杨之妻艾玫有较多接触,但是艾虽美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况他李敖再风流,因有心理障碍,平生从不与朋友之妻通奸,为了自明,他甚至在书中直明「真正奸夫」姓名与地址。这些说辞,在《李敖快意恩仇录》一书中是可以看到的。

从这些事实摊摆,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如果李敖的叙述可信,那二人的分道扬镳,实际起于一场风月误会,只是这种瓜田李下之事,要辩清确实也不容易,何况他李敖确实风流成性呀,而柏杨的性格其实并不好争辩。同时,熟读柏杨书籍的朋友大概也会知道,当年妻子艾玫在他落难之时的离去,确实是他一辈子的伤痛;而要数落柏杨「忘恩负义」,大概也是说不过去的,在柏杨文集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他对另外一位参与营救的孙观汉先生是如何的感戴,念念不忘,至死弥笃,是非常感人的人间真情显露。除了李敖的呶呶不休,我也不曾见过还有其他人指责柏杨其人「忘恩负义」甚至品德问题。

有些朋友只看李大师的一面之辞,又对柏杨的书籍没怎么看过,先入为主成见在胸,不问其它「口径」,就贸然先判决柏杨「有罪」,多少是有失客观的。这些问题,其实稍微翻翻他的杂文集,还有那本 《我本陋民――柏杨自传》,都不难得到一些不同的印象。

总之,这段故事,如果真要给个总结,我个人挺认同潘采夫所说的:二人交恶,与柏杨小心眼有关,可李敖的风流远播也难脱干系。


此后近三十年,听说此「内情」 的李敖,开始对柏杨口诛笔伐,甚至动辄人身攻击,更是将此恩怨火上浇油,而柏杨还是一味沉默,本来也可以澄清的误会就此永不可解开了。

而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关二人交恶的记载和传言,现在被搬来弄去的那些,证言也好,材料也好,罪状也好,基本都来自李敖一方的笔下口中。柏杨对于此事,几乎不置一词。他晚年写回忆录,都不怎么提及李大师,仿佛生活中、台湾历史里,都没这个人啥事。他什么都隐约谈了,对于曾经的「朋友」李敖、对于湾湾民主进程影响既深且巨的李敖,却刻意忽略。

而李敖本就是三国祢衡式的人物,使酒骂座,快意恩仇,有恩涌泉相报,有仇睚眦必还。在他笔下,本来当世但凡出名的基本就没一个好人,一生痛批人数超逾三千,更何况让他感觉受到「背信弃义」之人,岂会轻松放过。于是他用了三十年痛贬柏杨,甚至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去料理这人。这些责骂,大部分就见于他写于1989年、有近300页厚度的题为《丑陋的中国人研究》的书籍。

这本书虽名为《丑陋的中国人研究》,但改为《柏杨人品之研究》似乎更合适吧。全书就柏杨的著作极少评论,几乎都是就柏杨的人品大做文章,明眼人都会看出,这早已不是学术研究了,差不多已经是明明白白的人身攻击。比如,他认为柏杨是丑陋中最丑陋的中国人,是只会耍嘴皮子的,是忘恩负义的;说柏杨的文化水准不足以谈历史,更不配谈「丑陋的中国人」这一命题,没资格翻译《资治通鉴》一书等等。

几十万字的书,拉拉杂杂来来去去,其实就是说了被柏杨误会戴绿帽子,还有柏杨学问不行、人格地下这么三件破事。


李敖说的都是事实吗,柏杨真的有那么卑鄙吗?我自己阅读过后的认知,当然不会全面否决,也不会完全认同。

有一些,看书中列举的信件和资料,可推测应该是事实。比如,李敖确实在柏杨入狱之时无私营救,而柏杨后来的做法,不管是否误会,确实对李敖有点忘恩负义了。但平心一点同样可以看到的是,李大师又确实是明显地在泄私愤,很多论据也有意混淆。比如,他说柏杨坐牢前曾跟他讨教坐牢的经验,而其实他忘了,那时他自己并无坐牢的经验,而柏杨早在初抵台湾不久的1950年就曾因「收听匪区广播」而入狱六个月过,何以会向他「讨教经验」;

再比如,他一再讽刺柏杨蹲狱十年后吓破了胆,后来一心投靠国民党,这也是不确的,因为柏杨后来也并没有在国民党中捞取什么好处,只不过是他的心态有了转变,当国民党也在民主转型的那个时候,他从年轻时代的一心批国转向了对民族国民性问题的挖掘与批判,虽然偏激,但也只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始终期待大家可以「 认真负责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可以说,从1980年代开始,两人的政治态度、思想理念其实已经出现分歧。

而且,就为人处世而言,正如早先就有人指出的,虽然他们的笔锋都那么凌厉,对世界的批判那么不留情面,但是实际生活中论为人大相径庭。总体而言,李敖其人,东北汉子,凡事有仇必报,睚眦必较;而柏杨生平性情实有河南人的朴厚,重以德报怨,息事宁人。是以柏杨朋友多,怨敌少;李敖则朋友几无,敌人遍布四海。

可以说,这两人的为人、理念,有那么多的不同,实际早已预告著他们之间的情谊终究会出现裂痕,只是世事弄人,他们应该都万万想不到,彼此裂痕的导火线,竟然是一个女人的「为情不终」问题吧。


只因一场误会,造成这两位「文坛英雄」反目成仇,「别有参商之阔」,老死不相往来,无疑是令人惋惜的悲剧。

人生之难,在「兼忘是与非」,谁对谁错,真的难以说清。但我想肯定可以说清的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不该是柏杨,更不该是李敖,而是"权力之恶」。试想,如果因为他们不是动辄制造冤案,把柏杨投进监狱,还可能发生日后的这些事情吗?

不过,如今这两位大陆人,都已经魂归西去,一切都不再重要了。更值得欣慰的是,最后的他们,一个归骨新北白沙湾高塔上,倚窗真龙殿,面朝台湾海峡,眺望故乡哈尔滨,聊解思乡之愁;而另外一位,骨灰则终于回到了老家河南新郑,实现了百年之后叶落归根安息于中原故土的遗愿。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回家」了。

为了一个更好的中国,他们一生都如杜鹃泣血,家破人亡,历经磨难。渡尽劫波兄弟在,倘若地下有缘邂逅,以他们的胸怀,想应该也能一笑泯恩仇吧。

2018,12,13,晚闲谈

每天都会谈谈社会、风月问题。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随意谈天


《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是中国台湾作家柏杨,该书1985年于中国台湾出版,当年便被评为台湾年度畅销书。但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有人觉得柏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的缺点与不足,但也有人大呼:「柏杨,你凭什么骂中国人?」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说了什么

「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事业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收集的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演讲文章。而该书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中心主题,即是作者序言所说的:「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为此,作者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子子孙孙受感染,不能痊愈。这也是全书核心及全部内容。

在本书中,柏杨先生对于中国人的「丑陋」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对于权势的极度崇拜。具体表现为:

1、 缺乏是非标准与道德观念,喜欢和稀泥,只有功利标准。

2、 人与人之间只有敬畏,很少有爱。

3、 奴性过强,缺乏自尊。

4、 「官瘾」非常大,势利眼。

5、 缺乏平等观念,等级观念太强。

6、 缺乏原则性,见风使舵,见好就收。

7、 缺少法制观念。

二、极度自私。具体表现为:

1、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一切以自身利益出发。

2、 缺乏公德心。

3、 主观理念很强,情绪化严重。

4、 喜欢窝里斗,不团结。

5、 死不认错,缺乏自省精神。

三、极度保守。具体表现为:

1、 不愿尝试与创新,喜欢墨守陈规。

2、 缺乏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喜欢明哲保身。

3、 缺乏独立思考精神。

4、 缺少「敢想敢做」的灵性。

除了以上三大块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 喜欢讲空话,大话,假话,毒话。

2、 缺乏包容性,心胸狭隘。

3、 形式主义化,缺乏务实精神。「面子工程」(情面、体面、场面)

4、 缺乏认真精神,做事马虎,「差不多」。

5、 中国文化的「人格分裂」,说一套,做一套。

6、 易自我膨胀,自满、自我陶醉。

7、 淡漠、冷酷、猜忌、残忍。

8、 人与人之间相互仇视,互相打压。

9、 生活习惯「脏乱差」。

这样的指责当然非常犀利,让很多中国人愤怒,说柏杨是「把世界历史的丑陋,说成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特色的丑陋,再论证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这种人类似白痴。」

柏杨将中国人丑陋之根源归于儒家文化,对于这点我是持保留态度。诚然,儒学的发展有其必然的弊端和内在的垢病,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它的积极深远的历史作用。尽管后世的一些腐儒将其衍生为强化君权,附权庸贵的思想枷锁,我们仍当更理性地去看待,把所有责任推给儒家我觉得略欠妥当。

柏杨

李敖批评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就是他自己

1965年李敖和柏杨初次相识,李敖30岁,柏杨45岁。在外人看来,这两人经历很相似,都喜欢骂人,都坐牢过,本应该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柏杨入狱后,李敖还一直尝试帮助他,展开「营救」工作。 但柏杨出狱后一切都变了,他怀疑自己在牢狱中的十年,妻子与李敖有不正当关系。但李敖这次十分愤怒,说:「柏杨也许可以怀疑我李敖的道德标准,但不可以怀疑我李敖的审美标准——艾玫许多人觉得她很漂亮,但根本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这之后两人反目成仇。

李敖这么批评柏杨的新书《丑陋的中国人》:

我认为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谴责。他把丑陋加诸所有的中国人,似乎很有勇气,引起外国记者的喝彩,但......他明知谁是丑陋的中国人,雅不欲实指而已。」这种作者不敢实指有名有姓的丑陋中国人,却泛指所有的中国人都丑陋,用来替他的怯懦垫背,这种行径所显示的,岂不正是最大的丑陋?原来「丑陋的中国人」非他,就是他作者自己!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讨厌柏杨,也许是他们从书中看到自己,暴跳如雷,而非有勇气承认改过。李敖批评柏杨,更多的是根据政治立场,而非针对柏杨这个人。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揭露的很多现象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很多都已经深入文化的骨髓,成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已经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了。不过我们细细想来,还是有不少现象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好转。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视而不见,而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一个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首先必须做到不断地检点自己,完善自己,改正自己。


柏杨这个人我不做评价

我只说《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

无论这本书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写,我对这个书名就十分排斥。

中国人认为自谦、自省、自我批评是一种美德。

但不是自贬!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味道就变了!

比如你烧了一道菜,很美味。

你谦虚的说「献丑了」无妨

或者你说「技艺拙劣,勉强对付一口」虽然有点过,但也算蛮强。

但如果你说「我做的菜和狗屎一样难吃」这就有点过了....这种不客观的过分谦虚其实是另一种极端「自贬」说白一些,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这是一种看似理性,其实是极度片面与主观的感性认识。

他已经超出了自我批评、自省应有范畴。

可笑的事,很多人还把他看成一种文人情操。

这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气节的诋毁。

二、文中内容我不想断章取义,我只想说如果10年前我看到这本书,在我心智不诚实的心灵里,对于中国人更多是负面的情绪,甚至是瞧不起。这就是这本书的「文毒」。

我摘录其中几句经典:

1、积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只要你给我官做,你干啥我都赞成

2、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

3、掌握权柄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他就永远没有错误。

4、在中国要创造一个奇迹很容易,一下子就会现出使人惊异的成绩。但是要保持这个奇迹,中国人却缺少这种能力。一个人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发烧。

5、中国人认为要忍让,这是美德。其实那是长期屈辱的惯性,而用忍让两字来使自己心理平衡!很少中国人敢据理力争。

.................

第一,你只拿中国人的缺点去诠释整个人类这个物种底层人性的阴暗面,进而说明中国人丑陋—如同写一本书《中国男人、女人喜欢手淫》一般,客观在哪里?

第二,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的,您那历史某一个阶段去评价中国人,给中国人定性,这是极度可笑的—如同今天美国人说自己是自由民主的代表,那么当年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抢夺人家地盘时,也是为了自由民主?一个自信的民族不需过度标榜自己,当更不应过度贬低自己,特别是只截取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片段,就以偏概全、错误的认为你看见了全貌。

第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要看当时的具体环境与情况,比如隐忍、明哲保身、说话声音大此类特征,必然有其负面,同样有其积极的一面,你却只但说一面,进而说明中国人不堪的一面。这不应该是一个学者、大家的风范。

一句话,有才无用............


柏杨因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为中国人所知,李敖因为《传统下的独白》一书为中国人所知。在台湾的柏杨和李敖,这两个人生前一直以来都是无数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归结起来,李敖看不起柏杨,第一个原因是文人相轻,觉得他文章水平不行。第二个原因是对义助柏杨后柏杨的冷淡态度怀恨在心。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敖瞧不起所有给国民党当局捧臭脚的人,柏杨未能免俗。

李敖为什么看不起柏杨?其中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1965年李敖和柏杨初次相识,李敖32岁,柏杨45岁,论起来柏杨算是李敖的老前辈。因为之前打过一些笔仗,一来二去两个人开始了来往。李敖虽然口称「柏老」,对柏杨的作品却不十分恭维。

李敖评价柏杨:杂文以外,他的历史作品写得很热闹,但是颇多错误,给他同一水平的读者看看可以,给专家看就会笑,这是因为他的历史基础有问题的缘故。

自古文人相轻,李敖打心里看不起野路子出身连一张文凭都没有的柏杨。李敖可是台大实打实的历史研究生毕业,深得胡适、殷海光、姚从吾等国学大师的厚爱和真传。但是当时的李敖对柏杨这个人,抛开作品不谈,倒是颇多好感。

1968年,柏杨因为「大力水手」事件被国民党约谈,李敖基于「同情与人权」和一贯的义气,决定帮一帮这位作家朋友。

柏杨入狱,将李敖视为可托生死的朋友,李敖尽管自身难保,依然奔走相告,联合孙观汉等人大力营救,利用海外舆论施压国民党。

十年后柏杨出狱,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如李敖、孙观汉等人,没有一句话的感激。不知何故?反而一再在新书中对没有干系的国民党要人感恩戴德,李敖对国民党人一向深恶痛绝,更是不齿那些给台当局捧臭脚的文人。

柏杨在监狱里学乖了,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冲锋陷阵的勇气。加之柏杨不顾夫妻情义,执意与当时的妻子艾玫离婚,据说因为柏杨怀疑自己坐牢期间,妻子艾玫与李敖有染。对此李敖哭笑不得,同时气愤不已。

柏杨出狱后,和李敖断绝往来,对李敖也是讳莫如深。 后来柏杨出版《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为了惩罚柏杨的恩怨不分,以怨报德,李敖写了《丑陋的中国人研究》一书,来批驳柏杨其文不实,其人不仁。

总结起来,两人的恩怨,从一开始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老死不相往来,恐怕是政治意味多于个人原因。李敖蹲过两次国民党的黑牢,出狱后性情不改,攻势更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投降。李敖就像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反叛者,他反叛国民党当局和一切捧臭脚的文人。

早年的柏杨,其实是一个很天真的人物,对国民党当局抱有很天真的幻想。

在约谈之初,他甚至以为以前的老东家蒋经国会出手救他,但是他丝毫想不到,国民党要拿他当政治牺牲品,杀鸡儆猴。

柏杨出狱后,已经没有了李敖那样旗帜鲜明的气魄,毕竟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

2008年柏杨逝世,2018年李敖逝世,十年之间,有如宿命。论起来这一段大师的恩怨过往,不胜唏嘘。

我是一刀,欢迎关注头条号:博书。重拾阅读习惯,为生活埋下小小的信仰!


李敖看不起柏杨,说他懦弱。

单就《丑陋的中国人》这一本书来说,李敖就说你柏杨知道谁丑陋,谁混蛋,你却不敢骂,你只敢骂集体的中国人来博个眼球,用这种安全的方法保自己。反观李敖在当时的台湾,看谁不爽就骂谁,为自己招来牢狱之灾,自己写的书一本又一本被查禁,他却还是万千人吾往矣的精神。

李敖看不起柏杨,还因为他没骨气。

柏杨当年遭受打击,被送入监狱,被殴打,被辱骂,还差点被枪毙。等他老年,当年那些迫害过的一些人来和解,柏杨竟然原谅了,还和他们握手拍照。

柏杨的理由是他们悔改了。

李敖说呸,他们悔改个屁,他们只是看风头不对了,大势已去,这才要悔改,如果让他们在位置上待下去,他们才不会悔改。

李敖像鲁迅一样,不妥协不悔改,一个也不原谅。

其实柏杨是个在监狱里被当时的台湾当局教育好了的人,他被削掉了锋芒,成为了一个妥协的人。

柏杨还小心眼,在他住监狱的时候,李敖奔走呼吁,柏杨出狱之后竟然怀疑李敖和自己妻子有染。

气的李敖大骂:你可以不信任我的人品,但你不能怀疑我的审美能力。

哈哈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李敖历来争议性很大,文学痞子,有文化的流氓!甚至文学大师,个人很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本人不喜欢他的痞性文字风格!

很多贬低柏杨先生的回答,简直都是典型的无理辨三分!毫不客气的说:柏杨先生就是说你们这些人的!狡辩也是国人的劣根性!

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必是劣等民族!……于是有了鸦片战争,有了八国联军、有了抗日战争!

非要拿出爱国、不爱国来评说,写国人好就是爱国,反之就是卖国?

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这些屁民没有人能像鲁迅、柏杨先生他们有那么强烈的家国情怀,民族情节!

他们写这些文章,是带著唤醒国民愚昧的心态!

好多无知无畏的喷子说他崇洋媚外,我想问问你看过多少他们的作品,鲁迅一本《阿Q正传》何其犀利,柏杨不但有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一部摞起来半米高的《柏杨评资治通鉴》就已经著作等身了,还要你们来喷?真是无知者无畏!

不说历史,就是现在发生的事 ,看看新闻,前些年去日本抢马桶盖,飞机晚点大闹机场,高铁霸座等等,还有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长生疫苗!真让人恨的牙根疼!

到他国旅游,个个都是土豪、是大金主,大把购物消费,尽然也不被他国待见,有的甚至不欢迎中国人,为何?素质!素质!素质……

以今天国人的素质,柏杨先生还是说的太含蓄了!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还有个大思想家罗素,在中国一段时间后,回去写书评论中国人的贪婪、狡诈……

不管鲁迅也好、柏杨也好!没有一个不是有深深家国情怀,民族情节的文学大师!

他们对国人恨铁不成钢的悲哀,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强烈!他们的以笔做刀是想唤醒国人的愚昧……是想让我们站著,不要奴性惯了跪著……

还是鲁迅哪句话: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他们是骂之越深,爱之越切!


光从两人的作品看,李敖有足够的资格看不起柏杨。

李敖在台湾一片崇洋鄙己的环境中,冷静客观地分析美国各位总统的真实面目,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是一群奴婢人中的一个真人。

柏杨的成名作《丑陋的中国人》,自以为深刻地揭示国人的缺点,只会让自以为弱小的国人更加自卑。而他的言论只是在自己崇洋媚外的基础上以否定自身来获得一些自以为是的成就感。

中国人有缺点,但更有优点,不然这个世界不会只有中国能5000年保持不停延续和发展。西方一时的强大只是一个时代的先后变化而已,因此从对世界及人性深层次的透彻了解,李敖著实胜过柏杨。

当然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但文人以思想定胜负。支持李敖鄙视柏杨。

大陆和台湾的长远发展代表了两人的思想观点,真正代表先进中国的,谁现在还会说是跪倒在美国西方和日本的台湾?


首先强调一点,李敖瞧不起的人太多,他能瞧得上的人太少。而且随著他的年龄变大,他看得上的人不断减少,比如他年轻时是很仰慕胡适的,但年纪大了以后又批评胡适下半生没有作为,跟著国民党瞎混。如果说他一辈子真正看得上哪一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照镜子」,其眼界之高由此可见。至于柏杨为何被李敖看不起,两人为何从惺惺相惜到闹僵变仇人,起因应该是他和柏杨入狱时的老婆艾玫的绯闻。女人最容易让男人之间产生嫌隙,比如三国时董卓和吕布就因为貂蝉而反目成仇。

但根据李敖的一贯行事作风来看,他的确可能是冤枉的。他对自己的隐私一向是毫无遮蔽大胆坦露,他在自己的书中详细写过和他有过关系的所有女人,包括去声色场所做「社会调查研究」经历过的女人。

李敖虽然风流但绝不下流,有著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和做派,朋友妻子应该不会染指,而且他也多次强调过他对女人的品味,「瘦高白秀幼」,少一条就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柏杨老婆应该并不是他的菜。

而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柏杨坐牢受到了很大打击,出来后不再像之前那么犀利,对李敖对他的帮助只字不提,反而写文章称颂感谢国民党高官。这是李敖最难接受的。李敖一辈子最痛恨国民党,凡是为国民党说话的都是他的敌人。柏杨后来的行为对于李敖来说等于是背叛,不能容忍。

所以李敖和柏杨闹掰,起初是因为女人心生芥蒂,后来是因为政治理念。李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气宇轩昂的一生,绝不妥协的一生。在他眼里,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自己却忘恩负义还当了投降派,人品学问都有问题,必然被他看不起。


《丑陋的中国人》曾经风靡一时,我却一直没仔细看过。丑陋吗?我自己是否丑陋,我会自己考量,偶然也有丑陋的时候吧?半夜想起自己曾经亏负某人诸如此类;别人是否丑陋,我会观察,也有些人溜须拍马、爱慕虚荣等等。

但是这些并不需要你柏杨冠以「丑陋」两个字来告诉我。你说丑陋的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回应呢?承认了,你说我们奴性太强没有自尊;不承认,你说我们死不认错不知自省。

所以对待柏杨,我的态度就是不了他,不敢说看不起,敬而远之罢了。

奉劝少年朋友们也少看柏杨,不要被洗脑了对中国人产生偏见,最后连自信都没有了。——我们中国人跟全世界的人一样,有丑陋的,但是更多的是美好的。

柏杨、李敖的话,我当然是要站边李敖了。直觉来讲,柏杨世故一些吧,李敖更加性情中人。虽然说性格上不够完美,对柏杨喋喋不休,但是更见其受不得委屈睚眦必报的真性情。


这事儿得从李敖的性格说起,不说李敖看不看得起柏杨,先问一句:李敖这一生,看得起过谁?

五百年来白话文写作第一、第二、第三: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在写作方面给自己的定位。

我从来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话——我会照镜子。

这是李敖在品性方面给自己的定位。

「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这是他在节目中,对自己能力的定位。

如此狂傲的李敖,当世之下,没有一个人是让他放在眼里的。看不上柏杨,那就更正常了。

再来看李敖和柏杨之间的纠葛。

据说柏杨被下狱之前,曾找李敖讨教坐牢经验,而李敖也很仗义,会同柏杨的妻子,想办法营救柏杨。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李敖的风流品性,让柏杨很不放心,总是觉得李敖给他戴了绿帽子……两人因此反目成仇。

后来,柏杨对李落井下石,而李频频大揭柏杨老底。

同样说话不留情面的两个厉害角色,谁也没有放过谁。

李敖因此对柏杨颇为记恨,当然,几乎所以招惹过李敖的人,都成功的被李敖记恨过,比如前妻胡茵梦。

现在两个人都魂归九泉之下,不知道阎王爷那里又是怎样一个热闹光景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