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工作太累,昨天画著画著脖子忽然往左一扭,就忽然明显感受到落枕的错觉
 等到我意识过来,真的落枕了,虽然我的头并不是在枕头上落下的,在语义上并不恰当。
不过细纠『落枕』二字,本来就隐含矛盾,落枕痛的是脖子,可是落下的却是枕头,
同样是落,落屎就精准多了。
落字做动词,屎做名词或主词,一个主词牵引著动词的动作,精确无误。

就在我准备离开工作室的深夜,我精神恍惚的迈著迷惘的步伐走向大门,脚底一滑,
我竟然踏在打底未干而摆在地上晾的画布,幸亏我身手矫健,半空中一个鲤鱼跃龙门
并未摔倒,但画布的的碳酸盖底已被我踩出一道如同西班牙大师-Tapies 一样自然的肌理了。

就在我满足于与大师在冥冥中的命运交流之时,赫然脖子感到一阵痛彻心扉的剧痛
痛得我撕心裂肺,我想明天的约会大概无法将我的IMAC27吋扛过去了吧。
悻悻然得骑车回家,倒头便睡。 

 话说,为什么我要搬如此之重的IMAC27出门呢?这要从这两天的事说起:


这两天被一个疯狂的色彩管理魔人死命的骚扰,不断的fb给我许多关于色彩管理的重要性
作画的艺术家都很清楚,从『原作』到『数位影像档』到『印刷品』中间,三个不同的角色
也代表三个工作的流程,从工作室的原作到诸位手中拿到的印刷品中间的角色就是数位影像档
取得的方式有许多, 从底片转数位档、从小型的DC到百万数位机背、仪器扫描等等
这数位影像档最大多数是利用于网路传播,可是每个人的电脑都不同、电脑不同便代表显示卡不同
有独立显示卡跟晶片整合之分、品牌之分、面板之分等等,甚至就连mac每台萤幕显示出来的色彩
都不同,这意味著数位影像档在各个电脑之间显示的差异是很大的,对此我无法控制当然不在
本篇讨论范围,重要的是,『原作』及代表原作的替身的『印刷品』这两者则是我要控制的重点。

我取得数位影像档的方式已跟大家分享过多次,便是请刘光智kc摄影师拍照(https://www.facebook.com/kcsoho)
取得的影像自然不在话下,但不代表取得这样的影像,便能从自己家里电脑修图后到送印刷的流程
便能够确保无误,因为这中间依然存在许多不可预期性的变化,这也是我一直深为头痛的部份。

于是,便兴起了去见见这位这色彩管理魔人一面的想法。

他也提出了将我的IMAC萤幕进行校正的建议,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搬电脑的原因


毕竟,作为一个拿笔画画的艺术家来说,耗费无数精力辛苦营造出来的灰色阶,细微的颜色变化、脸上的血丝
印刷出来后平白无故掉了一大堆色彩,
其痛苦程度就跟
走在路上平白无故掉了两百万是一样的道理。



不一日,我便到了他的工作室,并听了一下午的课,这中间有许多重点,我且分享一些我觉得重要的观念
首先
1.色彩管理必须封闭化、一贯化的流程:
意即从取得数位影像后的修图作业到打样到印刷的成品都必须控管,不论你由什么方式取得数位影像
都必须经过电脑修图,来完成送打样前的校正,问题是从前端的电脑我们都无法保证它是正确的显色
又如何能够调整的接近原作?再者印刷厂的电脑也跟我们的不同,这中间又要如何取得彩度、明度、浓度
的正确性?

2.校色、校色、校色:
修图的电脑要校色、印刷厂的电脑要校色、印刷机与电脑之间的关系要校色
全部校色到一样,才叫封闭化、一贯化。

3.电脑萤幕:
苹果电脑萤幕是SRGB,而广色域萤幕是adobe RGB,这两者中间还是有色阶细腻度上的落差,也就是
电脑萤幕最后无法拿来判断印刷成果的依据。
 

虽然创作是很感性的行为,但在一切与数据为主的科技时代 ,只有正确的数据才会有正确的品质
为了确保印刷品可以更接近原作的水平,(虽然永远无法一样,因为油画颜料跟印刷颜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中间有许多的理性判断的问题,一贯化、封闭化才能将各个环节的误差降至最低, 这是前端作业必须追求的。

最后,我脖子痛的要死,这位色彩管理魔人依然叨叨不休,
在我昏厥前,最后记得的一段话是他细细碎碎地喃喃道:

『我要证明台湾可以做出世界水准的画册。』 


 


 


延伸阅读:
kc-刘光智 

 色彩管理魔人-mr.王<<< ---看他的fb封面竟然就是一张色表,就知道此人疯了,请小心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