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石峪的金刚经是摩崖石刻里的大字典范,以其自然而舒朗,平直而厚朴的笔画深得学书人的喜爱和推崇。

此刻石大约刻凿于北齐时期,属于南北朝时期的隶书。这个时期由于经过隶书的自我变化,而同时产生了楷书、行书和草书,所以书法的风格到了一个瑰丽而多变的阶段。而隶书本身反而在向著去除特别长的波磔特征的方向转变。笔画变得平直,有时又会返古式的加入篆书的结构,所以大半都显得古朴厚重。

摩崖石刻本身由于其操作的过程有别于庙堂碑,更与精细的书札相去甚远,所以刻画大都大开大合,不计较细节的隽美,而考虑整体的恢宏与大气。就如经石峪金刚经一般,刻石本身就是以山体为结构,未经打磨,石面起伏不平,字也就因此随形赋势,不会过分的讲究,刻意的追求技巧。

所以摩崖石刻都有些共通的风格特征。如果说还有哪些石刻与经石峪文字相近的,那么寻著摩崖去找,一定是最好的途径。

实际上,经石峪金刚经并非独一无二,在同一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的盛行,这样的刻经活动是非常普遍的。南北东西,无处不在以各种的形式来保存佛家典籍。写经刻经,成为佛教徒积累功德的一种常用方式,而官方也乐于依此来团结子民,所以上下一心,大肆宣传,刻经写经,画像造像,遍于华夏。

其中就有一些与经石峪金刚经非常相近的刻石。比如也比较有名的铁山摩崖刻石与葛山摩崖刻石。这两种刻石也是依山而凿,所以字体大而恢宏,形象自然朴茂,中正平和。又同是写经,所以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相近。

下图中即是铁山摩崖刻石与葛山摩崖刻石的部分图片,与最后朱色的经石峪金刚经是非常相似的。假使不作分别,甚至可以混为一谈。

所以,经上所述,经石峪金刚经只是一类摩崖的代表风格,而非独一无二的。它代表了一种大气端方,古朴厚重的隶书书法风格。非常有学习与参考的价值。

想知道更多的书法趣闻和知识,请关注头条号:鱼生书法。


南北朝时期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不沉不扬,点划无方无折,性情舒缓,静穆平和,运笔带有篆意,结体亦蕴隶书风格。每一个字体态丰富,非常自然,耐人寻味。

如果要说是什么书体,有隶,有篆,却又有楷法。所以不探究书体了,毕竟此作是弘扬佛法,表现的是摄人心魄的精神境界。大体风格就是如此。就字的结构笔法看,接近的应该是《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与《金石峪》同处北朝时代,《郑文公碑》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笔势有隶,有楷书笔法,还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雍容大雅。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但是二者虽然笔法相似,但是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意蕴却是不同的。金石峪雍容典雅,平淡之中出新奇,超凡脱俗,应出自某位高僧。

《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惠公志》《乙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