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在我看来,一个作家若是没有想像力就如同一个老中医不能号脉了——是极为可怕的。特别是小说、戏剧以及诗歌的创作都是想像力缺乏所不能为之的事情。

就算是散文,你也需要极强的语感和才情来组织你的语言,调动你的思绪。所以,为什么弗洛伊德说文学就是一场白日梦,作家几乎都是半个精神病,显然就在于作家离不开意识活动,更离不开想像活动。

我比较赞成这样的一个观点即文学和现实是处于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无论多么写实的文学,在你参与阅读的那一顷刻之间,它就已经成为精神的幻影了。

所以想像力不仅影响作家,亦深刻地影响著读者,无处不在,甚至大而言之,没有想像力,可能就没有现如今的人类文明——足见其重要性。

ps:仅仅个人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抱拳)

稍微偏一下题,说说文学作品中以「想像力」为重要题材的例子。

格非《江南三部曲》第二部《山河入梦》中,男主角谭功达下放到花家舍人民公社,发现这里衣食丰足,设施健全,人人享受著制度带来的发展和便利,非常符合自己的「乌托邦」理想。后来公社的创建者,一直乔装成普通人的郭从年现身,告诉他这种井然有序的维持,既靠集体主义,也靠人与人之间监督告密的恐怖威慑,使个体的思想被压制,隐私空间被挤占。深谙政治和人性、一直以利他为己任的郭从年告知谭功达,这个制度无法长期维持,正如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每扇门都可以打开,里面都有好东西,只有一扇门按规矩不能打开,人是忍不住自己想像力带来的好奇,这扇门终究会被打开-一种制度形式有利有弊,就算有利的一面再大,也挡不住换一种想像中更好制度的好奇心。

这有点向扎米亚金的《我们》致敬。男主人公D-503被做了「灵魂切除术」(作者艺术想像的摘除下丘脑主管想像力的神经核团),一失去想像力,立即成为大一统权威力量的脑残拥护者,变成了丧失人性需求和自由意志的「纯理性集体人」。

但这并非《山河入梦》把属于非理性范畴的想像力捧到某个高度。谭功达就是无视社会现实束缚,大飚「想像力」的人,他领导梅城期间,不顾当时社会和自然的实际情况,因为只是一心怀揣著乌托邦理想国的美好蓝图,组织修水库,挖运河,建沼气,最终反而给全县造成极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可以说,一味压制想像力或宣发想像力都可能引发悲剧,总要在现实和想像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想像力在文学创作中是占很大比重大。情节和人物的塑造需要极大的想像力,尤其是人物的背景和接下来的故事。如同每个人在现实生活里一样活动,你要创造出第二个人物,不同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来叙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很多人在创作中都慢慢的建立了双重的人格(双重人格具体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人格,并以原/初始人格(未分裂出其他人格时的患者)为主人格,分裂/衍生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变态现象。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当然这个是很可怕的,若是驾驭不好的话会发生很恶劣的因素。

虚构是想像,非虚构也会加入很多的想像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和环境,就像你看影视剧一样。想像力在一定的基础上决定文章的好坏(排出会写与不会写的因素,单纯的叙述来说)。多多阅读和观察的深入会激发大脑的想像力。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庙里头有个老和尚他在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头有个老和尚

我敢说几乎所有人 在读这个歌谣的时候脑子里边想像的是一样的场景 没有偏差

一个好的作品需要的是带动力 我一句话把你带入我的世界 而不是我看了快三页了 还不懂你在说什么

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故事里讲道理 一种是在道理里讲道理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 是在故事里讲道理 文学 文学 先作文 在从文中学

算了 懒得写了 多看看老舍什么的吧 如果你真的要写文学的话

我根本都不喜欢看文字 我宁可去看新华词典

如果这本书不是个故事 我宁可去看新华词典

如果这个故事不吸引人 我宁可去看新华词典

我爱我美丽的新华词典 因为。。。。我把手机夹在里边了

根本不需要想像力 文字是带动力

我一言你是苦命的劳工 说完你回来了

我二言你是古代的君王 说完你又回来了

我三言你是得意的商人 说完你还是回来了

我可以用文字让你 和老子坐而论道 和周公齐梦蝶 可以和开国君主论天下 可以和亡国之君论得失

这就是魅力 文字的魅力 你此时的喜怒哀乐 都在我的笔下 这是我的世界 我的文字世界

这是小说这不叫文学

想像力?皇帝大概用的是金锄头吧!

让一个没有见过沙漠的人 去续写沙漠 让一个没见过大海的人去歌颂大海 那不叫想像 那叫扯淡


假如你发动想像力,你会发现,其实想像的东西很多时候和本人的欲望是有关系的,是佛洛依德所说的「潜意识」里的东西,被压抑的本能。它们本身也包含了许多情感,支持你更有动力去表达。当然,这些欲望可能根本上不了台面,会被人们认为是低俗的,或者侵犯人类的。

而区别就在于,有些人敢于把自己想像的东西,真实而细节的写出来,而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它们乏味,会惧怕,无视。所以写出的作品的深刻程度,内容,会有明显差距。

个人观点,勿喷。

想像力在形上或者有大作用,但在神上一无所值。为文学艺术的形式有许多,诸如小说诗歌戏曲,但神在情境之中。


不知道你说的是阅读者还是创作者。

阅读者,你一定看过很多外国的作品,他们描述的许多事物是我们没有见过的,总不能出现一个空白吧,所以想像力就把你熟悉的事物填补上那个位置去,虽然多少有点缺憾但是把情节完整呈现出来了。即使是你村的大爷变成了英雄,你憎恨的人成了婊子。

创作者,莫言在当兵那时候写了一篇关于海边的故事,但是他从来没有到过海边。于是展开式来说,我们都不能完全经历过我们想要创作的故事,而且想像比现实更加丰富,虽然我们想像不出来除了已知的色彩还有其它什么色彩,但是色彩的布局和组合一定可以是现实中没有的。创作要超越现实又植根于现实。想像力给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在虚构文学中有正面作用在写实文学中有负面作用

想像力,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很重要。一方面对于作者来说,没有想像力怎么写出令人深刻的句子小说和文章呢;另一方面对于阅读者来说,没有想像力怎么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场景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