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编辑:田偲妮

新媒体编辑:徐美琳

今年夏天,2018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观众选择奖颁给的是一位波兰90后女摄影师。她名叫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获奖的作品是《闪光》系列,创作于2014年至2016年之间。她探访了乌克兰冲突中的战士和受害者,通过一系列作品讲述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冲击。

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塞巴斯蒂安·杜普伊

这次2018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这组《闪光》系列作品包括了摄影、拼贴、视频等也在厦门展出了。这个展览之所以命名为《闪光》,是因为乌克兰冲突中使用了集束炸弹对平民区进行攻击,炸弹爆炸的闪光耀眼,当地人都把这种炸弹称为“闪光”,一看到“闪光”,就知道已经来不及掩护了。因此,“闪光”预示着死亡和恐惧。

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第一前线之一的塞梅尼夫卡的一座桥》,塞梅尼夫卡ATO区(战区),乌克兰,2015年3月。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生于1991年的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说,她的这个系列作品就是聊出来的。她选择了和自己年纪稍小的、参加过乌克兰战事的业余军人,听他们说自己的战场故事。有些是她同学或同事。“他们在参军之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有人是画家,有人是DJ,还有人潜心研究哲学。他们征召入伍训练都不到一个月就上战场了,他们始终无法适应战场,”沃伊切霍夫斯卡说。

在工作室,她特辟了一个隐蔽的空间,只留了一盏灯,和每个士兵谈心。她宁愿称之为长谈而非采访。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她拍摄了60张肖像作品。

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舍甫琴科,27岁,天文学专业毕业》,照片拍摄于他在战区度过的9个月以后,乌克兰,2015年3月。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曾有一个士兵给沃伊切霍夫斯卡讲述了他复员后的故事:“复员后的第一个月,我甚至和别人说话都有困难。他们不理解我。我不想说我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曾经历过很多事情,见过一切东西。但是我确实见过不少东西。而且我知道我对这个国家的义务,我尽我所能,对所有的任务,我都全力完成,我竭尽全力。

当我回到家中,我感到有些奇怪,或许我已经习惯了一切......

但这很奇怪,人们继续在那里战斗,战争,废墟,尸体,献血,枪声。而在这里——气氛欢乐,节日的气氛,我曾感觉那声音不对劲。”

几个月后,她决定去前线看看,去拍摄士兵们向她描述的战后废墟。沃伊切霍夫斯卡指着一张名为《战壕》的照片说:“这张照片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战后拍摄的,因为这条在乌克兰冲突中使用过的战壕,同时也就是一战时的战壕。这也是给我们一个警醒吧:战争随时都可能到来。”

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战壕》,2015年,春天,希尔克,顿巴斯。翻拍自展览现场

而在她的《金色的拼贴——火花》系列中,有一幅名为《九人死亡,八人受伤的小分队》,这是来自一位士兵手机里照片,艺术家再用金箔覆盖住死去的九人。“现在很多年轻的士兵都会拍照、拍视频,很多复员的士兵会将这些发到社交网络。这张照片就是最中间那位士兵拍摄的,他跟我说,照片里谁死了,谁失去了手,谁失去了腿。金箔常用于我们神像的皇冠上,我用金箔盖住他们的脸和身体,因为他们的英勇牺牲。”

维多利亚·沃伊切霍夫斯卡,《九人死亡,八人受伤的小分队》,来自《金色的拼贴——火花》系列,一位士兵手机里照片的拼贴,2015-2016。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