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先申明,我只是粗略的看过这几位作家的作品。

不敢谈他们的影响和价值等等。

其次将这几位作家排在一起,确实很搞笑。

如果他们四个真的要在一起PK,那么肯定是要分组的:

莫言和余秋雨一组(实力派),张嘉佳和刘向一组(偶像派)。

莫言,莫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矛盾文学奖得主。

如果要评论他,只能用他自己的诗,因为我确实不懂他。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一路走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余秋雨,余院长,余教授,余学者,余评委,余主持……

他身上的名片太多了,他就是文化界主持最好的,主持界里最有文化的……

还是借用一下他自己的诗,来了解他自己吧。

一路走来,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

我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也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方。

只想让你知道,感情不在,责备也不存在。

张嘉佳的作品我只看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及《云边有个小卖部》。

说实话,张嘉佳的进步很明显,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云边有个小卖部,前者让他大红大紫,后者让我感动不已。

还是按规矩,借用他自己的话来感受他自己。

为别人活著,也为自己活著。

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

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

相比起同是偶像派的张嘉佳,我对刘同就比较陌生了。

翻过他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和《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记忆不是很深刻,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还是借用他书中的内容,来回味他自己的味道。

有一种孤独是,因为不被人理解,所以你开始练习和自己对话。

没关系的,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只要你能理解自己,比任何人的理解都重要。


前者纯文学 后者畅销文学

先说莫言

读贾平凹的小说,让人忍不住大口抽烟大口吐痰;读老舍的小说,需要配上一壶茶,顺带来盘花生米,一个下午就这么悠哉过去;读迅哥的小说,得脑袋瓜子紧崩起来,一个不留神,你就不知道他老人家在讲什么天机奥妙。读莫言的时候呢,就像抽大麻,你一边咽口水告诉自己不能继续了适可而止了,一边又继续按捺不住内心的骚动,一点点的玩味著莫言的语言狂欢,最后他老人家戛然而止,留下诸位看客汗流浃背到目瞪口呆。

因为本学期老师重点介绍了莫言,所以才去接触他的作品,之前对这个胖胖的小老头没什么兴趣,拜读过他的《红高粱家族》,当时因为不能欣赏他的写作风格因此被打入冷宫。在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莫言多本著作的浅读之下,我开始欣赏这个把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付首付的小老头了。

本文我想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写出我心中的莫言。

一: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的优秀代表

说起魔幻现实主义,众所周知的莫过于那本看了几年都没有看完,名字多到吐血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拉丁美洲他在文学题材上主要 是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的现实政治成为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 人鬼难分,幻想和现实想混」,从而营造出一种魔幻而不失现实的独特风格。拉丁美洲当时社会弊端层出不穷,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给一片空白的文学领域里来了当头一棒,使得拉丁美洲文学出现了「文学爆炸「文学地震」的繁荣景象,同时魔幻现实主义也从此走向世界,其实魔幻现实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魔幻只是手段,现实才是最终目的。」

魔幻现实主义传入中国的时候,文坛大多以伤痕文学为一哥,用来批判那个黑暗的年代,但是一味的批判始终是不能够继续往前走的,因此人们开始注意到对传统文学的探索,寻根文学因而产生,然而,寻根文学产生以后,人们的具体方向有了,知道了「写什么」,却陷入到了「怎么写」的问题中。而魔幻现实主义也是基于对拉丁美洲兴盛的过去的怀恋,这一点正好和寻根文学存在相似性,因而这种写作手法开始大为传播。

莫言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他出色之处在于,融入了本土化的元素,使魔幻现实主义成为自己的东西。他虚构了一个自己的文学领域,「高密东北乡」,这里有高密的历史与现实,风情与文化,高密在古代是齐国腹地齐文化向来刚劲发达,不拘传统,极具想像力和创造力,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密的人有著刚劲不屈,旷达豪放以及植物崇拜等鲜明特点,莫言同时也没有限制于这个狭隘的地理空间,他精心的挑选这里的故事和材料,用一个小小的高密来影射整个中国。

莫言的魔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象的魔幻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审美范畴早已有之,春秋时期《易经》有言:立象以尽意。就是说用感性的意象来表达理性的意义,而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之下,莫言的意象已经超越了现实,那些发生在故土上的一切,都被作家用一种不可思议闻所未闻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透明的红萝卜》中,「红萝卜」是一个普通的意象,但是在某一个特殊时间特殊地点之下,在黑孩的眼里,却变成一个带有神秘虚幻和童话色彩的红萝卜,这个红萝卜玲珑剔透,有著金色的根须和光芒,并且能够发出幽蓝的光,莫言对这个红萝卜进行魔幻性的塑造,是为了窥探出这个黑孩的隐秘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一个残缺的家庭环境和缺失的母爱环境下形成的性格。《红高粱家族》中,红高粱这个意向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植物特性,它代表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是我爷爷奶奶的化身,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向往自由的化身,是伟大的生命力的化身。

除了植物的意象意外,莫言的小说里还经常出现一些无生命的事物,也突破常规事物属性而变现出魔幻性,《生死疲劳》中,经常会出现月亮这一个意象,他能够对我点点头,还能与我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球状闪电》中的电是五个如同乒乓球一样的火球,把故事中的人物动物的所有直觉,幻觉和感觉交织在一起的一个特殊意象。

莫言营造的这些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意象,通过特别的夸张赋予了他们具象之外的特殊寓意,不仅在思想上增加了他的小说内涵,并且在艺术上也造成了真假难辨,虚幻神秘的美学风格,这是区别于以往古典文学的意象使用,同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本土化表现。

2将魔幻现实主义指向本民族的宗教信仰

莫言采取佛家的观念事物来增强作品的神秘性与魔幻性,这在他的《生死疲劳》中有很好的体现,生死轮回,众生在三界中流转,生于六道,循环不已,这部小说是表现土地和农民的关系,却借助佛教的生死轮回进行构造,西门闹是土改时候的地主,享有财富却并无罪恶的他在阴间为自己喊冤,他不断经历著生死的轮回,每次转世成不同的动物,他总是具备同类动物的性格:驴的欢乐与洒脱,狗的忠诚与谄媚,猴的调皮与机敏,就这样,西门闹通过动物的眼镜来观察中国农村半个世界的变迁,此外蓝解放等现实中的人物使得小说与现实又有了密切的联系。

3中国自古就有的「鬼神」魔幻主义化

?? 其实在当代作品中也有很多反映鬼神的作品,贾平凹的《秦腔》《太白山记》,邓友梅的《临街的窗》。但是运用的最好的,还是莫言。莫言深受老乡蒲松龄的影响,比如小说《战友重逢》中,「我」返回故乡,到在自卫站中因击战中已经身亡的战友钱英豪,他足智多谋英勇无比,却未开一枪的情况下成了鬼魂,虽然躯体已经死去,但仍然能够栖身在河边的柳树上,与我展开一段人鬼心灵上的对话.

4人物形象魔幻化

莫言的小说中,一些主人公的行为也会体现出魔幻色彩,这种诡异的行为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深化了故事情节,比如《檀香刑》中,媚娘爱上了钱丁以后,向巫婆多番软磨硬泡,终于借用到了巫婆的法术——两条蛇交尾后的蛇血果从而推动了媚娘与钱丁爱情的发展《生死疲劳》中,蓝解放与庞春苗私奔在外,为了生计去当了演员,蓝解放所接的一场戏是孝子哭母,然而蓝解放的母亲也正好逝世,毫不知情的蓝解放却忽然感觉母亲躺在棺材里面,瞬间泪如雨下,这个诡异的情节成功的反映了母子关系以及蓝解放的孝心。

5情节结构魔幻化

魔幻现实主义对作家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把魔幻融入到情节之中,同时又能够反映现实,而莫言的作品大多具有奇幻神秘的色彩,同时将故事深化到更具体,民俗的区域之中,突破时空的局限,从而深化主旨。《檀香刑》中,孙丙,钱丁,媚娘的悲惨结局早就有暗示,当钱丁前往某官员中为孙丙说情时,吃饭摔倒,走路摔倒,就连骑马也会摔倒,并且官帽也掉进了臭水沟里,但钱丁仍然坚持下去,不仅写出他对媚娘的感情,同时也暗示了结局。这和《百年孤独》如出一辙,「孤独「是整个作品的文眼,每一个人都按照遗传式的命运来生活,《生死疲劳》无论西门闹转变成哪种形象,他的思想几乎都没有变化,都是放下了仇恨,恩怨,最后得到了自我的救赎。

6 叙事方式的魔幻化

魔幻现实主义在叙事中最特别的就是对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的突破,能让多个世界同时交叉,接触。对生死人鬼的界限的打破,不仅能够推动故事情节,还能够丰富人物形象。《百年孤独》中乌苏拉死去之后,却时不时的化作鬼魂在屋中飘荡,《檀香刑》中赵甲无奈出走,还是被母亲灵魂的引导,从而拜师成功。这种融合了虚幻性的叙事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意义。

二:悲剧与狂欢中的英雄

有人认为莫言的作品风格是狂欢,有人说是悲剧。实际上,悲剧与狂欢并不冲突的展现在莫言的作品之中,英雄,是悲剧与狂欢中的英雄,悲剧与狂欢是英雄的悲剧与狂欢。

《红高粱》中的戴凤莲本来是嫁给一个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的好女婿,但是没想到她的父亲把她变相的卖给了单廷秀家的麻风儿子,如果能够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得女人和财富,余占鳌也不会去做土匪,当他做了土匪以后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活命。在复仇,反复仇,反反复仇的规律之下,他无路可走,「官府制造土匪,贫困制造土匪,土匪制造土匪」,在政府的镇压和现实的逼迫之下,几乎所有人都走上了土匪之路。《丰乳肥臀》之中,司马库作为一个抗日英雄,却被逼的走投无路,在野地里东躲西藏,最终被杨公安诱捕,最后四马库两个幼小的孩子也不能幸免。不论是《檀香刑》《红树林》还是《四十一炮》都呈现出一个悲剧中的英雄形象。以弱抗强,原是一种悲剧,而正是这弱者的精神和其悲剧性,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和冲高之美,有些人对于莫言作品中土匪头子的人物设定存有争议,这也是莫言作品的秘密之一:不拘小节,不失大义。余占鳌也戴凤莲为了爱情为了生命的自由而与传统的社会道德开战,也许有悖常理,但是当余占鳌带领他那支由村民们拼凑而成的队伍去狙击日本军队的时候,当冷麻子失义,余占鳌的队伍几乎全部牺牲的时候,我们只有感动,只有震撼,而土匪头子这个身份已经不再值得纠结了。《丰乳肥臀》中的司马库尽管与多个女性发生关系,尽管在他人看来他闯了大祸,但是他火烧蛟龙桥,破坏铁路,明知道杨公安的诱捕之计,仍然为了他人的安危自投罗网的时候,我们无法不赞同这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写的人。

至于莫言的狂欢,有肉体上的狂欢,但是英雄的狂欢,更多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狂欢。余占鳌和戴凤莲在高粱地里的狂欢,司马库因为食物和性的满足而体现出来的狂欢,孙丙将肉体的受刑当做精神的狂欢,莫言的作品就是让人物在悲剧的土壤上开出畸形的美丽的花朵。

三:巧妙的写作技巧

1浓烈的颜色

「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接受爱」的高密,这个长满红高粱的地方,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色彩。

第一是以红色为主调,艳丽,热烈,深沉,悲壮,作家将整个故事笼罩在红色之下,就有著一种魔幻的色彩,「通红」「紫红」「暗红」赤红」「大红」等二十多种红色出现在作家的笔墨之下,描绘著一个神奇的地域。其次,作者也善于运用极致的颜色,「幽蓝」「深蓝」「墨绿」等等颜色都是所有颜色中最极致的,与所形容的物象「场子」「苍蝇」「血液」「粪便」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丑陋,诡异的世界。

2极致的夸张

《红高粱》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吧丑陋写到了极致,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王文义的脑袋「透明单薄布满细密血管」。写罗大爷被薄皮:「大爷被播成一个肉核后,肚子里的肠子蠢蠢欲动,一群群苍绿的苍蝇漫天飞。」……很多夸张地描写令人作呕他将最丑陋最肮脏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但正是这种以丑为美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深刻的铭记那些在日军侵略下饱受磨难的中国人民们,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将侵略与反抗,谴责与赞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虚幻和真实之中让我们回忆起不能忘记的历史。

除此之外,莫言的小说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他是一个文体小说家,善于运用各种问题,他善于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做语言的狂欢者,大家都能直截了当的感受到,我就不多做陈述。

我只是浅浅的读了几部莫言的小说,对于甚至一两周前自己对莫言的看法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不合时宜,别有用心,莫言的作品太多赤裸裸的贫穷,落后,丑陋,不堪,不应该放大在世界人民的眼前,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无论作品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我看中的,是小说是否传达出了他的意义。

没错,理性的西方人给了他一座奖杯。

理性的东方人争先拜访,却只注意到高粱地里的抢亲和偷欢。

余秋雨(也是作业哈找不到文字版了截图下来看)

再来比较郭敬明张嘉佳

基本上是感伤的作品基调、华丽炫目语言风格以及直指人心的作品内容,这种青春文学的大热,绝不仅仅是偶然的个人经历造成,更是时代的风向标,应当引起重视,批判还是推崇?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要做得更多的可能是尊重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郭敬明的青春文学,对新文学的贡献不可磨灭,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那么这样的作品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需要尊重每一种文学发展的方向,正视青春文学,给予合理评价.

就我各人而言,郭敬明和张嘉佳的文章,就像快餐消费一样,没有后劲,而经过历练的文字,日久弥香。

但是存在即合理,至于题主问的产生原因,和一定的社会环境各人阅历自己本身自己的思想内容有关吧,以及各自写作的目的不同。


浮生六记,很值得看,一个人的作品写出一种气质,无论忧郁也好,欢快也好,华贵典雅等等,就值得去看了。我看出了这本书的气质韵味。反复的看了几遍了。比红楼梦规模小但更精雅。写得好。无论什么样评价都不为过。


https://mp.weixin.qq.com/s/Vr_DsNwuqHi35ErZBnm7XQ这个链接对莫言说的透彻


不管怎么说,莫言是拿了诺贝尔奖的,总不能否认这个奖的普世价值观吧?这说明莫言的文学风格和语言具有适应更多读者阅读的优点,其余几位作家还有差距。


区别可大可小!风味独特!回味无穷,内容充实,精神万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