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收到一个妈妈朋友写来的信,信上说道「看到妳的文章了,忽然很想问一下,小羽毛小时候会怕看医生吗?坦白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引导,苦恼」

 

写了一长篇的回复,索性也放在这里~

 

原信如下

 

我印象以来,小羽毛只有第一次我揹著去打疫苗时没哭,以后记得疼痛,走近了医院就会哭。每次都要安抚一段时间,这样说有没有安慰一点?:)去看医生当然也会哭哦,不过大概四岁以后就很配合了。

 

她幼时,我们很常玩医生游戏,尽可能说明会有的流程。我也跟小羽毛坦承我超害怕吃药,但去看医生是让我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时候身体不舒服,心理紧张,看了医生确定是小病,反而轻松起来,所以我很感谢医生。在日常生活与等待治疗时,就是玩各种游戏或跟孩子说话、跳舞(磨药游戏、检查身体等等),让孩子降低防备。偶尔做不到位,心理操烦,也会尽量跟孩子说。在那些做不好的时候,就尽量包容自己。反正还会有机会(生病)XD

 

这是我自己用的方法,同理、坦承、说明与引导。在困难时,不妨想一想,妳喜欢看医生吗?妳喜欢吃药吗?如果不喜欢,妳是怎么鼓励自己办到的呢?如果喜欢,是因为什么呢?妳为什么要去看医生呢?把这些思考,尝试对小孩说,这是一种尊重,也是让他有多一点词汇、认知与判断。

 

我觉得,孩子卡住的时候,刚好也可以检视自己的教养与心情哪里卡住。例如孩子的认知是否足够,他对医院流程、设备、医生装备与工作等等是否有初步的认识。又可以连结父母亲自己的情绪,例如不喜欢孩子哭?有强迫孩子的罪恶?觉得男生不可以哭呢?哭太久,会担心?等等。在孩子就医或打疫苗的当下,也可以说明目前正在进行的事,一句「很痛,但是没有受伤或流血」,或许都可能有帮助。而我们的情绪,得自己给出时间,慢慢梳理。

IMAG3977.jpg机器人才不哭吧?!(只是小孩要引导与陪伴~)

 

幼儿的哭泣是害怕与不安,尽可能的观察孩子为什么不安,陪伴与引导著。也许那是谁都无能为力的时刻。最后,只要我们在一起,那便足够。(也许会转变为我常跟小羽毛说的「跟生病在一起」、「跟疼痛在一起」的生命哲学,那是我们怎么看待身体与生病、怎么样保护身体的课题了,值得一辈子慢慢地谈论。)

 

有机会,可以聊聊,一起商讨怎么更好的接应孩子(或者几个娃娃是否足够安抚?),毕竟我们永远都在学习。

 

统整以上如下:我讯息、积极倾听、同理接纳与引导、设定界线与正向连结。

观察孩子的表情与反应,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无法接受与处理?

 

也分享诊间的NG对话,是我自己常听到的,就尽量不要做吧~

  1. 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否定感觉。
  2. 男生不可以哭。→性别框架。
  3. 不痛不痛,一点都不痛。→否定感觉。

 

可以换成这样:

☆很痛就哭一下,我会陪你。

★我知道你很痛,有点害怕,但是疼痛的感觉会慢慢离开。

 

有各种引导与日常实践,也有旧文可以参考:)

跟生病在一起@小羽毛4y

陪孩子度过紧张的时刻@小羽毛5y2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