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很少聽說有人患有高血壓,而現在50歲以上的中年人,多少都會有一些血壓不穩。

以前人們天天喫鹹菜、榨菜下飯,血壓都不高。而現在人們隨便體檢一下,都是高血壓呢?

1.飲食改變

曾經人們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喫的東西油水少,更別說喫含有鹽分的零食了。白米粥喝下三碗再就上鹹菜,熱量和含鈉量都比不上一塊小小的乳酪或者奶油。那時候,可以說人們普遍存在缺鈉的情況,多補充一點也不會超標。

然而現代人們的飲食鈉含量驚人,一包速食麵含鈉量居然是2350mg,鈉含量超標。以一款常見的速食麵為例,納含量確實很高,達到了2300毫克,也就是2.3克。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對於有輕度高血壓者,建議應控制在4克。也就是說2包速食麵,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上滿足了一天的鈉鹽攝取量,而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已經超標了。

更可怕的是,很多我們認為不鹹的東西,含鈉量都非常驚人

諸如話梅、魷魚絲、麵包、餅乾這些感覺不太鹹的食物,都有著超高的含鈉量!

2.消耗不同

在炎熱的夏天,幾小時的戶外活動你就會發現,鹽分隨汗液大量排出,汗水幹了之後,身上都能明顯的看到白白的鹽斑。

當時社會戶外勞作的需求量大,人們不禁需要補充水分,也需要大量的補充鹽分,僅僅才能滿足日常的需求。我們知道,身體如果缺少鹽分,就會引起「低鈉血癥」,常常表現為四肢無力、昏昏欲睡。這也是為什麼古時候政府會控制設立「官鹽」來控制「鹽」的流通,因為鹽的需求量大,不可或缺。

而如今更多的人坐在辦公室裏工作,夏天吹著空調,每天很少有流汗的機會。鈉鹽只進不出,血壓當然會升高。

3.失配型疾病

人老了,血壓就會高。

建國初期,中國人平均壽命不到50歲,血管彈性非常好,血流可以很「柔順」的傳輸到全身各處。

然而,高齡人口血管彈性降低,變的非常「僵硬」,為了把足夠的血液傳輸到身體的重要組織,心臟不得不更拚命的跳動,血壓也會隨之增高。而血壓升高的問題就是「爆」血管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大。

其實,不止高血壓。

我們放棄了4足奔跑,而改為了2足站立,但是長時間坐著工作給脊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容易出現椎間盤突出和腰腿痛的問題;我們從食物中攫取能量並且儲存的能力越發強大,甚至囤積了太多的能量,讓我們的心血管系統不堪重負;我們的眼睛本來遠近調節自如,但是在書籍發明之後,慢慢地出現了近視,有了智能手機和電腦後,近視和頸椎的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高血壓是一種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

隨著城市化機械化的發展,得高血壓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Dr.X說:

1、這個時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血壓越低越好。

2、舒張壓130mmHg以上就要提高警惕了。

3、高血壓控制標準不是「喫了葯」、「喫過葯」,而是必須「長期血壓正常」纔有意義。家中常備一個電子血壓計,非常必要,能隨時測量。

4、降壓藥物一定要長期喫,最忌諱「隨意喫」,隨意喫藥造成的血壓波動反而容易成為心腦血管意外的誘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