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文媛 刘文利

近日,报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硕)的女生焦越微博发文掀起网友热议。初试笔试第一的她面试仅得了60分,未被清华录取。她将此结果归因于自己遭遇了严重的性别歧视。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歧视呢?

微博截图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歧视”一词指“不平等地看待”。它是直接针对某一特定群体成员的否定性的消极行为,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排斥、抛弃和限制等。例如,斩获奥斯卡奖的电影《绿皮书》中黑人音乐家唐·谢利(Don Shirley)不被允许使用酒店中白人专用的餐厅、卫生间,就是遭遇了种族歧视。

大多数的歧视源于偏见。偏见是对个人或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与性别、地域、年龄、健康状况、性倾向等方面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相联系。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所持的较为固定的看法。《绿皮书》中的炸鸡梗就是刻板印象的表现之一。美国南部的黑奴曾被禁止拥有猪或牛,但养鸡被允许,久而久之美味的炸鸡成了许多黑人喜爱的食物,影片中的白人司机托尼(Tony)就持有“黑人爱吃炸鸡”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有可能导致歧视,在美国,炸鸡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种族歧视的符号。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被商家异化为“女神节”,“女王节”等,也与偏见、刻板印象有关。省略“劳动”一词,认为劳动“可耻”的心态,既反映出认为“只有简单劳动、体力劳动才是劳动”的对劳动的狭隘认识,也是对劳动者抱有偏见的表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流传至今,依然有人把体力劳动者视为身份低下者,认为他们素质低、没文化,抱有对体力劳动者的刻板印象。体力劳动者也常因自己的职业遭到歧视。事实上,劳动人民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都值得我们尊重。

称自己遭遇性别歧视的焦越第二天就发博道歉,说自己努力错了方向,反省自己言论过激。很多网友做起了招生官,批评焦越能力不行、不及清华标准。但面试评价过程中究竟是否存在由于性别而给出不公平的消极评价的问题,清华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是否确实存在性别歧视情况,还需要学术伦理委员会进一步审查。在审查结果公布之前,我们愿意相信高等学府的招生中并不存在性别歧视,但其他领域的性别歧视却不容我们忽视,我国极高的男女性别比就是其直观表现。

3月8日也是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是呼吁各国为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为她们充分及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节日。今年2月,我们欣喜地看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确禁止了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建立联合约谈机制和健全司法救济机制等举措并行,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方方面面的刻板印象、偏见、歧视与全面性教育有什么关联呢?孩子在学校也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的兴趣、学业、性格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家长、老师的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女孩更多地被鼓励参加跳舞、画画等活动,男孩则被鼓励参加踢足球打篮球等运动;理科学习上男孩往往得到更多的鼓励,女孩则遭到打击;“好胜心强”的女孩、“不要强”的男孩都可能会因此被批评等。正因为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焦越在微博公布的英文自我介绍中才会称自己“长于逻辑,不同于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孩子们在学校也可能遭遇源自小团体的排外心理的偏见,甚至可能因为一些体貌特征遭到歧视。

平等、尊重、包容和多元是全面性教育提倡的重要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八个核心概念中有多个概念的教育主题强调包容、尊重,避免偏见和歧视。核心概念一“关系”中的“宽容、包容及尊重”主题就提出了“污名和歧视是有害的”、“基于差异(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怀孕或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民族、种族、出身、性别、性倾向、社会性别认同或其他差异)的污名和歧视是缺乏尊重的表现,会危害他人的福祉,并且是对其人权的侵犯”等学习目标。核心概念三“理解社会性别”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主题也向学习者提出了“回忆关于对男性、女性、具有不同性倾向和社会性别身份者有偏见的事例”、“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社会性别偏见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批判性地评估自己的社会性别偏见程度,并分析所在社区内存在哪些社会性别偏见”、“演练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性别偏见的策略”等学习目标。

作者说

3月8日前夕,nike发布的广告也是一种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努力。广告、视频呈现了不少反性别刻板印象的女性运动员。“总有人说你太要强、太贪心、太好胜、太自我……其实,越是被说「过了头」才越是要Just Do It。你的行动,就是对偏见最好的回敬。”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行动,尽可能地消除刻板印象对自己、对他人的束缚,避免偏见与歧视,共建更为平等、尊重、包容的社会。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分类精选”-“友情公号”可以查看。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爱与生命”(sexuality_edu),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对外交流平台。我们专注于儿童的全面性教育,致力于让所有父母、老师都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全面地认识性。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Z].2019.02.18

[4]UNESCO.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M].Paris: UNESCO,2018.

作者 | 朱文媛 刘文利

来源 | 爱与生命

编辑| S2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爱与生命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