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除了我以外,他比任何人都有權力。沒有人能命令他該做什麼,或者趕他走,這是我設立的規定。”

——喬布斯逝世前表態

說起蘋果,你知道喬布斯、庫克

卻從不曉得他們背後藏着的男人

除了喬幫主,他是影響蘋果產品最深的人

掌控蘋果的命脈

設計iPhone的靈感來自馬桶

迄今爲止有5000項專利

還被《財富》雜誌評爲世界最聰明的設計師

他更像是蘋果的祕密武器

和高調的喬布斯相反

他極少參加活動

卻因對全球設計事業的巨大貢獻

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

他是工業設計大神

喬納森·伊夫

從一臺榨汁機得到的啓發

1967年,他生於倫敦

和球星貝克漢姆是校友

他的爸爸是個銀匠

經常將制物的技巧和概念教給喬納森

小時候他最喜歡做的事

就是拆父親送的玩具

再一點點復原裝起來

70年代,家裏買了一臺博朗的榨汁機

他被簡潔的外觀深深吸引

從那之後成了迪特·拉姆斯的迷弟

這也影響了之後蘋果的風格

他認爲

“拉姆斯的天才之處在於

他能夠理解事物的本質

並且賦予它形式

這種本質甚至可以描述其存在的原因”

在大學期間他設計了不少東西

比如帶有消遣功能的鋼筆

他觀察到人們不寫字時也喜歡擺弄筆

於是在頂端加了圓球和夾子

其實這沒有多特別

只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

洞察到大多數人無意識的行爲

所以後來他在蘋果的許多設計

都帶有一些控鍵或支持觸摸的元素

以這個設計去迎合大多數人的需求

據說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還爲日本文具斑馬設計了TX2圓珠筆

還爲SONY設計過固話

看這白色的設計

就知道爲什麼之後的iPhone偏愛白色

這是一張電子筆的概念圖

這電鑽的配色也很漂亮

誰在危難關頭拯救了蘋果

喬納森1992年進入蘋果

喬布斯1997年重回蘋果,拿到統治權

大刀闊斧地將蘋果60多個產品

砍到只剩4個

之後在全世界奔走

尋找真正的設計大神

曾向IBMThinkpad的設計師薩帕

還有全球知名汽車設計師、建築師發出邀請

當喬納森的簡歷被重新翻出來時

他發現這正是他想要的人

而當時蘋果境況糟糕不堪

喬納森正打算離開

因爲喬布斯對他說

“我們要生產偉大的產品,而不是賺錢”

就這樣又留了下來

喬納森和喬布斯在很多地方相似

比如對產品的極致追求

喬布斯抱怨家裏的電腦長得呆板無趣

可不可以重新定義一次電腦呢

喬納森馬上想到:

要不咱做個半透明外殼的電腦?

這也就是蘋果史上賣得最快的電腦

但在當時,工業難度巨大

曾有競爭對手錶示:

他們也想過這樣做,但在技術上根本無法實現!

喬納森帶着團隊去了糖果廠

研究了好幾個月的膠質軟糖

完善iMac的半透明工藝

當時的外殼成本要65美元

而行業平均水平才20美元

可喬納森依舊沒放棄

花了近一年時間

經歷了無數次重新設計、再建模

重新規劃內部電子元件

終於在1988年,蘋果最危機的一年

這款非主流的蘋果電腦上市了

嚇壞了很多合作方

卻在發售前4個月賣出了80萬臺

被稱爲史上賣得最快的蘋果電腦

不僅挽救了蘋果公司

也讓喬納森的工作室擁有足夠的權威性

讓設計成爲蘋果的主導

哪怕是現在來看這款iMac G3

依然覺得很美,一點不覺得過時

之後喬納森又主導設計了iMac整個系列

還有iPod、iPhone、iPad等顛覆性產品

蘋果曾不重視設計?

蘋果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這麼重視設計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

喬納森的工作並沒有得到重視

很多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東西

都因爲迎合工程師和管理層

削減了設計的功能

只爲將成本壓低

擴大利潤

而喬布斯的出現

默認喬納森將設計凌駕於其他部門之上

喬納森說

在蘋果,只有設計部是不爲其他部門服務的

他們提出的各種觀點

讓工程部、銷售部、廣告部頭疼

但卻依然儘可能滿足喬納森的要求

喬布斯在發佈會現場和喬納森通話

幫他實現滿足用戶體驗的產品

而蘋果公司也在最後嚐到了

真正由設計驅動公司效益的甜頭

喬納森曾說他所做的設計和其他產品不同

因爲他並未從工程學考慮

比如芯片的讀取速度要多快?

如何達到利益最大化?

他所做的是設計使用者對產品的感受

是產品的物理存在與人類情感的結合

也就是用戶體驗

Fiat 600 Jolly 喬納森&馬克紐森合作款

100%鑽戒 喬納森&馬克紐森合作款

徠卡相機 喬納森&馬克紐森合作款

iPhone的靈感來自馬桶

喬布斯崇尚日式設計裏的極簡

極度關注細節

堅持在設計中運用“圓角”

而喬納森在大學所接受的教育

也基於包豪斯原則

以創造極簡產品爲目標

起初喬布斯並不同意喬納森的白色設計

但當設計出原型時

還是被驚豔震撼到

早年,在設計iPhone之前

喬布斯堅持要一款

只有一個按鈕的手機

研發部門的人說不可能

他帶着所有人去看衛生間看馬桶

喏,只有一個按鈕!

而喬納森之前碰巧做過浴具設計

和喬布斯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能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做出純粹直覺的判斷,併到最後被證明邏輯是完全正確的。”

之後的喬納森還做起了人機界面設計

比如一直延續至今的

2013年發佈的ios7風格

簡約現代感十足的扁平化設計

早期爭議巨大

但日後還是成爲被爭相模仿的對象

蘋果設計團隊只有十幾人

喬納森曾說

蘋果的很多產品

都是他們窩在工作室的小廚房裏

吃披薩時想出來的

喬納森的設計團隊如今只有16、17個人

他們的運作極其高效

在過去的15年中,穩步增長

在蘋果總部,喬納森團隊的辦公室

是不允許普通員工進入的

每兩週他們會進行一次頭腦風暴

每次進行3小時左右

就在辦公室的廚房裏

他們通常會先喝咖啡,暢所欲言

每次會議都有極具針對性的主題

每個人都會帶着速寫本

工作室裏也堆得滿滿的

他們非常依賴速寫

有想法立馬畫下來,之後進行交換

第二天用不同的材料將想法實現

拿出來把玩一番

“針對各種苛刻、嚴酷、坦率的批評,我們反覆思索和推敲,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值得的建模的想法。”

如何設計一款蘋果產品?

“當我們使用一個非常複雜的產品時

總會感到恐慌

這東西到底怎麼用?

我們也確實常會有這種感覺

所以清晰和簡單的設計

我認爲是至關重要的

那樣我們才能做出易懂的

進而讓人喜歡的一件產品”

主機mac pro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回到起點:

我們需要這個部件嗎

能讓這個部件行使四個部件的功能嗎

就這樣,我們一遍一遍地重複着簡化的過程

如果這種設計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不僅設備的生產過程能夠得到簡化

人們使用起來也更方便了”

Earpods耳機

“我希望我們設計的產品

給人以本應如此的感覺

就好像,從未刻意設計過

設計就是解決問題

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

一個設計師不能讓使用者

察覺到解決問題的困難度和複雜性

而作爲一個使用者

也不想從產品裏看出這是一個困難重重的設計

我想讓產品擁有一種冥冥之中註定如此的感覺

這是我偏執的設計理念”

“我們都認爲設計並不只是一種商業行爲,應該服務於人類。設計應該“有教育的意義”,讓人們知道真正美的設計是什麼樣的。這是我們的信仰,也是目標,哪怕只是用微小的方式可以對文化產生影響。”

APPLE WATCH圓他鐘表夢

喬納森對鐘錶學一直很迷戀

再加上對未來趨勢的預測

他決定做一款可穿戴科技設備

不過也有人說

喬納森早就想離職,回去養老

是庫克爲了留住他

才讓他做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產品

這是喬布斯去世之後

第一個由喬納森全權負責的設計項目

從外觀、功能、材質

凝聚了他所有的審美

和對設計細節的苛責

話說,象君也有一塊iwatch

蘋果還能重回巔峯嗎?

2015年首席產品設計官退居二線

也許是他真的想要歇歇了

不再管理日常設計團隊

而是主要負責全球門店設計工作

中間還設計了衆所周知的apple park

也就是蘋果人新總部大樓

斥資300億,能買14個鳥巢

然而近來公衆對蘋果新品設計

逐漸顯露出不滿和疲憊

庫克纔在2017年末將喬納森

重新請回產品設計團隊

研發一款產品的時間常需要幾年

不知道在未來的幾年

喬納森還會帶給我們哪些驚喜

低調到只在宣傳片裏偶爾出現

難道蘋果未來真的要進入汽車領域?

近幾個月來蘋果降價不斷,爭議不斷

而我們很多國產手機

華爲、oppo、vivo

則進入了“5000元俱樂部”

都因技術不斷革新

而開始掌握話語權

不禁要爲我們國貨的創新力和技術叫好

蘋果在中國市場已經不再是一枝獨秀

但象君對蘋果這些年來對設計的重視

仍懷崇高的敬意

這些年,蘋果關於設計與審美的教育意義

也許價值更高

讓全球重新認識設計,重視設計

還是祝願蘋果

也期待看到喬納森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資料來源:《喬納森傳》

《iPhone又降價!國產手機卻紛紛加入“5000”元俱樂部》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