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Nuro.ai宣佈獲得孫正義軟銀願景基金9.4億美元融資,創下自動駕駛領域單次融資記錄。

而就在前不久,這個記錄的保持者是春節期間獲得5.3億美元鉅額融資的Aurora。

就在Nuro.ai宣佈融資的第二天,無人駕駛公司圖森未來也宣佈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由新浪資本領投,其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信息源:

https://36kr.com/p/5176338.html

點評

2018年下半年開始,自動駕駛寒冬論開始發酵。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動駕駛的商業落地進程普遍長於市場此前的樂觀預測。從業者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動駕駛要真正普及,需要極大的技術挑戰,同時涉及複雜的法規設計。這也減少了資本對這一領域的投入熱情。

但是從2019年初開始,自動駕駛領域頻頻爆出高額融資。

從近期的3個案例:Aurora、Nuro.ai和圖森未來來看,自動駕駛的細分落地方向正受到資本青睞。

由朱家俊創立的Nuro.ai與2016年到2017年備受追捧的自動駕駛公司不同,其瞄準的落地領域並不是乘用車高速L4級場景,而是城市裏的物流場景,其主要產品是物流用的小車。

圖森未來則瞄準了高速公路上的無人駕駛卡車,港區、園區內的無人駕駛等細分場景。

同時,在這些場景積累的能力都有可能幫助這些公司未來進入市場空間最大的“乘用車市場”。而先從細分市場切入的好處則是可能能更快進入實際運營,積累運營經驗和數據,從而進一步和其他玩家拉開距離。

另一方面,結合上一條趨勢中提到的DMV發佈的加州路測報告情況,各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實力已經拉開一定差距。未來隨着行業更多公開信息的出現,資本和資源向頭部集中的趨勢可能越發明顯。且由於表現不佳的自動駕駛團隊分佈在整車廠和Apple、Uber這些大公司中,大公司與新銳公司的業務合作或資本合作,前者對後者的投資和併購現象未來或將增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