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老妈的养老方式

要用什么方式养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先说说我妈的做法:我妈今年94岁了,我家哥们五个,还有一个姐姐。我妈现在在我老弟弟那里,但我妈坚持自己做饭吃。我妈说:「我自己愿吃啥做啥,愿啥时候吃啥时候吃。我一天到晚有个事儿干,没准儿还能多活几年呢」。

我妈劳苦了一辈子,不干活了就总在外边走,很少看到她在炕上躺著睡大觉。我每次去看母亲,我妈总是半夜就起来把饭做好。我妈最让儿女佩服的是,从不挑儿女的理,从不说谁好谁坏。儿女给钱,一分不要。我一回去,晚上没事儿了,我妈就说:「我给你拿钱,打麻将去吧」。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大哥商量,老妈93了,今年别让她自己做饭吃了。可老妈不干,说再做一年看看,来年再说来年的。

我妈心宽心大,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思路分明。儿女的事儿叫儿女自己做主,怎么做都对。我妈说:我没能力帮忙,我也不给你们添麻烦,更不给你们添乱。我大嫂也70岁了,她就说:「老妈身体好是老妈的福气,也是咱儿女的福气,直到现在,老妈还没用咱们侍候一天呢」!

现在在说以后想用什么方式养老的话题,那就是:我以后也要用我妈的这种方式去安度晚年。


智慧养老啊。

首先我觉得智慧养老是生活方式,也是趋势。毕竟更符合时代发展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你20岁,30岁手机不离身,等老了就成了科技绝缘户。

而智慧养老,首先我们了解下智慧养老是什么?其实就是信息化数据化科技化的养老。拿出行举例,老人想去某个地点,智慧养老能提供的就是移动端、pc端甚至联合人工的,包括语音、文字的全方位指导。

而其实养老行业是很需要互联网的介入的,老人的出行,需要互联网的导航系统,ai辅助,技术支持。老人在家里,如果突发情况,有互联网监测的话,很多心肌梗塞的老人可能就就得回来了。老人想和子女视频,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再有就是近几年大热的医养结合,也是很值得互联网介入的点。再加上现在的老年人很多也用上智能机了,会上淘宝,刷微博,针对老年人用户的手机app也完全可以开发起来,内容可以是老人关注的养生等方面,或者助理生活等。

而现在来看,其实智慧养老有发展,但是还不够,主要还是需要企业把住机遇,明确市场需求,今年9月广州的2019中国健康养老行业创新发展论坛是比较少有的国内养老论坛,因为主办方是比较专注于新经济领域的数据公司,大概会很有看点。


其实这些养老方式很多都并不冲突,我觉得未来我们的选择会是这些养老模式的组合。

但如果要说,最看好哪一种模式的话,就就是智慧养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为17.9%,预计到2050年该比例将上升至34.9%。较理想的财产收入状况以及不断增加的上网率共同推动著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2017年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老人超过1.1亿人,2018年6月7.1%的中国网民为老年人且该占比在逐渐扩大。同时,社交媒体的兴盛与移动支付的便利,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著老年群体的消费思维模式,移动电商行业在银发族群中的渗透率在不断增加,其活跃渗透率从2017年的32.6%上升到了2018年的40.4%。87.0%的中老年人在手机支付操作便利性方面认为,手机支付容易操作,这体现了整体上积极的中老年人手机支付体验,智慧养老正在兴起。

智慧养老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养老资源进行整合,这不仅可以满足更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更有利于降低未来的养老成本。在九月份广东省信协会办一个养老创新论坛,里面会专门的议题讨论互联网+养老,艾媒也会发布《中国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白皮书》,现场解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如果是想深入了解养老模式的发展、智慧养老的趋势,也可以了解一下。


以房养老、智慧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子女养老很难说更倾向于哪一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去选择,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一以房养老。简单说,就是将房子押给银行,换取每个月的货币,老人过世后,卖房给银行,偿还贷款及利息,升值部分归银行。由于要考虑房产70年产权到期续期的问题,加之老人财产留给子孙的传统,还要考虑房产的升贬值,年收益率,银行利率,老人剩余存活期限,通货率等等问题,目前仅在部分大中城市和银行有限范围内开展,毕竟我们国家的国情摆在那,城镇化率还不高,拥有高价值房产能够采取以房养老的老年人毕竟是少数。

第二智慧养老。智慧者,科技也。养老也需要插上智能的翅膀。想像一下,老人身边有各种高科技的设施和设备,老人生活安全有预警,身体健康有监测,心理需求有跟踪,子女还能随时与老人连线,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但是智慧养老在我国也还是新生产业,资本运作、行业标准、管理体系、服务质量还有老人最关心的价格问题等等都未形成完善的标准,另外有了高科技的助力,是否会减少子女陪伴时间的付出,引发新的问题也犹未可知。

第三是社区养老。据公开的数据统计,我国正规护工人数奇缺,对比庞大的养老群体,显得杯水车薪。社区养老,首当其冲的就是专业、负责、有耐心的养老护工,有这样一个爱老爱岗敬业的群体做支撑,种花下棋跳广场舞的社区养老,才有依托。

第四是家庭养老、子女养老。其实子女养老应该包涵在家庭养老里,相对于以房养老、智慧养老、社区养老等社会养老而言。由于「孝道」文化根深蒂固,家庭养老或者说子女养老成为全社会的优良风气。然而,随著市场经济的发展,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有所淡化,同时社会、科技、人文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才有了各种养老模式的讨论和选择。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家庭、子女养老也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养老模式。

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我们都会老,相信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双重保障下,养老体系会越来越完善,让老年人多一点安心和从容,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旅养结合等养老模式正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可能更偏向于智慧养老,一方面,对中生代而言,智能设备已经显现出其必要性。另一方面,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感测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有助于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方式,可以满足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在生活起居上受儿女照料的愿望。这是近年来新型的养老方式,即老年人在社区公共设施与社区服务的帮助下半自立地生活,典型的做法有社区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等。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各方面条件适合,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挺不错的,毕竟能和儿女们在一起。

恰巧今年9月13日在广州有一个2019中国健康养老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将现场解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有兴趣的可以一探究竟。


虽然我还年轻,但有时候发呆的时候还是会想想老了之后的生活。个人而言,我更喜欢智慧养老和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听起来更兴潮一点,也是比较多人讨论和热议的。社区养老听起来会更温馨一点,因为社区内都是一些老人家,虽然老了,跟现在的流行社会有点脱节,但起码并不是你一个人。开个人吧。

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养老方式出来:智慧养老,社区养老,医疗养老、金融养老等等,这些词现在已经是行业发展新风口了,不少企业也在重点关注,就连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据了解,他们将在9月广州与广东省信用协会联合主办在一个养老论坛,对以上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且会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养老企业进行评选颁奖,「2019中国养老创新势力榜」的评选,既是对企业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企业的宣传,旨在通过榜样的力量,挖掘新经济行业优秀企业,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这是一个略带伤感的话题,让我想起了带著小记者班的同学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的场景——她们拿出好吃的往孩子们的手里塞,攥著孩子们的手不愿松开。孤独,寂寞……去的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仿佛是要春游,返程的车上一片宁静默不作声。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年迈的时候,我该如何度过哪屈指可数的余生。

茶余饭后,跟朋友常常就此话题进行过讨论,最理想的是寻一片向阳的山脚,年轻时的好友每人几间瓦房,你种几棵瓜,我栽几畦韭;你养几支鸭,她喂一只狗;饭后摸棋打牌,还会喝口小酒像孩子似得耍耍脾气闹点别扭。

夕阳无限好,

何愁已黄昏。


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已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得到实施。海涛科技旗下「我爱社区」社区智慧养老方案,即分别在合作模式、运营模式、技术方案、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国内领先的创新思路。智慧社区的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必须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服务为补充,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并可持续发展。

不论是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居家老人,未来都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实时同步信息,家属远程也可以了解老人的信息;在老人有任何日常生活需求时,家属和机构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布需求,并由服务公司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老人通过佩戴携带型定位设备,一旦发生意外或摔倒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发起求助,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或社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提供救援帮助,为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养老新生活·观察认为,目前在中国养老市场上,部分高端养老机构已经运营了数年相对比较成熟了。与普通养老院相比,无论是在硬体设施、还是人文关怀上,都更适合老年人长期居住。

从老年人的需求来讲,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及心理两部分。生理方便主要是生活方便、设施设备齐全(适老化更佳),身体健康得到照顾等;心理方面主要是自我认同感、自我满足感、存在感及社交关系的维系等。

生理方面:

简单可以归结为「医」、「食」、「住」、「行」四个方面。

「医」:老人家的身体多少都会有一些病痛,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炎问题等,部分慢性病需要日常的护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万一不幸出现心梗、脑梗等急症更需要马上进行治疗,毕竟时间就是生命啊!!有多少老人都是因为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丢了性命,或造成了严重的器官损伤。所以,在这方面,更推荐有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比如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社区内就有医院和康复中心,还有老年病的权威专科医生。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大家可以自己在网上看看哈!

「食」:老年人的餐饮还是要非常注意的!首先,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口味及需求有很大不同;其次,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来说,很多时候都需要低糖、低盐、低脂肪,更需要膳食的合理搭配;另外,大部分老年人的咀嚼能力远不如年轻人,食物更要软烂些。

「住」: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在哪待著都不如自家舒服,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家里再好也不如一个更安全的环境,毕竟有时一弯腰、动作幅度一大就有可能隐藏著一次致命的危险。居住环境有全面的适老化设施是最好的,比如家中随处有扶手,地面防滑,照明、温湿度适宜、紧急急救呼叫等等,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事,很多时候危险都是因为不注意而产生的。

「行」:大多数人养老还是选择在本市居住的,如果要回自己家或者外出办事、采买肯定需要养老机构提供便捷的接送服务。

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就简单说下,年轻人(子女)通常认为父母退休之后就可以享清福了,殊不知,从忙碌的工作状态到「闲云散鹤」、「无所事事」的落差还是很大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急剧下降,此时唯有让老人「忙」起来才行,比如外出旅游、老年大学课程等,琴棋书画、唱歌跳舞,许多年轻时想而未做的事情都可以让长辈们的生活丰富起来,心情舒畅和一定的脑力、体力运动量对老人的身体是极好的。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老人,子女忙于事业长期不在身边,心理的缺失感会非常严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这种空虚感。另外,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果能倾心相待,老人会从生活、饮食、健康等各个方面得到如子女般的关心,这对于长辈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好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