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因媒体曝光新能源车企骗补,财政部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

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五个骗补典型案例,并进行了相应的严厉处罚。

被财政部曝光的这五家车企,骗补最多的5个多亿,最少的也有5千多万,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车企。可以想见,这些不会是车企骗补的全部,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在行业内部应该是相当普遍的,手法也大多相似,编造虚假材料虚构业务之外,最常见的骗补手段,就是车子还没完工更没有卖出去,就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申报补贴。

只要有政府补贴,就会有人钻空子。车企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之前的家电下乡补贴,同样存在大量骗补现象。面向企业的政府补贴,往往会成为唐僧肉,因为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这跟企业去市场上通过竞争挣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前者拼的是关系是材料,后者拼的才是产品是销售。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看上去,补贴政策成效斐然,但是说实话,从财政部曝光看,骗补水分恐怕不少,而且,新能源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依旧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补贴能够补出来数量,却不能补出来技术。相反,因为存在政府补贴,大家都去拼产量,而不会加大投入搞研发,因为补贴依据的不是技术含量,仅仅是生产数量。倘若没有补贴的存在,这些所谓的新能源汽车还能有多大市场竞争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补贴之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家一窝蜂地涌上,其实很多已经变味了,不乏滥竽充数者,它们从不指望从市场中赚钱,唯一的利润来源就是政府补贴。一旦补贴政策退出,这些很可能就是新兴的「过剩产能」;到时候,恐怕又得去产能了。所以,骗补只是补贴政策「副作用」的一个方面,更可怕的「副作用」,是扭曲了市场机制,人造了过剩产能。

事实一再证明,政府补贴给钱,引导企业在某个领域加大投资,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多大,终究还是要市场说了算,政府当然可以在政策上引导,但消费者买不买账是另一回事。这里面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有一个理性的选择,而强扭的瓜往往不会甜。真正好的技术,完全不需要政府补贴,也能打开市场,获得消费者青睐;相反,不够成熟的东西,即便政府再怎么补贴,恐怕也只能堆出一个好看的数字。

财政部在处罚公告中提出,要适时采取补贴退出办法,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步入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补贴政策当然可以解读成一种促进,但从另一个视角看,却也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既对得不到补贴的行业外竞争对手不公平,也对不善于骗补之道更看重长远发展的行业内竞争对手不公平。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优酷自频道:书生香评,欢迎访问,欢迎订阅。

2016.9.9

NO.27:扒一扒万恶的电信诈骗

扒一扒万恶的电信诈骗【书生香评】NO.27—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