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聖祥(微信公眾號:書生香評)

因媒體曝光新能源車企騙補,財政部對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結果顯示,一些企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部分車輛未銷售給消費者就提前申報補貼,不少車輛領取補貼後閑置。

財政部曝光了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五個騙補典型案例,並進行了相應的嚴厲處罰。

被財政部曝光的這五家車企,騙補最多的5個多億,最少的也有5千多萬,其中不乏一些國內知名車企。可以想見,這些不會是車企騙補的全部,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在行業內部應該是相當普遍的,手法也大多相似,編造虛假材料虛構業務之外,最常見的騙補手段,就是車子還沒完工更沒有賣出去,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申報補貼。

只要有政府補貼,就會有人鑽空子。車企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之前的家電下鄉補貼,同樣存在大量騙補現象。面向企業的政府補貼,往往會成為唐僧肉,因為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這跟企業去市場上通過競爭掙錢,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前者拼的是關係是材料,後者拼的才是產品是銷售。

自2009年起,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49.7萬輛,銷售約44萬輛,我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看上去,補貼政策成效斐然,但是說實話,從財政部曝光看,騙補水分恐怕不少,而且,新能源汽車在我們的生活中,依舊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補貼能夠補出來數量,卻不能補出來技術。相反,因為存在政府補貼,大家都去拼產量,而不會加大投入搞研發,因為補貼依據的不是技術含量,僅僅是生產數量。倘若沒有補貼的存在,這些所謂的新能源汽車還能有多大市場競爭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補貼之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大家一窩蜂地湧上,其實很多已經變味了,不乏濫竽充數者,它們從不指望從市場中賺錢,唯一的利潤來源就是政府補貼。一旦補貼政策退出,這些很可能就是新興的「過剩產能」;到時候,恐怕又得去產能了。所以,騙補只是補貼政策「副作用」的一個方面,更可怕的「副作用」,是扭曲了市場機制,人造了過剩產能。

事實一再證明,政府補貼給錢,引導企業在某個領域加大投資,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有多大,終究還是要市場說了算,政府當然可以在政策上引導,但消費者買不買賬是另一回事。這裡面有一個接受的過程,也有一個理性的選擇,而強扭的瓜往往不會甜。真正好的技術,完全不需要政府補貼,也能打開市場,獲得消費者青睞;相反,不夠成熟的東西,即便政府再怎麼補貼,恐怕也只能堆出一個好看的數字。

財政部在處罰公告中提出,要適時採取補貼退出辦法,促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儘快步入自我發展的健康軌道。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補貼政策當然可以解讀成一種促進,但從另一個視角看,卻也是典型的不公平競爭——既對得不到補貼的行業外競爭對手不公平,也對不善於騙補之道更看重長遠發展的行業內競爭對手不公平。

/舒聖祥(微信公眾號:書生香評

優酷自頻道:書生香評,歡迎訪問,歡迎訂閱。

2016.9.9

NO.27:扒一扒萬惡的電信詐騙

扒一扒萬惡的電信詐騙【書生香評】NO.27—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