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胄差别简直更小,但是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嵒喦呢?看起来是异体字。何由来?


卸腰。

题主可能在问「为何『嵒』和『喦』需要分开编码」,原因很简单,二者不同源。

V 源需要更换字形,忽略之。

虽然二者看起来像「异体字」,但事实上二者并无关联。《说文》:

「嵒」归山部,音炎。从山,岩也。

「喦」归口部,音热。从品相连,多言也。

二字一直严格区分,《佩觿》:

故「汉典」二字均同「岩」,误。「异体字字典」「喦」为「嵒」之异体字,误。《汉大》二字头颠倒,误。


喦(口部 娘母叶部)

喦,多言也,说文 从品(三口)相连。既絮聒之义。

声应与聂(*neb)近。

后起形声字嗫、讘。

殷墟甲骨文有此字,又做变体(从喦从人之字,下作Δ)。

严字 从Δ,敢声,即从言从敢的字譀的初文。譀,诞也。严厉、庄严为引申义。

嵒(山部 疑母谈部)

嵒,品非声,说文从品从山会意、非,疑为从严省声、从山的会意字。

即同从严从山的岩,厓也。

声应与严(*?am)岩(*?ra?m)近,*?r??m。

或以为喦严同意,则又通岩,而口相连似山形,则分化为从山之字。

后有异体嵓、碞。

癌、澏(=浛 *ɡ??ms)从此得声。

隶定后两者常混同。

参考资料:《说喦、严》,裘锡圭学术文集 甲骨文卷


首先谢谢邀请

喦、嵒都是 的异体字,同岩;两字小篆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喦字明显赋予的意义更多。

汉字从最早的刻,到后面的软体书写,再到如今硬笔书写,及现在的字集标准化的过程。

以前留存的很多字,在书写过程中发生些许变化,后人考究之时,因不同变种,而不能把其它的变种去除,故异体字家族愈来愈大。在日常生活中汉字的标准化还是有必要推广。很多异体字对大众没有意义,只能留给学究们。有一部分异体字形体上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学究们认为的部首歧异,而部首的歧异很大程度上导致该字的原始解读。

所以异体字的差别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从古至今的文献中把所有的字都找出来,只要是不同的就留存(差异化并存),这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看到文字的变迁史;

二、字体的些许改变,但结构发生变化,可以给文字带来不同解释,就如上例胄为月部,胄为冂部,这两个字从小篆来看本就是两个字,后来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统一为一个字,日常当中没有人会把他们进行区分。

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