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真是中国最好的经纪人?李冰冰经纪人不服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杨天真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里说过:她是中国最好的经纪人。

听说不少明星团队已经开始认真追这档节目,确实,市面上肯从幕后走到台前吆喝的经纪人不多。

但经纪人这个行业真的没有最强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都是各显神通的幕后高手。

今天想说说李冰冰的经纪人李雪,完全是被6年前《人物》杂志的这篇专访给吸引了。

整整11P的深度稿件,干货很多。虽然这篇专访已经过去了6年,但里面关于艺人宣传的知识点并没有过时。

1,如何做人物定位?

封面就是简单的四个字:搏命姐妹。

李冰冰和李雪的关系很微妙,既是亲姐妹,又是经纪人艺人合作关系。我个人其实不太赞同家人来做艺人经纪人,保护和放手,爱与狠的比例很难把控。

但李雪非常艰难而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搏命是两人的互相成就,经纪人的闪光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李冰冰的成功铺垫,这很难得。

现在似乎有一种流行趋势,经纪人要懂得自我包装,但最后这些包装出来的热度还是要给自家艺人做嫁衣。经纪人的本职工作毕竟不是台前。

艺人定位成不成功,你得看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就像经典电视剧的重播率一样。「搏命」放在李冰冰身上,我脑海里秒现当年她在电影颁奖礼的那段「奥林匹克」宣言。

包括去年《巨齿鲨》的成功,与李冰冰的「搏命」也是不可分割的。

我对李冰冰去年的表现感到非常意外,我曾经一度以为她要隐退江湖了,没想到还是炸出了一部《巨齿鲨》。

艺人的定位,在于精准而长久,尤其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一个定语,可以涵盖艺人数年来的成就和作品。

艺人定位≠人设,人设的刻意感太重,更适合爱豆型艺人,如果放在演员身上,人设太多太散,其实也是在慢慢消耗演员的心境和创作欲。

2,艺人如何打情感牌?

如今很流行给演员做这类标签,尤其是「充满不安全感」。

从成功案例来看,等到演员有一定的成就之后,再来打成长和情感牌,会更有说服力。

李冰冰这篇专访第一个大标题就是「永远都会充满不安全感的人」。

从品牌公关的角度看,我们做品牌故事的时候,这个品牌肯定是有一定年份的,有自己的里程碑事件、有各种高光时刻。

如果你还是有待被市场来检验的演员,那这时候肯定用作品来打更实在。

当演员还没有实现自己功成名就的第一站,最好不要过多打情感牌,这样显得很虚。尤其很多还在上升期的演员,他们面对市场面对观众的自信心还不够强,过早透支自己的情感牌,容易折损自己对业务方面的投入产出。

这篇专访花了很长篇幅说李冰冰李雪的各自成长经历,两人的情感牌正好是互补的,一个成绩不是那么好,而另一个是学霸。

这两种情绪,正好适应两种不同的工作。演员需要不安全感,经纪人需要学霸体质。

看李冰冰的履历,她的战绩与「不安全感」能衔接上。

3,艺人如何拓展商务资源?

演员作品与受众固有印象很有关系。

李冰冰早年拍了很多古装戏,给人感觉就是冰冷的女侠,这块固有印象让她商业代言方面很吃亏。

广告客户说:笑起来都是冷的。

李雪决定帮李冰冰转戏路。

成熟的艺人,会把作品和商业价值兼顾起来,作品的辨识度,也有利于拓展新的商务资源。

李雪是记者出身,她对宣传这块抓得特别狠而细腻。

《天下无贼》那会儿,李雪主要抓住「艳贼」这个词来宣传,「很美艳、很性感,然后又带著喜悦和开心的元素在里面。」

新角色的宣传策略是:所有渠道发同一个声音。

这是传统型的扎实宣传手法,不花哨,但很实用,对于成熟型的艺人,就应该聚焦一个点去突破。

拓展商务资源,对于演员而言,肯定是拿作品做敲门砖。

如何选角色,如何宣传角色,这里面的考量也要与艺人的商业价值嫁接在一起。

《天下无贼》算李冰冰第一个转型周期,转型也意味著戏路拓宽,如果长时间接重复性角色,这对演员而言是内耗。

这篇专访还专门解读了「为什么国际品牌喜欢李冰冰」。

文章里举了几个例子,李冰冰都能亲力亲为地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自己动手补救服装配饰、比如化妆细节......她团队的人说:李冰冰吃了太多苦,经历了一步步走过来的细节,她非常了解成为女明星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切。

吃过苦的演员,对这份职业就会有一种敬畏感,很多执行的细节都会自己亲自上。

品牌很喜欢这种配合度高的艺人。

配合度的及格分是「品牌怎么安排,艺人怎么配合」,这个配合度就是精打细算的,艺人团队会非常吝啬自己的付出。

配合度高的艺人,品牌都会看在眼里,比如你的主动性很强,你愿意主动协助一些事情。

像李冰冰参加品牌线下活动,她毫不吝啬自己的付出。一般在活动执行方案里,留给明星亮相的时间就是5分钟,李冰冰在亮相环节后,还会继续以专业的姿态给产品发光发热。

李雪说:这些都会被品牌总裁看到,从而为她带来机会。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周期,李冰冰已经算一线了,但她一点都不娇气。

很多奢侈品或者高端时尚品牌,每年都有很多开店活动,这类活动很多都在二三线城市,这需要邀请明星过来站台。

李冰冰每次参加这种活动,都会亲自掏腰包大采购,这能激发顾客的购买力,增加当天店铺销量,这真的是品牌眼中「增值」的加分项。

明星对接商务活动,一定要给品牌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这也是慢慢积累品牌的好感度。品牌圈内部也很喜欢讨论哪个明星好用,这个「好用」其实就是看你的综合性价比,你能带来哪些锦上添花的惊喜。

李雪还总结出国际大品牌选合作明星的策略:明星的安全感比「红」更重要。

现在品牌找明星合作,也是遵循这条规则。

在商言商,找明星合作,其实是双方团队合作。如果明星团队保持不作妖的状态,还能带来更多benefit(好处),品牌们也会笑得合不拢嘴。这也是做生意的智慧,从物有所值到物超所值。

像李冰冰团队还会参与到很多广告创意和执行中,这能让合作的火花更多。

4,艺人宣传是暴雨梨花针好,还是少而精好?

李雪是实干家,很接地气。

经纪人的做事风格,多多少少与艺人是互相感染的。

李雪侧重「控制自己的新闻」,为了防止航班信息被曝光,团队还帮她把身份证名字改了。

文中还拿章子怡举例,说章子怡团队不大懂得规避风险。(如此直接点评其他女星,李雪算经纪人里的第一个吧)

她还提到了赵薇。李雪在摸索中学习,赵薇爆红的时候,李雪买了赵薇当时所有的封面杂志,然后一个一个电话沟通媒体。

这种传统公关的操作手法,如今已经绝迹,在当年那个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这种沟通媒体的方法是艺人宣传的基本功:一来可以积累媒体资源,先混个脸熟,慢慢也可以促成各种合作。

放在现在的娱乐周期里,看看各家艺人都做了哪些媒体合作,定期汇总到表格里,也是基本功,算是一种舆情监测。

控制自己的新闻,其实是掌握更多主动发声的机会,也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和负面,这样会促成个人品牌的掷地有声。

5,如何在拍戏中开出自己的花

这一块业务能力很重要,法剧《百分之十》有很多片场故事,尤其说了经纪人要激活演员的斗志。

李冰冰也慢慢打磨出了自己的功利心。

拍《功夫之王》的时候,结合后期宣传计划来凸出演员的曝光值,这是经纪人要把控的。

《功夫之王》里,李冰冰并不是女一号,如何让自己的角色更出彩?李冰冰走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演员之路,如果你投入200%的能量,超出导演的预期,才能为自己增加更多机会和空间。

这算一种「人情」,当你积累的「人情」越多,可能你的机会才能多起来。文章中提到了几次李冰冰片场的狠劲,导演会非常感恩。导演其实非常希望看到演员透支的样子,这样才能出来「新」的状态,但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拼到这个临界点。

还提到了主旋律文艺片《云水谣》。

李雪很珍惜每一个机会,不论大小。有些演员不重视金鸡百花,觉得市场转化不如金像金马,但李雪不这么看。

6年前的这个论点,如今看依然适用,可能更适用。

还有《风声》,李冰冰的角色也经历了不少变故,李雪用《无间道》的例子来安慰李冰冰,最后还加了那场经典的检查身体的戏。

文章最后一段很有意思,采访者一直很想敲出李冰冰一些内心话。

李雪和李冰冰对角色的把控力还是很强的。

经纪人和演员对角色都有加成,演员侧重角色本身的塑造,经纪人则是运筹帷幄,对角色戏份、人物饱满度起到推进作用。

李冰冰拼劲全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经纪人才有去谈判或者周旋的空间和筹码。

两个人必须互相给力。

所以演员们还是要好好打磨业务能力,你的演技越是出神入化,你的机会就越多。

6,如何点评其他大花

这篇文章还稍微点评了其他大花。

前面说到了章子怡团队不会规避风险。

对于如何搭上「四大花旦」这班车,李雪也表达出自己的野心。

很少有经纪人愿意去点评其他家艺人,像《我和我的经纪人》里朱亚文提了一个其他同类型男演员的问题,后面的回答就被剪掉了。

从最开始的「四大花旦」,到现在说的「四旦双冰」,李雪能把李冰冰的名字放进去,从结果导向来看,经纪人是有本事的。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李雪敏锐的市场嗅觉,她应该做足了大花们的SWOT分析,把其他人的优势、市场份额先排出来,再看看剩下还有哪些空间可以供李冰冰发挥和突围。

大花市场讲究「各花入各眼」、「各显神通」。

文章中提到了范冰冰,说「独立之后的范冰冰(从华谊走出来)很快发现中国二三线城市民营企业的活力」。

现在民企依然是品牌大户。

李雪很多看法是有前瞻性的,她这种市场思维是能把艺人盘活的。

经纪人的眼界和胸襟很重要,你要善于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也要结合自家艺人的实际情况做合理布局。不能一味逞强,得从不饱和的市场中找更多可细分化的空间。

如果这篇专访拍成《我和我的经纪人》就好了,干货真的很多,从宣传到商务,尤其在演员业务能力挖掘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风风微博:@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主要欧阳娜娜家里有背景,杨天真惹不起,只能捧著了,乔欣家里有钱,但是没有欧阳娜娜家里在娱乐圈那么有背景,所以就对人家各种瞧不起,看不上,嫌弃。我就讨厌那副什么都知道,对乔欣一个小姑娘居高临下的感觉。很不喜欢他,和范冰冰一样的感觉,死鸭子硬撑。什么中国最好的经纪人,人真的是靠吹出来的吗?明明不是,越说自己是就是了吗?没发现范冰冰在她手下带过,也是一个途径吗?

对于杨天真这样的人,就是社会生活中最油嘴滑舌,两面的人,对一类人是一个样子,另一类人又是一个样子,最讨厌了!即使在社会生活中我也是很讨厌她的,误导青少年,一个人不需要踏踏实实的走路,靠炒作就能行了这样的奇葩理论。

我不明白做这档综艺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想把自己的人设和公司也如堆积范冰冰一样,通过这样的炒作,卖定,树立起来吗?以为通过这样一档自卖自夸的综艺,你就能通过自我营销似的变为中国最好的经纪公司和最好的经纪人了!真的是!

对这档综艺特别无语!还是希望整个社会能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就如同有一位知友说的以前可能靠炒作也可以起来或者踏踏实实的工作演戏还不如人家一个炒作来的利益多。现在演艺圈正在逐步扭转价值观,人们对越来越看重演技和实力。希望不要被这样一股不正之风给影响。


天真姐姐,不敢说她是最好的经纪人,但她一定是最能作妖却缺乏创意的经纪人。

她的各项骚操作真的只有你想不出没有她做不到。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红过旗下艺人们的经纪人,由于太早将手握著800营销号的事情透露给大众(应该是在思达宝贝的节目上吧),导致大众对她家艺人的营销都抱有很大的抵触心理。黑红这种手段前两年还流行,能变现,而现在普罗大众对那一套也看腻歪了,领导们也下场限薪打击假数据了,壹心这种炒作在行却缺少核心资源的公司,说到底只能靠消耗艺人来维持而已。

应评论区修改一下,就我记忆来说确实是在思达的节目之后有了800营销号这个说法,但评论区说她当时是否认的,哪位课代表记得800营销号的出处可以提醒一下。她当时同时还否认了明星的天价片酬,说了自家艺人从不微整,从不配合抄cp,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而现在,这姐们儿干脆自己上节目卖惨洗白,顺带洗一洗手下艺人,营造出一种「虽然我们营销立人设但我们都是努力专业的职场人士」的感觉。

其实很佩服她的经营能力,虽然她早期靠著fbb赚够资本自立门户,独立营业之后的商业版图很大一块是当年的天然摇钱树lh帮她打下来的,但在流量市场很早期的时候她就能掌握风向经营培养营销号,不得不说是很敏锐的商业嗅觉,可以说只要碰上资质合适的艺人,比如fbb和lh这种,活著中途走大运红了的,比如白宇,对艺人的知名度和流量是很大的加成。

但另一方面,她捧得起来的都是命里带红的,却没有办法把璞玉雕琢成器。那几个半红不红的在她手上都是勉强吊命,缺少资源对真的想要好好发展的艺人来说是致命的。

只是不知道她养号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拿来营销自己。

补上刚看到的一个800营销号的出处(图源:严肃八卦公众号)


杨小姐吧,说著想要天真,实际做的事却是包装真实。

01

杨天真的职场boss人设

最近,在看一个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和朋友聊起的时候,她说她是杨天真事业粉。

我说我也算是,毕竟咸鱼本鱼对职业女性毫无抵抗力,漫过屏幕的slay总能一针见血扎中我。

这个抹著红唇,戴著夸张耳饰的女人坐在会议室C位,运筹帷幄又自信爆棚的样子简直像极了XXXL码的米兰达。

她在节目中与下属对谈,脸上看不到一丝波动,就算下属拿出的方案不能落地,也保持情绪稳定,悠悠抛出一句:我们不做理想化的目标,我们要做可执行的目标。或者是言辞犀利的指出:你自己不满意的东西就不要拿给我了。

短短几句话,年轻的宣传经纪瞬间情绪崩溃,屏幕这头的综艺女孩也大呼扎心,纷纷表示,这种1V1汇报吓哭害怕领导的社畜。

节目中的杨天真思路开阔,逻辑缜密,典型的职场女boss人设,该煽情的时候一点不含糊,说到动情处泪洒麦克风,年会激情演讲更是带哭一众员工,打鸡血能力一流。

例会时,hold住全场,犀利指出各艺人的人设短板,汇报情况不佳,也保持八方不动,稳如泰山,和动情时刻泪洒麦克风时判若两人,真实业务能力一流,分场合自如切换人设,让我等职场菜鸟瑟瑟发抖。

其实,在当代网路环境中,职业女性人设可以称得上是一招鲜吃遍天,从《欢乐颂》安迪,到热搜海报《淑女的品格》,以及最近的苏明玉,独立干练又专业的新时代女性人设总是轻而易举戳中焦虑的网友。

Quest Mobile发布的《女性互联网洞察报告》中显示,2019年1月,移动互联网女性人群总体规模5.31亿,同比增速6.7%,其中,80、90女性基数较大,分别为2.15亿和1.66亿。

报告在告诉我们女性互联网用户数量多寡的同时,也传达出一个隐性消息,即成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女性80、90们,也正处于职场最鲜明的两端。大部分80后和90后,她们在网路舆论场上活跃著,是各种网综、网剧的第一受众,更多承担了键盘侠、舔狗,以及路过的网友等角色。而杨天真恰恰站在职场食物链顶端,成为了网路议程设置主角。

虽说80和90只跨了两代女性,但可以是千差万别。女强人们大多经过工作积累,逐渐成为业务领域一二把手,或者开创出事业新番,典型代表杨天真。

而小萌新们则是类似白宇经纪人、乔欣经纪人,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生代,要么在修罗场里撞得鼻青脸肿,要么在计程车上抹抹眼泪还得继续工作。

02

经纪人圈顶流的红黑交错

诚然,杨天真的人设确实切中大众对职业女性的画像,下属职员也都能各自映画出职场百相,进而引起共情,产生话题。但是,大众在关注杨天真以及壹心娱乐职场作风的同时,也对她本人的价值观以及这个公司所奉行的生存法则产生了质疑。

我最早知道杨天真是在姜思达的「透明人」访谈里。此前,杨小姐在我的视角里和甲乙丙丁没有区别,透明人的采访我记不清了,但是有人评论「杨天真的嘴,哄人的鬼」,我记得清清楚楚。

实际上,无论是在《我和我的经纪人》,还是在《透明人》,杨小姐所展现出来的状态、逻辑和话术,都十分高超狡猾,她能从职员语焉不详的叙述中迅速抓住重点,也能委婉巧妙地对下属经纪人施压。更能在姜思达鬼马犀利的提问下游刃有余地扯皮,以至于姜思达最后只能在侧写中不轻不重地埋怨:一个人的名字里,想要什么,缺什么,才会起什么,杨天真肯定不是天真的人,但她想要天真。

不天真的杨天真「出道」以来,一路被黑成经纪人顶流,在豆瓣八组经纪人101评选中C位出道,力压贾士凯、杜华、霍汶希。

争议缠身的杨天真,在新年许下愿望:再也不要上热搜。但是,显然,这是口嫌体正直。

鹅厂的节目大多自带热搜体质,而稳坐C位的杨小姐,一边说著再也不要上热搜,一边在节目中爆料行业秘辛。

最终,节目播出后,热搜和不要钱似的,一个一个往上蹦。

播出两期,杨天真喜提热搜N多次,人物稿密集爆发,颇有几分传奇的发家史被比喻为经纪人圈的苏明玉。

据说,杨天真年少成名,在大三时以一条简讯毛遂自荐,成功赢得第一代文化经纪人王京花青睐。随后杨天真凭借庆生会通稿成功吸引范冰冰注意,成为范的经纪人,此后,事业一路高歌,到2014年成立壹心娱乐,开启了经纪公司的产品化时代。

此间,危机不断,杨天真也都能绝地求生。但是,影视圈地震,互联网寒冬,杨天真的高光时刻总是带有一丝阴影。

近日,杨天真又被文汇报点名,道:至于综艺、广告、话题度,都是附加值,一味舍本逐末地刻意营销、架起的不过是空中楼阁,最终或将被其反噬。

要在顶流(顶级流量)里冲浪,就应了那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03

包装「真实」的公关女推手

杨天真曾在一则长微博中写到:「我的朋友圈向来都被强势围观,我的同行大概都觉得我有病,总有一些语重心长的劝导和一些充满嘲讽的议论,老娘倒是也没在怕的。」

但是,接著,她又继续写到:「直到我的朋友圈被频繁地晒出去,这个真的困扰到我了,因为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我代表了很多人,我不想代表他们,无论他们是谁,但是没办法,这是我的工作性质。」

从杨天真的自述里,看不出有手握八百营销号的底气,实际上,没有八百,也有四百。她在混沌大学中自曝壹心娱乐资源,娱乐大号197个,时尚类大号122个,影评人123人。

这个体量,相当可观,公关女推手果然不是盖的。

新浪娱乐此前采访杨天真,希望她分享一下自己一度感到很棘手的公关状况,杨小姐摇摇头,表示:我分享不了,真正的危机公关是根本不让这件事发生,我处理过最好的案例,一定是你们都不知道的案例。

贯穿杨天真在新浪娱乐采访里的词是「真实」,她几度强调「危机公关的第一原则是真实」、「节目内容是真实生活中的工作」、「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然而杨小姐此前也曾表示明星需要不断刷存在感,有足够曝光度,要「放大艺人身上的特质」,打造明星品牌。

纵观壹心娱乐的业务逻辑,实则是明星经纪+互联网模式,通过产品包装以及运营的思维去扩大艺人影响力,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来加强明星品牌。

从这个层面来看,杨小姐所谓的真实,也是经过包装的真实,播出的部分是横截面,那就意味著有更多起承转合与不为人知在镜头后被隐藏。

既然如此,真实还有意义么?

杨天真小姐确实业务能力一流,话术与逻辑极佳,然而,她在媒体前、节目中,就像是奇葩说中的辩手,每件事情、每个提问能当做一个论题,从持方角度去自圆其说,说服观众的同时扭转舆论。然而,当观众跳脱其语境时,杨小姐的话术是否依旧奏效?

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业观察者。


我只是觉得,她对待欧阳娜娜的态度明显好过对其他艺人太多。就像一个督著孩子上补习班的妈妈。不过主动努力工作不是一个艺人应该做的吗?不情愿还当什么艺人?杨天真说一句她顶一句,句句都要占上风,特别小家子气。而且好多东西都是尬吹出来的,代表作蚂蚁竞走十年还老在眼前晃来晃去,小红书做的广告还贼不好用。一边上著学装点门面,一边还在国内刷存在感。而且给白宇熨衣服那段,白宇发现衣服褶了,认认真真表达一下歉意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强行狡辩还拿这当幽默有趣呢?

说实话我挺喜欢乔欣的,动态里有一点小张曼玉的感觉。只不过是长得比较清淡罢了,怎么就让人记不住了?我觉得我很喜欢她的颜啊。那刘诗诗董洁不也一样清淡么?(神仙姐姐的神颜目前不参与讨论~)乔欣签了她真的悲哀。觉得乔欣比欧阳好多了,也比欧阳单纯...乔欣有三个点都让我非常有共鸣:第一个就是说她想365天每天都工作自己才有安全感,第二个是任何一切都得靠自己,第三个就是她和浩浩的友情,给浩浩提前过生日那一段真的太感动了,乔欣真的有心了。她吐槽哈尔滨小甜心那段也特别逗~我觉得如果她好好打磨演技将来的路一定会很远的!

Ps, 我觉得乔欣颜值真的能打,正式解约这期里宽松皮衣+阔腿浅色牛仔裤+粉鞋真是惊艳到我了,又舒服又惊艳。

emmm以前我还喜欢朱亚文,朱亚文签了他也.....唉。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演员片面化的弄成各种人设,搞得那么脸谱化。那么就算是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不同方面啊!说朱亚文人设矛盾,什么又荷尔蒙又奶爸又工作狂的(具体记不清了)。那么难道就不可以,是一个顾家敬业的荷尔蒙奶爸么?这矛盾吗?我不觉得。

而且我觉得这个节目就是杨天真为自己和壹心洗白的节目。就是让咱们看到她想让咱们看到的。好多个点都非常做作,比如张雨绮那个路人调查,我先头预告里哭得梨花带雨的我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呢,结果到正片里一看也没觉得发生什么啊。说她声音嗲长得壮实就说人家什么说狠话的来了?说她炒作就开始嗷嗷哭?这么玻璃心吗?我相信哪怕一个高中生听到别人说自己声音嗲长的壮都不会这样,我初中高中的时期听到的同学之间的背后议论就比这过分的多多了,我在中学时代就被别人diss过,而且是无缘无故的,话比这狠多了我都笑笑就过去了。可她都是一个成年人了啊!不会这么玻璃心的吧!!而且说她也不是无缘无故啊。对别人的看法这件事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哪怕最厉害的演员也免不了争议,不是么?张雨绮这样明显就是为了节目效果,而且手段非常拙劣。张雨绮还说什么自己没做什么错事,没有突破道德底线???我的天,跟认识一天的人去开房这难道不突破道德底线么???我觉得都毁三观了!!!

再说了,自己做的什么自己都应该承担后果不是吗?毕竟你事情摆在这,你也控制不了别人怎么想。要想让别人不说,首先要自己不做。

对了,张雨绮不是在节目里提过《沉默是金》这首歌吗,我也把这其中一段歌词送给她吧,比较适合她,也安慰安慰她:「受了教训,得了书经的指引,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但觉有分数,不再像以往那般笨,抹泪痕,轻快笑著行。」其实之前我看她对现状的各种反应也是挺平稳的。我只是吐槽一下她玻璃心的事,以及做事之前为什么不想想后果,她可是公众人物。不过觉得她也还可以,演技还是在的,祝她以后越来越好吧。

看了这个节目,真不觉得杨天真像她自己说的是全中国最好的经纪人,我觉得她是最能作妖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