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真是中國最好的經紀人?李冰冰經紀人不服

【本文同步微信公眾號風和日麗(singthelife),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楊天真在《我和我的經紀人》裏說過:她是中國最好的經紀人。

聽說不少明星團隊已經開始認真追這檔節目,確實,市面上肯從幕後走到臺前吆喝的經紀人不多。

但經紀人這個行業真的沒有最強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都是各顯神通的幕後高手。

今天想說說李冰冰的經紀人李雪,完全是被6年前《人物》雜誌的這篇專訪給吸引了。

整整11P的深度稿件,乾貨很多。雖然這篇專訪已經過去了6年,但裡面關於藝人宣傳的知識點並沒有過時。

1,如何做人物定位?

封面就是簡單的四個字:搏命姐妹。

李冰冰和李雪的關係很微妙,既是親姐妹,又是經紀人藝人合作關係。我個人其實不太贊同家人來做藝人經紀人,保護和放手,愛與狠的比例很難把控。

但李雪非常艱難而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搏命是兩人的互相成就,經紀人的閃光點,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李冰冰的成功鋪墊,這很難得。

現在似乎有一種流行趨勢,經紀人要懂得自我包裝,但最後這些包裝出來的熱度還是要給自家藝人做嫁衣。經紀人的本職工作畢竟不是臺前。

藝人定位成不成功,你得看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就像經典電視劇的重播率一樣。「搏命」放在李冰冰身上,我腦海里秒現當年她在電影頒獎禮的那段「奧林匹克」宣言。

包括去年《巨齒鯊》的成功,與李冰冰的「搏命」也是不可分割的。

我對李冰冰去年的表現感到非常意外,我曾經一度以為她要隱退江湖了,沒想到還是炸出了一部《巨齒鯊》。

藝人的定位,在於精準而長久,尤其經得起時間的推敲。一個定語,可以涵蓋藝人數年來的成就和作品。

藝人定位≠人設,人設的刻意感太重,更適合愛豆型藝人,如果放在演員身上,人設太多太散,其實也是在慢慢消耗演員的心境和創作欲。

2,藝人如何打情感牌?

如今很流行給演員做這類標籤,尤其是「充滿不安全感」。

從成功案例來看,等到演員有一定的成就之後,再來打成長和情感牌,會更有說服力。

李冰冰這篇專訪第一個大標題就是「永遠都會充滿不安全感的人」。

從品牌公關的角度看,我們做品牌故事的時候,這個品牌肯定是有一定年份的,有自己的里程碑事件、有各種高光時刻。

如果你還是有待被市場來檢驗的演員,那這時候肯定用作品來打更實在。

當演員還沒有實現自己功成名就的第一站,最好不要過多打情感牌,這樣顯得很虛。尤其很多還在上升期的演員,他們面對市場面對觀眾的自信心還不夠強,過早透支自己的情感牌,容易折損自己對業務方面的投入產出。

這篇專訪花了很長篇幅說李冰冰李雪的各自成長經歷,兩人的情感牌正好是互補的,一個成績不是那麼好,而另一個是學霸。

這兩種情緒,正好適應兩種不同的工作。演員需要不安全感,經紀人需要學霸體質。

看李冰冰的履歷,她的戰績與「不安全感」能銜接上。

3,藝人如何拓展商務資源?

演員作品與受眾固有印象很有關係。

李冰冰早年拍了很多古裝戲,給人感覺就是冰冷的女俠,這塊固有印象讓她商業代言方面很喫虧。

廣告客戶說:笑起來都是冷的。

李雪決定幫李冰冰轉戲路。

成熟的藝人,會把作品和商業價值兼顧起來,作品的辨識度,也有利於拓展新的商務資源。

李雪是記者出身,她對宣傳這塊抓得特別狠而細膩。

《天下無賊》那會兒,李雪主要抓住「艷賊」這個詞來宣傳,「很美艷、很性感,然後又帶著喜悅和開心的元素在裡面。」

新角色的宣傳策略是:所有渠道發同一個聲音。

這是傳統型的紮實宣傳手法,不花哨,但很實用,對於成熟型的藝人,就應該聚焦一個點去突破。

拓展商務資源,對於演員而言,肯定是拿作品做敲門磚。

如何選角色,如何宣傳角色,這裡面的考量也要與藝人的商業價值嫁接在一起。

《天下無賊》算李冰冰第一個轉型週期,轉型也意味著戲路拓寬,如果長時間接重複性角色,這對演員而言是內耗。

這篇專訪還專門解讀了「為什麼國際品牌喜歡李冰冰」。

文章裏舉了幾個例子,李冰冰都能親力親為地解決各種問題,比如自己動手補救服裝配飾、比如化妝細節......她團隊的人說:李冰冰喫了太多苦,經歷了一步步走過來的細節,她非常瞭解成為女明星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切。

喫過苦的演員,對這份職業就會有一種敬畏感,很多執行的細節都會自己親自上。

品牌很喜歡這種配合度高的藝人。

配合度的及格分是「品牌怎麼安排,藝人怎麼配合」,這個配合度就是精打細算的,藝人團隊會非常吝嗇自己的付出。

配合度高的藝人,品牌都會看在眼裡,比如你的主動性很強,你願意主動協助一些事情。

像李冰冰參加品牌線下活動,她毫不吝嗇自己的付出。一般在活動執行方案裏,留給明星亮相的時間就是5分鐘,李冰冰在亮相環節後,還會繼續以專業的姿態給產品發光發熱。

李雪說:這些都會被品牌總裁看到,從而為她帶來機會。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週期,李冰冰已經算一線了,但她一點都不嬌氣。

很多奢侈品或者高端時尚品牌,每年都有很多開店活動,這類活動很多都在二三線城市,這需要邀請明星過來站臺。

李冰冰每次參加這種活動,都會親自掏腰包大採購,這能激發顧客的購買力,增加當天店鋪銷量,這真的是品牌眼中「增值」的加分項。

明星對接商務活動,一定要給品牌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這也是慢慢積累品牌的好感度。品牌圈內部也很喜歡討論哪個明星好用,這個「好用」其實就是看你的綜合性價比,你能帶來哪些錦上添花的驚喜。

李雪還總結出國際大品牌選合作明星的策略:明星的安全感比「紅」更重要。

現在品牌找明星合作,也是遵循這條規則。

在商言商,找明星合作,其實是雙方團隊合作。如果明星團隊保持不作妖的狀態,還能帶來更多benefit(好處),品牌們也會笑得合不攏嘴。這也是做生意的智慧,從物有所值到物超所值。

像李冰冰團隊還會參與到很多廣告創意和執行中,這能讓合作的火花更多。

4,藝人宣傳是暴雨梨花針好,還是少而精好?

李雪是實幹家,很接地氣。

經紀人的做事風格,多多少少與藝人是互相感染的。

李雪側重「控制自己的新聞」,為了防止航班信息被曝光,團隊還幫她把身份證名字改了。

文中還拿章子怡舉例,說章子怡團隊不大懂得規避風險。(如此直接點評其他女星,李雪算經紀人裏的第一個吧)

她還提到了趙薇。李雪在摸索中學習,趙薇爆紅的時候,李雪買了趙薇當時所有的封面雜誌,然後一個一個電話溝通媒體。

這種傳統公關的操作手法,如今已經絕跡,在當年那個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裡,這種溝通媒體的方法是藝人宣傳的基本功:一來可以積累媒體資源,先混個臉熟,慢慢也可以促成各種合作。

放在現在的娛樂週期裏,看看各家藝人都做了哪些媒體合作,定期匯總到表格裏,也是基本功,算是一種輿情監測。

控制自己的新聞,其實是掌握更多主動發聲的機會,也能有效地控制風險和負面,這樣會促成個人品牌的擲地有聲。

5,如何在拍戲中開出自己的花

這一塊業務能力很重要,法劇《百分之十》有很多片場故事,尤其說了經紀人要激活演員的鬥志。

李冰冰也慢慢打磨出了自己的功利心。

拍《功夫之王》的時候,結合後期宣傳計劃來凸出演員的曝光值,這是經紀人要把控的。

《功夫之王》裏,李冰冰並不是女一號,如何讓自己的角色更出彩?李冰冰走的是「喫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演員之路,如果你投入200%的能量,超出導演的預期,才能為自己增加更多機會和空間。

這算一種「人情」,當你積累的「人情」越多,可能你的機會才能多起來。文章中提到了幾次李冰冰片場的狠勁,導演會非常感恩。導演其實非常希望看到演員透支的樣子,這樣才能出來「新」的狀態,但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拼到這個臨界點。

還提到了主旋律文藝片《雲水謠》。

李雪很珍惜每一個機會,不論大小。有些演員不重視金雞百花,覺得市場轉化不如金像金馬,但李雪不這麼看。

6年前的這個論點,如今看依然適用,可能更適用。

還有《風聲》,李冰冰的角色也經歷了不少變故,李雪用《無間道》的例子來安慰李冰冰,最後還加了那場經典的檢查身體的戲。

文章最後一段很有意思,採訪者一直很想敲出李冰冰一些內心話。

李雪和李冰冰對角色的把控力還是很強的。

經紀人和演員對角色都有加成,演員側重角色本身的塑造,經紀人則是運籌帷幄,對角色戲份、人物飽滿度起到推進作用。

李冰冰拼勁全力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經紀人才有去談判或者周旋的空間和籌碼。

兩個人必須互相給力。

所以演員們還是要好好打磨業務能力,你的演技越是出神入化,你的機會就越多。

6,如何點評其他大花

這篇文章還稍微點評了其他大花。

前面說到了章子怡團隊不會規避風險。

對於如何搭上「四大花旦」這班車,李雪也表達出自己的野心。

很少有經紀人願意去點評其他家藝人,像《我和我的經紀人》裏朱亞文提了一個其他同類型男演員的問題,後面的回答就被剪掉了。

從最開始的「四大花旦」,到現在說的「四旦雙冰」,李雪能把李冰冰的名字放進去,從結果導向來看,經紀人是有本事的。

這篇文章讓我看到了李雪敏銳的市場嗅覺,她應該做足了大花們的SWOT分析,把其他人的優勢、市場份額先排出來,再看看剩下還有哪些空間可以供李冰冰發揮和突圍。

大花市場講究「各花入各眼」、「各顯神通」。

文章中提到了范冰冰,說「獨立之後的范冰冰(從華誼走出來)很快發現中國二三線城市民營企業的活力」。

現在民企依然是品牌大戶。

李雪很多看法是有前瞻性的,她這種市場思維是能把藝人盤活的。

經紀人的眼界和胸襟很重要,你要善於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也要結合自家藝人的實際情況做合理佈局。不能一味逞強,得從不飽和的市場中找更多可細分化的空間。

如果這篇專訪拍成《我和我的經紀人》就好了,乾貨真的很多,從宣傳到商務,尤其在演員業務能力挖掘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

風風微博:@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主要歐陽娜娜家裡有背景,楊天真惹不起,只能捧著了,喬欣家裡有錢,但是沒有歐陽娜娜家裡在娛樂圈那麼有背景,所以就對人家各種瞧不起,看不上,嫌棄。我就討厭那副什麼都知道,對喬欣一個小姑娘居高臨下的感覺。很不喜歡他,和范冰冰一樣的感覺,死鴨子硬撐。什麼中國最好的經紀人,人真的是靠吹出來的嗎?明明不是,越說自己是就是了嗎?沒發現范冰冰在她手下帶過,也是一個途徑嗎?

對於楊天真這樣的人,就是社會生活中最油嘴滑舌,兩面的人,對一類人是一個樣子,另一類人又是一個樣子,最討厭了!即使在社會生活中我也是很討厭她的,誤導青少年,一個人不需要踏踏實實的走路,靠炒作就能行了這樣的奇葩理論。

我不明白做這檔綜藝的原因是什麼,難道想把自己的人設和公司也如堆積范冰冰一樣,通過這樣的炒作,賣定,樹立起來嗎?以為通過這樣一檔自賣自誇的綜藝,你就能通過自我營銷似的變為中國最好的經紀公司和最好的經紀人了!真的是!

對這檔綜藝特別無語!還是希望整個社會能樹立合理的價值觀,就如同有一位知友說的以前可能靠炒作也可以起來或者踏踏實實的工作演戲還不如人家一個炒作來的利益多。現在演藝圈正在逐步扭轉價值觀,人們對越來越看重演技和實力。希望不要被這樣一股不正之風給影響。


天真姐姐,不敢說她是最好的經紀人,但她一定是最能作妖卻缺乏創意的經紀人。

她的各項騷操作真的只有你想不出沒有她做不到。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紅過旗下藝人們的經紀人,由於太早將手握著800營銷號的事情透露給大眾(應該是在思達寶貝的節目上吧),導致大眾對她家藝人的營銷都抱有很大的抵觸心理。黑紅這種手段前兩年還流行,能變現,而現在普羅大眾對那一套也看膩歪了,領導們也下場限薪打擊假數據了,壹心這種炒作在行卻缺少核心資源的公司,說到底只能靠消耗藝人來維持而已。

應評論區修改一下,就我記憶來說確實是在思達的節目之後有了800營銷號這個說法,但評論區說她當時是否認的,哪位課代表記得800營銷號的出處可以提醒一下。她當時同時還否認了明星的天價片酬,說了自家藝人從不微整,從不配合抄cp,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而現在,這姐們兒乾脆自己上節目賣慘洗白,順帶洗一洗手下藝人,營造出一種「雖然我們營銷立人設但我們都是努力專業的職場人士」的感覺。

其實很佩服她的經營能力,雖然她早期靠著fbb賺夠資本自立門戶,獨立營業之後的商業版圖很大一塊是當年的天然搖錢樹lh幫她打下來的,但在流量市場很早期的時候她就能掌握風向經營培養營銷號,不得不說是很敏銳的商業嗅覺,可以說只要碰上資質合適的藝人,比如fbb和lh這種,活著中途走大運紅了的,比如白宇,對藝人的知名度和流量是很大的加成。

但另一方面,她捧得起來的都是命裡帶紅的,卻沒有辦法把璞玉雕琢成器。那幾個半紅不紅的在她手上都是勉強吊命,缺少資源對真的想要好好發展的藝人來說是致命的。

只是不知道她養號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會拿來營銷自己。

補上剛看到的一個800營銷號的出處(圖源:嚴肅八卦公眾號)


楊小姐吧,說著想要天真,實際做的事卻是包裝真實。

01

楊天真的職場boss人設

最近,在看一個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和朋友聊起的時候,她說她是楊天真事業粉。

我說我也算是,畢竟鹹魚本魚對職業女性毫無抵抗力,漫過屏幕的slay總能一針見血扎中我。

這個抹著紅脣,戴著誇張耳飾的女人坐在會議室C位,運籌帷幄又自信爆棚的樣子簡直像極了XXXL碼的米蘭達。

她在節目中與下屬對談,臉上看不到一絲波動,就算下屬拿出的方案不能落地,也保持情緒穩定,悠悠拋出一句:我們不做理想化的目標,我們要做可執行的目標。或者是言辭犀利的指出:你自己不滿意的東西就不要拿給我了。

短短几句話,年輕的宣傳經紀瞬間情緒崩潰,屏幕這頭的綜藝女孩也大呼扎心,紛紛表示,這種1V1彙報嚇哭害怕領導的社畜。

節目中的楊天真思路開闊,邏輯縝密,典型的職場女boss人設,該煽情的時候一點不含糊,說到動情處淚灑麥克風,年會激情演講更是帶哭一眾員工,打雞血能力一流。

例會時,hold住全場,犀利指出各藝人的人設短板,彙報情況不佳,也保持八方不動,穩如泰山,和動情時刻淚灑麥克風時判若兩人,真實業務能力一流,分場合自如切換人設,讓我等職場菜鳥瑟瑟發抖。

其實,在當代網路環境中,職業女性人設可以稱得上是一招鮮喫遍天,從《歡樂頌》安迪,到熱搜海報《淑女的品格》,以及最近的蘇明玉,獨立幹練又專業的新時代女性人設總是輕而易舉戳中焦慮的網友。

Quest Mobile發布的《女性互聯網洞察報告》中顯示,2019年1月,移動互聯網女性人羣總體規模5.31億,同比增速6.7%,其中,80、90女性基數較大,分別為2.15億和1.66億。

報告在告訴我們女性互聯網用戶數量多寡的同時,也傳達出一個隱性消息,即成為互聯網主力軍的女性80、90們,也正處於職場最鮮明的兩端。大部分80後和90後,她們在網路輿論場上活躍著,是各種網綜、網劇的第一受眾,更多承擔了鍵盤俠、舔狗,以及路過的網友等角色。而楊天真恰恰站在職場食物鏈頂端,成為了網路議程設置主角。

雖說80和90隻跨了兩代女性,但可以是千差萬別。女強人們大多經過工作積累,逐漸成為業務領域一二把手,或者開創出事業新番,典型代表楊天真。

而小萌新們則是類似白宇經紀人、喬欣經紀人,是剛剛步入職場的新生代,要麼在修羅場裏撞得鼻青臉腫,要麼在計程車上抹抹眼淚還得繼續工作。

02

經紀人圈頂流的紅黑交錯

誠然,楊天真的人設確實切中大眾對職業女性的畫像,下屬職員也都能各自映畫出職場百相,進而引起共情,產生話題。但是,大眾在關注楊天真以及壹心娛樂職場作風的同時,也對她本人的價值觀以及這個公司所奉行的生存法則產生了質疑。

我最早知道楊天真是在姜思達的「透明人」訪談裏。此前,楊小姐在我的視角里和甲乙丙丁沒有區別,透明人的採訪我記不清了,但是有人評論「楊天真的嘴,哄人的鬼」,我記得清清楚楚。

實際上,無論是在《我和我的經紀人》,還是在《透明人》,楊小姐所展現出來的狀態、邏輯和話術,都十分高超狡猾,她能從職員語焉不詳的敘述中迅速抓住重點,也能委婉巧妙地對下屬經紀人施壓。更能在姜思達鬼馬犀利的提問下遊刃有餘地扯皮,以至於姜思達最後只能在側寫中不輕不重地埋怨:一個人的名字裏,想要什麼,缺什麼,才會起什麼,楊天真肯定不是天真的人,但她想要天真。

不天真的楊天真「出道」以來,一路被黑成經紀人頂流,在豆瓣八組經紀人101評選中C位出道,力壓賈士凱、杜華、霍汶希。

爭議纏身的楊天真,在新年許下願望:再也不要上熱搜。但是,顯然,這是口嫌體正直。

鵝廠的節目大多自帶熱搜體質,而穩坐C位的楊小姐,一邊說著再也不要上熱搜,一邊在節目中爆料行業祕辛。

最終,節目播出後,熱搜和不要錢似的,一個一個往上蹦。

播出兩期,楊天真喜提熱搜N多次,人物稿密集爆發,頗有幾分傳奇的發家史被比喻為經紀人圈的蘇明玉。

據說,楊天真年少成名,在大三時以一條簡訊毛遂自薦,成功贏得第一代文化經紀人王京花青睞。隨後楊天真憑藉慶生會通稿成功吸引范冰冰注意,成為範的經紀人,此後,事業一路高歌,到2014年成立壹心娛樂,開啟了經紀公司的產品化時代。

此間,危機不斷,楊天真也都能絕地求生。但是,影視圈地震,互聯網寒冬,楊天真的高光時刻總是帶有一絲陰影。

近日,楊天真又被文匯報點名,道:至於綜藝、廣告、話題度,都是附加值,一味捨本逐末地刻意營銷、架起的不過是空中樓閣,最終或將被其反噬。

要在頂流(頂級流量)裏衝浪,就應了那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03

包裝「真實」的公關女推手

楊天真曾在一則長微博中寫到:「我的朋友圈向來都被強勢圍觀,我的同行大概都覺得我有病,總有一些語重心長的勸導和一些充滿嘲諷的議論,老孃倒是也沒在怕的。」

但是,接著,她又繼續寫到:「直到我的朋友圈被頻繁地曬出去,這個真的困擾到我了,因為我已經不是我自己了,我代表了很多人,我不想代表他們,無論他們是誰,但是沒辦法,這是我的工作性質。」

從楊天真的自述裏,看不出有手握八百營銷號的底氣,實際上,沒有八百,也有四百。她在混沌大學中自曝壹心娛樂資源,娛樂大號197個,時尚類大號122個,影評人123人。

這個體量,相當可觀,公關女推手果然不是蓋的。

新浪娛樂此前採訪楊天真,希望她分享一下自己一度感到很棘手的公關狀況,楊小姐搖搖頭,表示:我分享不了,真正的危機公關是根本不讓這件事發生,我處理過最好的案例,一定是你們都不知道的案例。

貫穿楊天真在新浪娛樂採訪裏的詞是「真實」,她幾度強調「危機公關的第一原則是真實」、「節目內容是真實生活中的工作」、「真實是最有力量的」。

然而楊小姐此前也曾表示明星需要不斷刷存在感,有足夠曝光度,要「放大藝人身上的特質」,打造明星品牌。

縱觀壹心娛樂的業務邏輯,實則是明星經紀+互聯網模式,通過產品包裝以及運營的思維去擴大藝人影響力,並通過與粉絲的互動來加強明星品牌。

從這個層面來看,楊小姐所謂的真實,也是經過包裝的真實,播出的部分是橫截面,那就意味著有更多起承轉合與不為人知在鏡頭後被隱藏。

既然如此,真實還有意義麼?

楊天真小姐確實業務能力一流,話術與邏輯極佳,然而,她在媒體前、節目中,就像是奇葩說中的辯手,每件事情、每個提問能當做一個論題,從持方角度去自圓其說,說服觀眾的同時扭轉輿論。然而,當觀眾跳脫其語境時,楊小姐的話術是否依舊奏效?

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業觀察者。


我只是覺得,她對待歐陽娜娜的態度明顯好過對其他藝人太多。就像一個督著孩子上補習班的媽媽。不過主動努力工作不是一個藝人應該做的嗎?不情願還當什麼藝人?楊天真說一句她頂一句,句句都要佔上風,特別小家子氣。而且好多東西都是尬吹出來的,代表作螞蟻競走十年還老在眼前晃來晃去,小紅書做的廣告還賊不好用。一邊上著學裝點門面,一邊還在國內刷存在感。而且給白宇熨衣服那段,白宇發現衣服褶了,認認真真表達一下歉意不好嗎?為什麼還要強行狡辯還拿這當幽默有趣呢?

說實話我挺喜歡喬欣的,動態裏有一點小張曼玉的感覺。只不過是長得比較清淡罷了,怎麼就讓人記不住了?我覺得我很喜歡她的顏啊。那劉詩詩董潔不也一樣清淡麼?(神仙姐姐的神顏目前不參與討論~)喬欣簽了她真的悲哀。覺得喬欣比歐陽好多了,也比歐陽單純...喬欣有三個點都讓我非常有共鳴:第一個就是說她想365天每天都工作自己纔有安全感,第二個是任何一切都得靠自己,第三個就是她和浩浩的友情,給浩浩提前過生日那一段真的太感動了,喬欣真的有心了。她吐槽哈爾濱小甜心那段也特別逗~我覺得如果她好好打磨演技將來的路一定會很遠的!

Ps, 我覺得喬欣顏值真的能打,正式解約這期裏寬鬆皮衣+闊腿淺色牛仔褲+粉鞋真是驚艷到我了,又舒服又驚艷。

emmm以前我還喜歡朱亞文,朱亞文簽了他也.....唉。不知道為什麼要把演員片面化的弄成各種人設,搞得那麼臉譜化。那麼就算是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不同方面啊!說朱亞文人設矛盾,什麼又荷爾蒙又奶爸又工作狂的(具體記不清了)。那麼難道就不可以,是一個顧家敬業的荷爾蒙奶爸麼?這矛盾嗎?我不覺得。

而且我覺得這個節目就是楊天真為自己和壹心洗白的節目。就是讓咱們看到她想讓咱們看到的。好多個點都非常做作,比如張雨綺那個路人調查,我先頭預告裏哭得梨花帶雨的我還以為發生什麼事了呢,結果到正片裏一看也沒覺得發生什麼啊。說她聲音嗲長得壯實就說人傢什麼說狠話的來了?說她炒作就開始嗷嗷哭?這麼玻璃心嗎?我相信哪怕一個高中生聽到別人說自己聲音嗲長的壯都不會這樣,我初中高中的時期聽到的同學之間的背後議論就比這過分的多多了,我在中學時代就被別人diss過,而且是無緣無故的,話比這狠多了我都笑笑就過去了。可她都是一個成年人了啊!不會這麼玻璃心的吧!!而且說她也不是無緣無故啊。對別人的看法這件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哪怕最厲害的演員也免不了爭議,不是麼?張雨綺這樣明顯就是為了節目效果,而且手段非常拙劣。張雨綺還說什麼自己沒做什麼錯事,沒有突破道德底線???我的天,跟認識一天的人去開房這難道不突破道德底線麼???我覺得都毀三觀了!!!

再說了,自己做的什麼自己都應該承擔後果不是嗎?畢竟你事情擺在這,你也控制不了別人怎麼想。要想讓別人不說,首先要自己不做。

對了,張雨綺不是在節目裏提過《沉默是金》這首歌嗎,我也把這其中一段歌詞送給她吧,比較適合她,也安慰安慰她:「受了教訓,得了書經的指引,現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但覺有分數,不再像以往那般笨,抹淚痕,輕快笑著行。」其實之前我看她對現狀的各種反應也是挺平穩的。我只是吐槽一下她玻璃心的事,以及做事之前為什麼不想想後果,她可是公眾人物。不過覺得她也還可以,演技還是在的,祝她以後越來越好吧。

看了這個節目,真不覺得楊天真像她自己說的是全中國最好的經紀人,我覺得她是最能作妖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