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談到頭腦風暴的兩個練習,今天我們接著再往下聊,開始構建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腦暴出來的幾百個點子裏,可能一個顛覆性的創意都沒有。因為顛覆性的創意往往是來自長期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一羣人在一個小時的三言兩語。而且,即便是常常有創意的人也不見得能在既定的時間和場合湧現靈感。

這個時候,有一些思維工具可以幫你將淺層次的零散想法搭建成基本的解決方案雛形。在腦暴後的四天半時間裡,我們密集使用了11種工具,以結構化、可視化地構建解決方案,其中穿插進行了6次創意重塑、4次客戶溝通,才交出prototyping階段的方案。

  1. SWOT
    Analysis(實際上我們用了更簡化的形式,只討論面臨的障礙和資源,以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來消除障礙)
  2. Mind
    Map
  3. Business
    Model Canvass
  4. Empathy
    Map
  5. Stakeholder Mapping (Power/Interest
    Grid)
  6. Value Proposition
  7. Benchmarking
  8. Experience Map
  9. Theory of Change(Logic Model)
  10. Newspaper
    (a storytelling method)
  11. Gantt Chart

從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我強烈推薦大家學習上面加粗的4個工具,對於設計CSR項目,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評估公益項目都非常好用。今天,我們先從最容易被想當然的STAKEHOLDER MAPPING講起。

STAKEHOLDER MAPPING的常用工具之一,POWER/INTEREST GRID。根據相關方對項目的切身利益(或者說興趣)以及影響力(或者說權力)的程度對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優先順序排序,排序後各相關方會落在四個象限內。針對四個不同象限的相關方,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溝通和參與策略。例如:

  • 右上角,是深受項目影響且掌握話語權的相關方,需要讓他們在項目中充分參與,盡最大能力滿足他們的需要。
  • 左上角,是有高影響力但對關聯性比較弱的相關方,他們的態度一般是順服的,但也可以會因為突發原因對項目感興趣了就會成為Key Player,我們要滿足他們的需要,但不需要提出超出需求的信息和行為,以免令他們感到無聊或者厭倦。
  • 右下角,是影響力低但利益攸關的相關方,需要充分溝通以確保不會出現問題,他們通常會對項目的具體情況表示極大興趣,他們的意見也可能會影響到有權力的人。
  • 左下角,是影響力低且對項目不甚關心的相關方,無需讓他們參與項目,只需保持留意即可。

你還可以考慮各個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影響關係,連上線,進一步找出改變局面最關鍵的一方,根據現有的能力有策略地與其溝通。

利益相關方理論的著名學者是R. Edward Freeman,就是下面這個大鬍子。他還對企業倫理頗有建樹。從20世紀下半葉至今,利益相關方理論已經成為企業社會責任一個離不開的基礎。

現在我們看到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常常會在開篇章節提到企業全面回應包括股東、員工、供應商、社區、政府、客戶等利益相關方的關切。例如:

但看多了報告就會發現,很多企業寫的內容都大同小異。雖然利益相關方溝通是日常經營必做動作,但這樣千篇一律總歸讓人疑惑他們是不是為了應付信息披露標準才籠統寫寫。當然,也有用心考量的企業。比如今天偶遇的新世界百貨可持續發展報告:

其實,這個簡單的利益相關方分析工具不僅可以用在宏觀的公司戰略規劃,也可以用在微觀的項目管理上,甚至個人職業發展計劃。按照利益相關方理論,企業要實現長久持續的成功運營,需要良好地管理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係,減少利益衝突,並促使各利益相關方儘可能與公司的利益協調一致。關於利益相關方管理和參與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咱們慢慢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