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村莊,村口的一條河攔住了大家出行的道路,村民們要繞路兩個小時才能出去。後來村子建了一座橋,過河只需要5分鐘。孩子們以前天不亮就起牀,現在都能睡個好覺。」

來源:《中國新聞網》

12月23日,三星大中華區新任總裁黃得圭首次公開亮相,讓人意外的是,新總裁沒有談公司的現狀和未來戰略,卻用中文講了一個暖心的故事。

修橋的主人翁之一便是內蒙古工業大學的學生楊仕林,他在2015年參加了由中國三星獨家公益支持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下稱「探知未來大賽」)並獲得冠軍。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參加這個大賽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一羣人的生活。

助力青少年創新

2015年,還在讀大三的楊仕林報名參加了探知未來大賽。他和團隊憑藉一個輕便而堅固的承重結構,在安全保護命題中取得了大學組的冠軍。基於他在比賽中的優異成績,大賽組委會後來邀請他用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為遵義山區每日艱難跨越水上石墩上學的孩子們搭建一座真正的木橋,並於2017年落成。

作為重慶山區出身的孩子,有個平坦的上學路也是楊仕林小時候的夢想,所以這座橋對他來說還有別樣的意義。「我從這樣的環境裏成長走了出來,我也要帶動更多的人,像我一樣,用科技和知識豐富自己,爭取也從大山裡走出來。」

而這正是三星舉辦探知未來大賽的初衷,面向初高中學生和大學生,利用以科技競賽為主、校園科普論壇和線上科普傳播活動為輔等方式,培養青少年熱愛科學的熱情和探知未來的決心,並將科技愛好青少年變為科普公益志願者,學會用科技的手段去幫助更多的人。

五年近20萬人參與

12月23日,「探知未來」2017年全國總決賽在中國科技館成功舉行。 今年的比賽,全國15家科技館承擔了本屆大賽各賽區的組織工作,成為全國科技館界的聯合行動,規模空前。歷時4個月,覆蓋167個城市,共有18240支隊伍、5萬名學生報名參賽,累計徵集作品12399件。這些隊伍中不僅包含了北上廣經濟發達地區的隊伍,也包含了偏遠山區的團隊和臺灣同胞團隊以及聾人學生團隊。

2017年是三星探知未來項目的第五年。除了賽事規模和覆蓋範圍的擴大之外,今年大賽更注重了實際效果,加強了競賽與各地科技館日常教育工作的融合,同時注重了比賽成果的真實落地,還把科普活動安排走進偏遠地區。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大賽「未來出行」命題中,參賽同學們前期赴當地進行橋址實地勘察進而實行橋樑作品設計,專家評委從力學結構、外觀設計、成本和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評判,此次冠軍團隊作品將在貴州、廣西、江西三地落地使用,為他們真正修一座帶來出行便利的橋。

▲「未來出行」優秀橋樑作品展示

對此,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認為這一系列的探索,彰顯了大賽的價值定位:傳播科技的社會作用、培養創新人才以及倡導公益和志願服務。「青年學子們不僅收穫了知識和技能,增進了友誼,還在這一過程中履行了社會責任,這也是新時代對青年人的新要求、新期待。」

25週年責任相伴

三星大中華區新任總裁黃得圭首次露面,選在探知未來大賽決賽這個場合,絕不是偶然。分享經營是三星的經營理念,就中國三星來說,來到中國25年,同時也是責任相伴的25年,企業社會責任一直是三星戰略的重點之一。

對三星而言,社會公益活動不只是義務,更是發展路上的必修課。除了四川汶川、雅安和青海玉樹、雲南魯甸等地震中災害救助外,在農村扶貧、殘疾人幫助、青少年教育等領域,中國三星數十年來一直利用自身優勢持續投入,並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升級,探知未來大賽正是其代表性的項目之一。在社科院的企業社會責任評比中,中國三星已經連續5年獲得外企第一。

黃得圭表示,「中國三星將不忘初心、堅持把經營成果和大眾分享,真正做到在中國、為中國,努力成為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於中國社會的企業。」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本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29726552999096320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