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國人對國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樣很多以前不太熟知的國學經典,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了凡四訓》就是其中之一!

  談及《了凡四訓》,很多人可能都略有耳聞。但是說起其中到底講了什麼內容?很多人估計就顯得茫然了。今天作者就給大家聊聊《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說白了,就是一部教子的家書,和諸葛亮留下的《誡子書》是一樣的道理。從書的名字,我們也能看出,了凡是一個人名,訓就是有“家訓”的含義在裏邊。

  《了凡四訓》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寫給兒子的教子作品,全書共分爲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被後世譽爲“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

  說到它爲什麼是勵志奇書呢?主要是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一生的經歷,用自己切身的成果,否定了傳統的“宿命論”。也就是說,他否定了很多人一貫認爲的“人的命由天定,胡思亂想沒有用”的論述,認爲人的命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努力和修爲,都是會有成就的。

  相傳,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讀到了《了凡四訓》,大受啓發,從此開始奮發圖強,最後能夠建功立業。同時,他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本書列爲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袁了凡,原名不叫了凡,初名錶,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

  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感悟,主要是他年輕的時候曾遇到了一位高人神算子。不僅知道他的過往,還給他算了他的未來。甚至包括他能活多少歲,什麼時候死都算了出來。

  起初的時候,非常靈驗。比如,高人勸他棄醫從仕,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秀才,就連他在全縣和全市的名次,都算的分毫不差;還算他只有俸祿領到91石5鬥時,纔會成爲貢生,雖然期間有幾次波折,但是最終也是剛好到了91石5鬥時,才被一位姓殷的先生提拔爲貢生。

  後來,了凡偶然遇到了雲谷禪師。他與禪師攀談良久,禪師告訴他:

  “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並拿給他一本《功過格》,讓他行善修福。

  了凡從此開始行善,從剛開始的3000善事小目標開始做,一直做到最後的大目標10000件善事。在他努力做善事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他的命運在悄悄的改變。以前那位高人給他算的很多地方,都在潛移默化的在發生變化。

  例如,高人算了凡參加禮部考試,會考第三名,但結果了凡竟然考了第一名;另外高人還算他考不上舉人,結果不僅考中了舉人,最後還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

  於是,他更加相信雲谷禪師的話。雲谷禪師曾經說過,“命運是可以改造的”。這時候的了凡是深信不疑。所以到了晚年,給子孫留下了一本《了凡四訓》。

  接下來,作者爲大家分享一些《了凡四訓》裏的經典言論:

  1、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2、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爲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3、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4、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5、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爲明訓。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本書裏都蘊含着深邃的道理。當我們翻開一部部國學,我們都能從中受益。《了凡四訓》也是其中之一,望大家能夠研而習之。

  讀者們,關於“了凡四訓”,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