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评选世界绘画史上最幸福的画家,鲁本斯绝对当仍不让。他有著拉斐尔般俊朗的外形,良好教养和优雅谈吐,又多了近三十年的快乐生活;有著米开朗基罗样的贵族出身,又多了对生命的豁达和宽容;有著达芬奇

的智慧和才华,又多了一份安稳和富足。卓越的画家和优秀的外交家两个身份在鲁本斯身上完美融合,他的一生如王子般尊贵而富有。当然另一个提升幸福感的必备要素——婚姻,在鲁本斯身上也幸福得像童话。

欧洲绘画源起义大利和尼德兰(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和法国东北部部分地区),义大利派优秀画家数量巨大,最杰出的代表自然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尼德兰派也人才辈出,却没有义大利派那么出名,比较为人熟知的有扬·凡·埃克、勃鲁盖尔父子、霍贝玛、伦勃朗以及这位鼎鼎大名的鲁本斯。

画家自画像,鲁本斯,1623,英国皇室收藏

说鲁本斯幸福,首先是出身,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鲁本斯出生在德国锡根,父亲是位出色的法学家,曾经为皇室担任过法学顾问,很重视鲁本斯的语言教育,德语、法语、拉丁语,鲁本斯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母亲玛丽亚则是一位富商的女儿,知书达理,谈判力和行动力超强,鲁本斯优雅的谈吐和高超社交能力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正是这样的家庭和成长环境,为鲁本斯后来成为出色的外交家埋下了伏笔。

鲁本斯12岁时,父亲过世,母亲带著他回到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为他请了绘画名师训练绘画技巧,也请了人文主义和语言老师来培养鲁本斯的文化素养。同时,鲁本斯在这里接受了洗礼,成为天主教徒,这是对他一生及其绘画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他后来成为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宗教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突出的地位,「我的热情来自天堂,而不是来自尘世的思考」。

对信仰的忠诚,让鲁本斯将巨大的创作热情投入在了宗教画中。如果是在18世纪之后,欧洲社会焦点转向了人文主义的背景下,鲁本斯恐怕是很难取得辉煌成就的。但他恰生长在17世纪,这个宗教复兴的大时代下,鲁本斯的热情和卓绝的技巧换来的是接连不断的订单,多数来自于教会和皇室,而且金额巨大。

太阳神马车的坠落,1604,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卸下圣体,1618,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圣彼得堡

鲁本斯的幸运在于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为成功做的铺陈,环环相扣,上帝似乎永远站在他这边。1600年,鲁本斯到艺术家们的朝圣之地义大利继续深造。在老家学习的那几年中,母亲为他请的绘画老师中有一位名叫温芬,与义大利的曼杜亚公爵文森索私交甚好,鲁本斯来到义大利后,很快就因温芬的关系受雇于文森索。这位公爵颇为随和开明,他在雇佣鲁本斯期间,没有太多硬性要求,给了鲁本斯最大的自由空间,资助他在义大利各地游历和学习。有了这个好心金主的支持,鲁本斯不仅观赏和临摹了公爵自己收藏的众多名家作品,还得以去罗马实地感受最经典的文艺复兴雕刻和绘画。鲁本斯在罗马一待就是两三年,研究和临摹了丁托列托、提香、维罗纳,还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粗放的线条和强有力的笔触对鲁本斯的画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提香的丰富明快的用色手法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风格也深深印刻在了鲁本斯的脑海中。

八年的义大利生活,宏伟如纪念碑般气势的义大利古典艺术深深影响了鲁本斯,同时,他特别懂得融入和享受这里的生活,义大利语更是流利得如同母语。公爵除了提供最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还提供了外交生涯的预科班课程。1603年,曼杜亚公爵委托鲁本斯以外交使节身份前往西班牙,递送赠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的礼物。这次出行,鲁本斯既获得了研究马德里宫廷藏画的机会,又为西班牙国王的一个亲戚绘制了肖像画《勒马公爵骑马像》。

勒马公爵骑马像,1603,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画像深受勒马公爵喜爱,这次愉快的出访,让鲁本斯开拓了独具特色的「画家外交」道路,为卓绝的外交生涯开了一个好头。谁能抵抗得了翩翩风采的优雅画家和他精美绝伦的作品呢?

Marchesa Brigida Spinola-Doria肖像画,1606,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

勒马公爵肖像画的成功,让鲁本斯的订单源源不断,义大利贵族们都以拥有一幅鲁本斯亲绘的肖像画为荣。为贵族画像可是鲁本斯成为人生赢家的重要环节,加上曼杜亚公爵又完全不介意他在上班时间干自己的活,幸运的鲁本斯轻轻松松就日入斗金,还迅速建立起了自己高大上的人脉圈。

1608年,是个转折年。在义大利顺风顺水的鲁本斯眼看就要登上人生巅峰,一封家书突然打破了平静。母亲病危,鲁本斯火速赶回老家,无奈当时车马慢,日夜兼程也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恐怕是鲁本斯一生中仅有的几次遗憾中颇为重要的一次。

这一年的作品没有了以前欢快和明朗的色彩,主题也颇为阴郁,比如下面这幅《苏珊娜和长老们》。

苏珊娜和长老们,1608,波盖塞博物馆,罗马

苏珊娜和长老的故事是这样的:苏珊娜是巴比伦一个富商的妻子,因容貌极美受到当地两位长老的觊觎。长老偷窥了苏珊娜沐浴并要挟她做出不道德的事情。苏珊娜严词拒绝并拚死抵抗。两长老害怕苏珊娜向她的丈夫揭露他们的罪行,于是诬陷苏珊娜不贞洁,苏珊娜因此被判死刑。后因先知出手相救,为苏珊娜洗刷了冤屈。

鲁本斯画中,做著手势让苏珊娜不要声张的长老已进古稀之年,满脸猥琐之气;旁边那位黑须长老则戾气逼人,似在威胁苏珊娜就范。这幅画中,鲁本斯将观者的目光锁定在了苏珊娜洁白无暇的身体上,她是纯洁和光明的象征,阴影中的长老则代表著邪恶和黑暗。紧张的气氛营造和善恶对比的人物表情和造型都体现出了鲁本斯深厚的绘画技巧。

不过痛苦来得快也去得快,谁让他是幸运儿鲁本斯呢。仅仅过了一年,接替母亲守护鲁本斯的第二个女人出现了,她就是伊莎贝拉·勃兰特,安特卫普高官简·勃兰特和贵族妻子的长女,鲁本斯嫂嫂的侄女。一个亲上加亲的婚姻,一对门当户对的伉俪,时年18岁的伊莎贝拉美丽优雅又天真浪漫,对已进入而立之年的鲁本斯来说,她就像一缕带著甜香的春风,让人愉快而舒适。这段一见钟情的婚姻延续了十二年,除了时间太短,一切都完美无暇。

画家和夫人伊莎贝拉,1609,慕尼黑美术馆

新婚的鲁本斯幸福安乐,刚回到安特卫普的他就被阿尔贝特大公爵任命为宫廷画师。事业成功,娇妻在怀,人生如此,夫复何求。金银花树下的新婚夫妇,穿著华丽,神态安详,交搭在一起的双手显示了夫妻间默契的幸福,他们是彼此依赖的伴侣,也是最忠诚的朋友。

婚后第二年,鲁本斯就在安特卫普买了一栋豪宅,并把它装修得像个皇宫。在这个房子里,鲁本斯和伊丽莎白的三个孩子陆续出生,个个聪明可爱,生活每天都充满了阳光和欢笑。

幸运儿就是这样,人生就一个字——顺。这个「顺」字出现在艺术家的人生字典里,绝对算是个小概率事件。近的像卡拉瓦乔,no zuo no die,最后死在了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伦勃朗,「我的前半生」真的和鲁本斯有得拼,做啥成啥,稳稳人生大赢家;后半生也不知道倒了什么霉,做啥错啥,没一件顺心事,最后贫困中死去。远一点的,比如梵高,才华横溢又高产,却人人厌弃,惨兮兮死在破旧的小屋子里。就算是大名鼎鼎的毕加索,虽然有名又有利,但渣男的称号也是毋庸置疑的。鲁本斯呢,彻彻底底绅士一名,对感情忠贞,对朋友忠诚,对事业投入,而且情趣高雅,品味卓然,作息规律,无任何不良嗜好,百分百完美先生。

说回正题,惬意的生活,放松的心情,让鲁本斯充满了创作热情,他将义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和尼德兰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充满动感的画风,这正是代表著健康和正能量的巴洛克风格(与之相对的是病态巴洛克风格,可参考布歇老师的作品),鲁本斯是巴洛克风格最杰出的代表,没有之一。

照镜的维纳斯,1615,伦敦瓦勒斯博物馆

丰满健硕的裸体是鲁本斯的标志性产品,女性美丽的面庞承袭了提香(也是很有幸福感的人生)的细腻又增加了健康元素,在鲁本斯看来微胖甚或丰腴才是美,乐观、开朗、健康、幸福,构成了鲁本斯画中人物的性格。

狩猎回来的黛安娜,1615,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德国

这幅画中,右侧那位望向画外的蓝衣女子似乎比主角黛安娜更吸引人的注意,她正是画家的妻子伊丽莎白,画家表达爱意的传统方式就是将爱人入画,当然了表达恨意也是如此,只是对于鲁本斯来说,一生都是充满爱和阳光,所有的画面都是喜悦和美好。

西蒙将军和伊芙格尼公主,1615,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

这幅画取材自《十日谈》,讲的是塞浦路子的儿子西蒙虽然外貌英俊,但智商很低,学习成绩超差。父亲嫌弃他,把他扔到了村子里去做农夫。有一天西蒙在林子里瞎逛的时候看到了正在酣睡的伊芙格尼公主,惊为天人。为了迎娶白富美,西蒙发愤图强,脑袋突然就开了窍,智商一路飙升,最后终于登上人生巅峰,抱得美人归。画中的西蒙真算不上多英俊,但公主和侍女的细腻肉体和华丽的背景,前景中的猴子和堆砌著的鲜美水果,都充分展示了鲁本斯的超群绘画才能。

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品,自然是下面这幅。

掠夺硫西波斯的女儿们,1617,慕尼黑老绘画馆

这幅鼎鼎大名的作品,即便你不知道出自鲁本斯之手,至少是很熟悉吧。任何介绍西方古典绘画的资料里几乎都有它。故事讲的是宙斯与丽达所生的一对孪生子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劫夺琉西波斯国王两个女儿的故事。图中四人两马正反缠结而上,健壮的骏马和被荷尔蒙蒙蔽了心智的希腊英雄,与两具美好的女性裸体猛烈地纠缠,女性的抗拒和男性的强迫,加剧了画面的张力和戏剧感,明快的色调让这个颇为暴力的故事变得浪漫起来,增添了爱情氛围。 画面中的地平线被设置到低点的位置,扩大了这组人物的画面占比,加强了画面的气势。画家通过对人体运动和对爱情追逐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力的热爱。

这个故事可没有这么欢乐,虽然抢亲成功,但是两位公主的未婚夫们没有放过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终于逮到机会干掉了哥哥卡斯托耳,弟弟悲痛欲绝,最后宙斯讲他俩变成了双子座,从此不再分离。

杨.勃鲁盖尔一家,1613-1615,伦敦科泰尔德大学画廊

为贵族和皇室画肖像是赚钱,为家人和朋友画肖像则是爱好。人缘极佳的鲁本斯为朋友们画过很多肖像画。这幅全家福展现了夫妻和睦,儿女可爱的温馨场面,妻子轻轻依偎于丈夫的臂弯,一手拉著女孩,一手搂著男孩,展示了女主人贤妻良母的品质。男主人微侧的头,脸上带著温柔的微笑,让人觉得这是个温良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女孩面向哥哥,带著仰慕的眼神,哥哥则一手搭著母亲,另一手拽著自己的披风,说明孩子正处在需要父母的保护和自我独立的过度阶段。全家都是淡然而温馨的姿态,身上的华丽服饰则显示了富裕和安稳的生活景况。

这幅画中的男主人杨.勃鲁尔盖也是一名画家,勃鲁盖尔父子在西方古典绘画史中是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人物。不过他的父亲老勃鲁盖尔在艺术上的价值更胜一筹,比如下面这幅《农民婚礼》,相信大家耳熟能详。

农民婚礼,彼得.勃鲁盖尔,1566-1569,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是不是觉得鲁本斯的成功太简单了,义大利贵族的流量支持,西班牙王室的背书,回到老家安特卫普这个二线城市,还能保持日进斗金的战斗力。其实每个人成功人士的辉煌战绩背后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缺一不可。鲁本斯的成功就和他回到安特卫普的时机紧密相关。佛兰德斯(安特卫普属于佛兰德斯的一个城市)和当时被西班牙统治的荷兰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西班牙和荷兰两国在1609年到1621年达成了停战协议,大家都需要休养生息。于是佛兰德斯需要大量艺术家来为战争时期受损的建筑,尤其是教堂,进行装修和改造。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的十年里,多半时间都是在绘制教堂的祭坛画。

基督升架,1610-1611,安特卫普大教堂

这幅画里,鲁本斯设计了一个左上角到右下角展开的对角线构图。托起耶稣和十字架的男人们身体异常健壮,鼓起的肌肉显示了他们正在竭尽全力去托起沉重的耶稣和十字架,相对瘦弱苍白的耶稣想来并不重,沉重的是他背后那具十字架和人们心中的信仰。整个画面一如既往地展现了戏剧性的冲突和激情,即便是这样悲伤的主题,鲁本斯仍然突出了光的力量,那就是画面中心的耶稣,鲜艳的色彩冲淡了主题的悲剧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