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成三翼面可以,但意义不大

鸭翼的作用主要有两种,配平和耦合。配平也是水平尾翼的功能,但是鸭翼的力矩更大,效果更好,并且还是正升力配平。所以一般鸭翼战斗机,大多是取消水平尾翼,使用鸭翼三角翼的布局方式,毕竟已经有更好替代手段。

如果枭龙是打算采用改成鸭翼三角翼,那么还不如重新设计一架飞机实在,气动布局是飞机的基础设计,包括结构、配重、飞控等等都要改。如此大幅度改动,还不如直接重新设计吧,毕竟这个工作量弄下来,改出的还是四代机。

但如果稍微改一下,前面加对小鸭翼,变成三翼面的话,那么问题不大。毕竟已经有两个现成的案例,一个是苏-30,另一个F-15ACTIV。

苏-27前机身如天鹅般突出,导致俯仰力矩过大,平尾配平压力过大,特别是超音速机动影响很大。所以T-10M改进项目上加了对小鸭翼,利用鸭翼的强大配平能力去解放平尾,这一成果应用在苏-30MKI、苏-30SM等机型上。

F-15ACTIV是NASA主导的F-15高机动试验型,除了加对小鸭翼外,还采用矢量发动机。他的小鸭翼是直接拿F/A-18的尾翼经过修改后装上去。

但是三翼面布局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弊端。前面加对小鸭翼会增加不少飞行阻力,同时会导致气动中心大幅度前移,不仅飞控要重新写,而且会导致影响飞机灵活性。此外,还有老生常谈的,增加雷达发射面,不利于隐身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毛子在苏-35S系列时,又改会传统布局,配平问题由矢量发动机帮忙控制。而美国的F-15ACTIV也就是玩玩,并没有实际应用。

所以如果平尾配平能力够,没必要设计三翼面。而另外一项优点,鸭翼涡流耦合改善大仰角性能方面,偏偏枭龙已经采用另外一种提升仰角性能的手法,那就是边条翼。

通过边条翼拉出的强劲边条涡流,冲击机翼上方,同样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大仰角飞行时增升能力,改善仰角性能。枭龙当初的边条翼是超七项目时,诺斯罗普·格鲁曼设计的,跟F/A-18大黄蜂同出一家,边条涡流非常显著。

所以枭龙如果改成三翼面就很尴尬,负面效果一个没拉下,但是作用不明显,这种情况下,改三翼面得不偿失。目前小巴准备枭龙 block 3版本,主要改进方向是在航电和发动机方面,已经确定使用主动相控阵的KJL-7A雷达,巴铁还想谈引进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发动机很有可能采用涡扇-13E,这样改进后可以说一只脚迈进三代半门槛。KJL-7A雷达相当不错,不仅对空距离达到170公里,远强于台湾F-16V上阉割的SABR雷达的130公里,而且是三面AESA发射阵面组合,搜索范围和广度非常大。


首先枭龙有没有加装鸭翼的可能,这首先取决于枭龙战机的投资方,也是最大的用户巴基斯坦俄需求,成飞作为合作方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最终决策还是看用户的需求。那么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枭龙加装鸭翼,在技术和成本上是否可行。

枭龙战机在正式研发之初,不仅有中美巴合作的佩刀2项目的技术成果为基础,在巴基斯坦作为投资方参与后,还有米格公司参与其中,为枭龙提供了外形设计。中巴两国关于枭龙战机的定位,进行过深入的讨论,成飞再气动布局规划最初就提出来鸭翼方案。但当时巴基斯坦出于成本,以及对中方技术能力的怀疑,只想用枭龙替换已经过时的歼七,对成飞提出的任何会增加成本的建议都持否定态度。

枭龙战机不仅装备巴基斯坦空军,而且还准备用来冲击国际低端三代机市场,中航工业还想用枭龙战机拿到中国空军的订单,所以中方提出的方案技术含量更高。而且中国作为战机出口国,有著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如果按照巴基斯坦的要求,枭龙战机的未来市场定位会非常尴尬。但巴基斯坦不仅是投资方,还是当时的唯一用户,有著丰富实战经验的巴基斯坦空军,对自己好点实战经验非常自负,不肯过多采纳中方的建议,最终巴方的意见占了上风。

否定了成飞提出的鸭翼布局方案,枭龙选择的米格公司的小边条翼,为战机提供额外的升力。其实边条翼可以看做简易鸭翼,不论边条翼的位置与作用,与鸭翼的位置与作用基本相同,这样带边条翼的枭龙战机就具备换装鸭翼的基础,只需要取消边条翼并增加鸭翼,整体气动布局不用做根本性修改。不论是技术难度与成本控制风险都很小。

枭龙04号机也就是后来的枭龙2,按照成飞提出的建议,把小边条翼改为大边条翼,同时进行了气动布局的修改。枭龙2采用的大边条翼以及对气动布局的优化,使枭龙战机以后加装鸭翼更为方便快捷,工作量进一步减少,成本增加更容易接受,为枭龙带来的性能提升也更大。看印度光辉战机的机翼设计,机翼基本与进气道平齐,作为两侧进气的光辉战机,想要加装鸭翼就必须对整体气动布局做大幅度修改,机翼的位置、尺寸、面积都必须改变,否则鸭翼只能加装到进气道之前,这对于任何一款战机都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枭龙和光辉两款战机就不难看出,枭龙战机的气动布局本身,就具备换装鸭翼的先天条件,取消打边条翼就有足够的位置留给鸭翼,不会对进气口造成任何不良影响。鸭翼的近距耦合布局产生的涡流效应,可以让战机获得极大的升力,有效弥补发动机推力不足,提升战机的速度与敏捷性,这些效果在歼十和歼二十上都得到了充分印证。

枭龙战机作为轻型低端机,出于成本与市场定位考虑,不可能用昂贵的矢量喷口发动机,鸭翼是枭龙提升空战敏捷性的最佳方案,甚至是唯一的可行方案。空战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让枭龙摆脱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场定位,鸭翼版枭龙结合之前的枭龙1、枭龙2,可以涵盖相当宽泛的市场价格区间,枭龙战机自身就具有高中低档可供用户选择。根据网上透露的消息,枭龙3作为准隐身战机的可能性极大,鸭翼已经在歼二十上得到应用,不仅没有破坏隐身布局,还为没有矢量喷口发动机的歼二十带来了极大性能提升,所以枭龙改进型加装鸭翼不仅可行,而且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性能最大提升。

图一、枭龙战机下视图,取消现有的打边条翼,就梦获得安装鸭翼的足够理想位置,不会对进气道产生影响,更不会大幅度修改整体气动布局。

图二、印度航展展示的光顾战机全动鸭翼模型,由于大三角翼已经到了进气口边缘,鸭翼只能设计在进气口前面,全动鸭翼会扰乱进气口前方的气流,这样的设计根本不可行,除非大幅度修改整体气动布局。

图三、网路流传的准隐身枭龙3,如果带上鸭翼性能指标就大幅度提高了。


成飞有鸭式气动布局经验,但是还没到丰富的程度,距离「很丰富」就更远了。

想把枭龙改鸭翼,纯属吃饱了撑得慌。

气动外形大改,就是重新设计一架飞机。即使说是改的,估计也没人能认出来。

美国诺思罗普公司根据F-5改进的YF-17,后来最终改成了F-18,也没什么⊙?⊙?有人看出来。

苏联的米格-29最初就是米格-25的样子。现在一点都看不出来。

另外关于成飞冠以洛马的讨论。说成飞洛马,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历数洛克希德设计的飞机外形和气动布局,有双机身的P-38,亚音速侧进气(带附面层隔板)的P-80,超音速的F-104,隐身飞机F-117,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SR-71,大力神运输机C-130,喷气式客机L-1100三星,隐身战斗机F-22,F-35。除了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没有外形重样的。

再看成飞,枭龙是有偿咨询了米格,(表示不是合作,是雇佣)。歼十和以色列说不清道不明的。只有歼20,可以和歼九的气动外形相似。满打满算不到两个气动布局外形。顶多相当于洛克希德下面的一个分部。整个中航集团都比不上洛马。更别说成飞一个工厂了


没有可能。

一架战斗机的气动布局由翼面构成,常见的翼面设计包括鸭翼、主翼、平尾和垂尾。不同位置的翼面有不同的作用,共同决定飞机的飞行性能和姿态。

由于翼面都属于不可变动部分,因此在对战斗机改进过程中,很少有去改动气动布局的。如果要这么改的话,飞机几乎算是重新设计,要重新做风洞试验,工作量会非常大。

改动一架飞机的气动布局,尤其是给没有鸭翼的战斗机增加一堆鸭翼,印象中只有F-15这么试过。1990年,一架假装一对鸭翼的F-15验证机试飞成功。该机主要用于验证短距起降及高机动性。

不过该机终究只是一款验证机,虽然证明鸭翼对飞机机动性能确实有很大提高。但是,美国空军认为,超视距打击已经成为空中作战方式,没有必要再在机动性能上下功夫,所以试飞之后就没了下文。

说回到枭龙,该机终究只是一款三代机,目前来说很符合巴基斯坦的需求。而且该机的最新改进批次装备了相控阵雷达,超视距打击能力已经达到三代机中期水平。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再去发展一款鸭翼版,一来客户没有需求,二来实际用处也不大。

而且,加装鸭翼带来机动性提升,可能还低消不了结构增重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个风险实在太多,得不偿失。


枭龙加上鸭翼的想法,你比印度的LCA加鸭翼还要奇葩!

LCA加鸭翼,有些幻影2000向阵风进化的趋势,只能说是趋势。印度的LCA外形就是来自达索公司,都算是三代机,加个鸭翼,糊弄阿三玩儿呗,反正阿三有钱,法国人又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给钱就是上帝,阿三喜欢怎么玩儿,浪漫法国人陪著。

枭龙不一样,巴基斯坦更认识的是叫超7,也就是米格21中国仿制到改进成歼7,人们还喜欢叫七爷。当年,巴基斯坦和盟国美国出现隔阂,美国禁运了F16AB,七爷用铁翼护卫了巴铁的天空。super7经过了几经反复,和美国格鲁曼,英国罗罗,俄罗斯米格很多公司讨论参与过的项目,当然以成飞为中心,觉得成飞有技术就可以加上,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战斗机是武器,武器是为战斗而生,而不是为了武器而武器,又不是过家家。三翼面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而三翼面应该是沈飞要强一些,当然两个企业是一家,但各有所长。

你知道加鸭翼为什么?一是为灵活,而是为动力。枭龙足够灵活,动力足够用,何必要加鸭翼,画蛇添足呢?想像可以天马行空,对你进行鼓励,行动需要严谨,是对自己的永远鞭策!


我是戴钢盔的ZZZ。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我认为基本上没有。

首先,战斗机的外型是由战术构想、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的。枭龙战斗机是根据巴基斯坦面对的主要空中威胁、作战体系、承担的主要作战任务、发动机水平以及成飞的技术水平综合决定的。

其次,战斗机的外型是经过大量的试验最终确定的。苏27的外形是世界公认三代机中最完美无缺的外形,得到这个称号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风洞吹出来的,任何轻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飞机的性能,枭龙的情况也是一样。

第三,丰富的鸭翼气动经验并不能包打天下。正象我前面说的,战斗机外型是由多方面综合因素决定的,鸭翼适合歼20,但不一定适合枭龙。所以,在业内有「飞机是吹出来的」和「外形漂亮的飞机也一定是性能优良的飞机」的说法。

第四,如果一定要用鸭翼,等于重新设计新飞机。一定要用,与之相对应的飞机外形、战术设定、作战体系中的位置、主要功能等都要进行调整,以适应鸭翼,同时所有的内部设置都要适应已有的机体,所以等于甚至超过重新设计一架新的战斗机。


一款战斗机的设计和布局,需要取决许多方面的因素,如任务特性及国家的战略需求等全面衡量。网上有很多关于枭龙战斗机改鸭翼的讨论,其实一台战斗机,只要改装一个小部位,就会改变原有的设计布局以及它的任务特性;所以鸭翼技术不一定非要在枭龙战斗机上使用不可。


对枭龙来说,最好的鸭翼是在别的飞机身上


你给个自行车装上电磁悬挂它还是个自行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