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成三翼面可以,但意義不大

鴨翼的作用主要有兩種,配平和耦合。配平也是水平尾翼的功能,但是鴨翼的力矩更大,效果更好,並且還是正升力配平。所以一般鴨翼戰鬥機,大多是取消水平尾翼,使用鴨翼三角翼的佈局方式,畢竟已經有更好替代手段。

如果梟龍是打算採用改成鴨翼三角翼,那麼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架飛機實在,氣動佈局是飛機的基礎設計,包括結構、配重、飛控等等都要改。如此大幅度改動,還不如直接重新設計吧,畢竟這個工作量弄下來,改出的還是四代機。

但如果稍微改一下,前面加對小鴨翼,變成三翼面的話,那麼問題不大。畢竟已經有兩個現成的案例,一個是蘇-30,另一個F-15ACTIV。

蘇-27前機身如天鵝般突出,導致俯仰力矩過大,平尾配平壓力過大,特別是超音速機動影響很大。所以T-10M改進項目上加了對小鴨翼,利用鴨翼的強大配平能力去解放平尾,這一成果應用在蘇-30MKI、蘇-30SM等機型上。

F-15ACTIV是NASA主導的F-15高機動試驗型,除了加對小鴨翼外,還採用矢量發動機。他的小鴨翼是直接拿F/A-18的尾翼經過修改後裝上去。

但是三翼面佈局並非只有好處,沒有弊端。前面加對小鴨翼會增加不少飛行阻力,同時會導致氣動中心大幅度前移,不僅飛控要重新寫,而且會導致影響飛機靈活性。此外,還有老生常談的,增加雷達發射面,不利於隱身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毛子在蘇-35S系列時,又改會傳統佈局,配平問題由矢量發動機幫忙控制。而美國的F-15ACTIV也就是玩玩,並沒有實際應用。

所以如果平尾配平能力夠,沒必要設計三翼面。而另外一項優點,鴨翼渦流耦合改善大仰角性能方面,偏偏梟龍已經採用另外一種提升仰角性能的手法,那就是邊條翼。

通過邊條翼拉出的強勁邊條渦流,衝擊機翼上方,同樣可以起到非常明顯的大仰角飛行時增升能力,改善仰角性能。梟龍當初的邊條翼是超七項目時,諾斯羅普·格魯曼設計的,跟F/A-18大黃蜂同出一家,邊條渦流非常顯著。

所以梟龍如果改成三翼面就很尷尬,負面效果一個沒拉下,但是作用不明顯,這種情況下,改三翼面得不償失。目前小巴準備梟龍 block 3版本,主要改進方向是在航電和發動機方面,已經確定使用主動相控陣的KJL-7A雷達,巴鐵還想談引進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很有可能採用渦扇-13E,這樣改進後可以說一隻腳邁進三代半門檻。KJL-7A雷達相當不錯,不僅對空距離達到170公里,遠強於臺灣F-16V上閹割的SABR雷達的130公里,而且是三面AESA發射陣面組合,搜索範圍和廣度非常大。


首先梟龍有沒有加裝鴨翼的可能,這首先取決於梟龍戰機的投資方,也是最大的用戶巴基斯坦俄需求,成飛作為合作方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最終決策還是看用戶的需求。那麼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梟龍加裝鴨翼,在技術和成本上是否可行。

梟龍戰機在正式研發之初,不僅有中美巴合作的佩刀2項目的技術成果為基礎,在巴基斯坦作為投資方參與後,還有米格公司參與其中,為梟龍提供了外形設計。中巴兩國關於梟龍戰機的定位,進行過深入的討論,成飛再氣動佈局規劃最初就提出來鴨翼方案。但當時巴基斯坦出於成本,以及對中方技術能力的懷疑,只想用梟龍替換已經過時的殲七,對成飛提出的任何會增加成本的建議都持否定態度。

梟龍戰機不僅裝備巴基斯坦空軍,而且還準備用來衝擊國際低端三代機市場,中航工業還想用梟龍戰機拿到中國空軍的訂單,所以中方提出的方案技術含量更高。而且中國作為戰機出口國,有著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如果按照巴基斯坦的要求,梟龍戰機的未來市場定位會非常尷尬。但巴基斯坦不僅是投資方,還是當時的唯一用戶,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巴基斯坦空軍,對自己好點實戰經驗非常自負,不肯過多採納中方的建議,最終巴方的意見佔了上風。

否定了成飛提出的鴨翼佈局方案,梟龍選擇的米格公司的小邊條翼,為戰機提供額外的升力。其實邊條翼可以看做簡易鴨翼,不論邊條翼的位置與作用,與鴨翼的位置與作用基本相同,這樣帶邊條翼的梟龍戰機就具備換裝鴨翼的基礎,只需要取消邊條翼並增加鴨翼,整體氣動佈局不用做根本性修改。不論是技術難度與成本控制風險都很小。

梟龍04號機也就是後來的梟龍2,按照成飛提出的建議,把小邊條翼改為大邊條翼,同時進行了氣動佈局的修改。梟龍2採用的大邊條翼以及對氣動佈局的優化,使梟龍戰機以後加裝鴨翼更為方便快捷,工作量進一步減少,成本增加更容易接受,為梟龍帶來的性能提升也更大。看印度光輝戰機的機翼設計,機翼基本與進氣道平齊,作為兩側進氣的光輝戰機,想要加裝鴨翼就必須對整體氣動佈局做大幅度修改,機翼的位置、尺寸、面積都必須改變,否則鴨翼只能加裝到進氣道之前,這對於任何一款戰機都是不能接受的。

對於梟龍和光輝兩款戰機就不難看出,梟龍戰機的氣動佈局本身,就具備換裝鴨翼的先天條件,取消打邊條翼就有足夠的位置留給鴨翼,不會對進氣口造成任何不良影響。鴨翼的近距耦合佈局產生的渦流效應,可以讓戰機獲得極大的升力,有效彌補發動機推力不足,提升戰機的速度與敏捷性,這些效果在殲十和殲二十上都得到了充分印證。

梟龍戰機作為輕型低端機,出於成本與市場定位考慮,不可能用昂貴的矢量噴口發動機,鴨翼是梟龍提升空戰敏捷性的最佳方案,甚至是唯一的可行方案。空戰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讓梟龍擺脫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場定位,鴨翼版梟龍結合之前的梟龍1、梟龍2,可以涵蓋相當寬泛的市場價格區間,梟龍戰機自身就具有高中低檔可供用戶選擇。根據網上透露的消息,梟龍3作為準隱身戰機的可能性極大,鴨翼已經在殲二十上得到應用,不僅沒有破壞隱身佈局,還為沒有矢量噴口發動機的殲二十帶來了極大性能提升,所以梟龍改進型加裝鴨翼不僅可行,而且是以最小代價獲得性能最大提升。

圖一、梟龍戰機下視圖,取消現有的打邊條翼,就夢獲得安裝鴨翼的足夠理想位置,不會對進氣道產生影響,更不會大幅度修改整體氣動佈局。

圖二、印度航展展示的光顧戰機全動鴨翼模型,由於大三角翼已經到了進氣口邊緣,鴨翼只能設計在進氣口前面,全動鴨翼會擾亂進氣口前方的氣流,這樣的設計根本不可行,除非大幅度修改整體氣動佈局。

圖三、網路流傳的準隱身梟龍3,如果帶上鴨翼性能指標就大幅度提高了。


成飛有鴨式氣動佈局經驗,但是還沒到豐富的程度,距離「很豐富」就更遠了。

想把梟龍改鴨翼,純屬喫飽了撐得慌。

氣動外形大改,就是重新設計一架飛機。即使說是改的,估計也沒人能認出來。

美國諾思羅普公司根據F-5改進的YF-17,後來最終改成了F-18,也沒什麼⊙?⊙?有人看出來。

蘇聯的米格-29最初就是米格-25的樣子。現在一點都看不出來。

另外關於成飛冠以洛馬的討論。說成飛洛馬,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曆數洛克希德設計的飛機外形和氣動佈局,有雙機身的P-38,亞音速側進氣(帶附面層隔板)的P-80,超音速的F-104,隱身飛機F-117,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SR-71,大力神運輸機C-130,噴氣式客機L-1100三星,隱身戰鬥機F-22,F-35。除了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沒有外形重樣的。

再看成飛,梟龍是有償諮詢了米格,(表示不是合作,是僱傭)。殲十和以色列說不清道不明的。只有殲20,可以和殲九的氣動外形相似。滿打滿算不到兩個氣動佈局外形。頂多相當於洛克希德下面的一個分部。整個中航集團都比不上洛馬。更別說成飛一個工廠了


沒有可能。

一架戰鬥機的氣動佈局由翼面構成,常見的翼面設計包括鴨翼、主翼、平尾和垂尾。不同位置的翼面有不同的作用,共同決定飛機的飛行性能和姿態。

由於翼面都屬於不可變動部分,因此在對戰鬥機改進過程中,很少有去改動氣動佈局的。如果要這麼改的話,飛機幾乎算是重新設計,要重新做風洞試驗,工作量會非常大。

改動一架飛機的氣動佈局,尤其是給沒有鴨翼的戰鬥機增加一堆鴨翼,印象中只有F-15這麼試過。1990年,一架假裝一對鴨翼的F-15驗證機試飛成功。該機主要用於驗證短距起降及高機動性。

不過該機終究只是一款驗證機,雖然證明鴨翼對飛機機動性能確實有很大提高。但是,美國空軍認為,超視距打擊已經成為空中作戰方式,沒有必要再在機動性能上下功夫,所以試飛之後就沒了下文。

說回到梟龍,該機終究只是一款三代機,目前來說很符合巴基斯坦的需求。而且該機的最新改進批次裝備了相控陣雷達,超視距打擊能力已經達到三代機中期水平。這個時候,沒有必要再去發展一款鴨翼版,一來客戶沒有需求,二來實際用處也不大。

而且,加裝鴨翼帶來機動性提升,可能還低消不了結構增重帶來的負面效應。這個風險實在太多,得不償失。


梟龍加上鴨翼的想法,你比印度的LCA加鴨翼還要奇葩!

LCA加鴨翼,有些幻影2000向陣風進化的趨勢,只能說是趨勢。印度的LCA外形就是來自達索公司,都算是三代機,加個鴨翼,糊弄阿三玩兒唄,反正阿三有錢,法國人又喜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給錢就是上帝,阿三喜歡怎麼玩兒,浪漫法國人陪著。

梟龍不一樣,巴基斯坦更認識的是叫超7,也就是米格21中國仿製到改進成殲7,人們還喜歡叫七爺。當年,巴基斯坦和盟國美國出現隔閡,美國禁運了F16AB,七爺用鐵翼護衛了巴鐵的天空。super7經過了幾經反覆,和美國格魯曼,英國羅羅,俄羅斯米格很多公司討論參與過的項目,當然以成飛為中心,覺得成飛有技術就可以加上,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戰鬥機是武器,武器是為戰鬥而生,而不是為了武器而武器,又不是過家家。三翼面本身就是個麻煩事兒,而三翼面應該是沈飛要強一些,當然兩個企業是一家,但各有所長。

你知道加鴨翼為什麼?一是為靈活,而是為動力。梟龍足夠靈活,動力足夠用,何必要加鴨翼,畫蛇添足呢?想像可以天馬行空,對你進行鼓勵,行動需要嚴謹,是對自己的永遠鞭策!


我是戴鋼盔的ZZZ。這種可能性有沒有呢?我認為基本上沒有。

首先,戰鬥機的外型是由戰術構想、技術水平等因素綜合決定的。梟龍戰鬥機是根據巴基斯坦面對的主要空中威脅、作戰體系、承擔的主要作戰任務、發動機水平以及成飛的技術水平綜合決定的。

其次,戰鬥機的外型是經過大量的試驗最終確定的。蘇27的外形是世界公認三代機中最完美無缺的外形,得到這個稱號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的風洞吹出來的,任何輕微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飛機的性能,梟龍的情況也是一樣。

第三,豐富的鴨翼氣動經驗並不能包打天下。正象我前面說的,戰鬥機外型是由多方面綜合因素決定的,鴨翼適合殲20,但不一定適合梟龍。所以,在業內有「飛機是吹出來的」和「外形漂亮的飛機也一定是性能優良的飛機」的說法。

第四,如果一定要用鴨翼,等於重新設計新飛機。一定要用,與之相對應的飛機外形、戰術設定、作戰體系中的位置、主要功能等都要進行調整,以適應鴨翼,同時所有的內部設置都要適應已有的機體,所以等於甚至超過重新設計一架新的戰鬥機。


一款戰鬥機的設計和佈局,需要取決許多方面的因素,如任務特性及國家的戰略需求等全面衡量。網上有很多關於梟龍戰鬥機改鴨翼的討論,其實一臺戰鬥機,只要改裝一個小部位,就會改變原有的設計佈局以及它的任務特性;所以鴨翼技術不一定非要在梟龍戰鬥機上使用不可。


對梟龍來說,最好的鴨翼是在別的飛機身上


你給個自行車裝上電磁懸掛它還是個自行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