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邀请!

《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两部童话故事,谁的文学价值高?我想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奶奶级人物,我为儿、孙两代都读过这两本童话故事。我认为:

这两部不朽的童话巨著,不好以文学价值谁高来判断。原因如下:

我教过儿子、孙子,他俩偏爱《格林童话》。一是因这部书总是有好人与坏人之分,故事多从困难或不幸开始,经过一番曲折,好人最终战胜坏人,有好的结局。二是作者鲜明的善恶观,能够充分打动和感染孩子,达到了孩子的预期愿望。三是写法看门见山,情节紧凑,紧扣小孩心弦。比如,《小红帽》《狼和七只小羊》等。四是可以以故事进行扮演游戏,趣味无穷。

孙女小时候偏爱《安徒生童话》,作者对故事的场景、人物的描述手法细腻而精巧,孙女常常会为丑小鸭被人欺负而感到不平和难过,又为她最终成为白天鹅而破涕为笑。

在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受到寒冷和饥饿的折磨时,更是止不住伤心流泪,可见一是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二来培养了孩子阅读领悟能力及同情心。

我的体会:在我家,男孩偏爱《格林童话》,女孩偏爱《安徒生童话》。

个人觉得,不需要去刻意比较哪个童话的文学价值,重点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并通过阅读逐步建立正确的善恶观以及对弱者富于同情心。这两点更有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育儿有所帮助。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二者都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化童话剧作。对二者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我而言,还是《安徒生童话》的价值更高一点,以下是个人看法。

《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搜集编写的德国民间文学,也就是说文中的故事多是民间传说。

这也就让《格林童话》具备了一向而来的传统特色,也就是——简单。故事情节简单,描写手法简单,传递的情感也比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格林童话》的开头基本都是一样的「很久很久以前……」、「从前……」,最后大多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快乐幸福的日子。」这样简单的结构,让我们一目了然就能看到故事的本质,那泾渭分明地善恶观,正是自古以来,先民们对社会的判断在传说中的体现。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据悉,故事的情节多由作者自己创造。

也就是说,相较于《格林童话》「领养长大的孩子」而言,安徒生童话中则是「真真切切由自己生出来的」,所以,安徒生童话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更具体化也更复杂化。我们读《安徒生童话》,不难从其中看到当时社会的影子,那就是作者在细心观察社会后,文字化的一种表达,含有对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社会的控诉,对真善美的赞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因为《安徒生童话》是由作者自己创作,所以针对性也更明显一些,那就是——为了孩子。

也就是说,《安徒生童话》,更贴近于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水平,而《格林童话》则过于泛化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

探寻文学基于生活的乐趣,体悟文字的魅力。 关注「如风书屋」,我们一起谈天说地。


谢谢邀请。

这真是个两难的问题,一看到《安徒生童话》,现将仿佛出了那个让人心疼不已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没卖掉一根火柴,她一天没吃东西,又冷又饿,她擦亮了一根火柴,第一根火柴,看见了香喷喷的烤鹅,第二根擦亮,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第三根擦亮看见了久违的外婆,她想让外婆留在身边,擦亮了整把火柴。小女孩就这样在圣诞夜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看到《格林童话》,仿佛就看到了那只齐丑无比的小鸭混在鸡群中的不易。它不被小鸡们认可,就连鸡妈妈也懒得搭理它。它被小鸡们孤立,毛被啄了,眼被啄流血了,它咋都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但它已久坚强的活著,突然有一天,它发现了天边飞的大雁,它时那么的渴望自己和他们一样飞上蓝天,就在它起飞的那一刻它成功了。愿来它是一只天鹅,怪不得鸡群那么排斥它。

两本童话书都滋养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若说哪本成就更高,只能说《安徒生童话》是自创,《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充满哲理,语言优美,而且博采众长,这无可厚非。安徒生在童话王国世界的地位犹如武侠界的金庸古龙,泰山北斗。

但同样属于泰山北斗级别的格林童话呢?我认为,格林童话贵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原始风味。格林童话原本的名字是《德国家庭童话故事集》,是格林兄弟对民间童话经行一番整理后发表的童话集,它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德国当地的民间传说,而民间传说往往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民风的缩影,从中可以到当地历史书所记载不到的很多东西,我觉得这一点是安徒生童话难以超越的。

安徒生童话相比较格林童话而言,被作者修饰得过于唯美,带有理想主义精神,但这是基于现实做出的作者个人的理想,但《格林童话》更像一本历史书,静静地诉说著尘封的、神秘的、晦涩的,甚至带有点黑暗的过去,《安徒生童话》犹如小美人鱼飞升后瑰丽的云彩,而《格林童话》犹如小红帽外婆家地窖底下埋藏的故事书,各有优劣,不过对于喜爱现实题材的我来说,我更喜爱《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那一个文学价值高?

这个还真把人难住了。

这就好比问《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一个文学价值高?

这个很难回答,有的人就喜欢前者有的人就喜欢后者。

很多人两个都喜欢。

不能取舍。

只能说,两个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王烨艺述汇


各有优点。

你的左手好还是右手好。

欧洲文学…


什么是文学价值?是经作家或作者的辛勤劳动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对人们生存,生产,生活起到的作用大小。《格林童话》又可称《格林兄弟童话》。是德国作家格林兄弟出于对德国民间文学的热爱,成年累月收集民间世代流传的童话,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一1815年)。这些童话反映了人的丰富想像力,优美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其中"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是全世界儿童喜爱的作品。1857年出最后一版全集共有216篇故事。安徒生,丹麦作家。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大克劳思和小克劳思","豌豆上的公主"等故事1835年出版后又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一卷。第二卷于1842年完成。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话到今天还为世界众多成年人和儿童传诵,被译成80多种语言文字。中国1919年就在《新青年》一月号上刊载了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1942年后陆续有了各种译文版本。解放后,叶君健直接从丹麦文的《安徒生童话》译成中文,从1955,1958,1978年分多次出版了《安徒生童话选集》。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创作出版相差二十多年。要谈它们的文学价值真是难分伯仲!可以说格林兄弟事实上是对世界民间文学研究的总结和大成。他们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著重故事本身的情节,包括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及语言的使用,这种创作方法在当时是"革命的",独有创见的,为后来的童话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这个启示在他们去世二十多年后,在丹麦作家安徒生身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童话创作跨入一个新时代。他从自身体验的现实生活中「创造"童话,不再是民间故事的复述,而是我们现在所喜爱的,具有独特想像、对人生有独特见解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童话",如《海的女儿》。安徒生所创作的童话是从民间故事中蜕变出来的,独树一枝,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品种。它既有著与格林兄弟大相径庭的特点,又为儿童文学开创了自由驰骋的一块天地。正因为有了格林兄弟和安徒生在上一世纪为童话,儿童文学奠定的基础才可能有了现在童话,儿童文学的发展。他们都是在世界童话创作史上不可遗忘的里程碑。


《安徒生童话》的文学价值最高,语言优美,思想性强。《格林童话》本身是成年暗黑童话,有恋尸癖的倾向,不过美化了。


谢谢邀请,真是个有趣的问题。

打个比方,安徒生童话更象一只白天鹅,更具有静态的审美特质,带著人性的温度和真诚。格林童话更象一只矫健的海鸥,飞的更自由随意,体现著智慧和生活的趣味。

安徒生童话更具有文学审美的高度,格林童话则侧重于读者的趣味性。


相对于文学而言,格林童话的存在价值是一种超越人类自身能力的智慧体现,因而赢得了世界一致的赞美宣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