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去学唱歌最主要的目的应该都是想要让歌唱得更好听对吧?但是往往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很多人都把目标搞错,都会认为自己唱歌不好听『只是因为发声方式不好』。但是说真的,发声方式虽然会直接影响声音的悦耳程度,但绝对不是唱歌好不好听的重要关键。今天就跟大家来说说,除了发声之外,会更加直接影响你唱歌好不好听的条件。

1.音准和拍子

音准和拍子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元素。音如果不准、拍子不准,旋律的建构就无法完整。如果没有了旋律就等同没有音乐,那怎么可能会是好听的演唱呢?许多人一味地追求发声技巧的精进,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音准跟拍子,这样一来根本是本末倒置,即便发声再好,也对歌唱没有任何帮助。我自己也是花了好多年的时间解决了自己音准跟拍子的问题之后,才开始解决发声方式的问题。而在我改变发声方式之前,就有很多人说喜欢听我唱歌。改变发声方式只是为了让自己唱得更轻松、更多元。

2.韵律

韵律是一个在音准及拍子改善之后,就应该进一步调整的事情。韵律感会直接影响到你乐句的线条。很多时候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他唱歌都没有起伏,其实很大的问题都是因为韵律感不好所造成的。韵律感简单来说就是在演唱的时候哪几个音要大声、小声、拉长、缩短的一种复杂组合的呈现。每一个人唱歌都会有自己的韵律感,而且每个人的韵律感都不尽相同,没有对错,但是必须要有。没有韵律感的歌唱就像是一滩死水,不可能会好听的。

3.语感

唱歌就像是在短短的3~4分钟当中说一个故事。要说一个好的故事,是要让听众有强烈的带入感的,而带入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渲染力,这种渲染力就来自一个人说故事的方式,就是我这里所指的语感,有些人称之为情感表达。而表达能力就像是一个开关,说故事的人必须主动地打开它。这点跟发声方式完全没有关系,发声方式再好也不表示语感会好,而语感好也并不表示发声方式好。著名的传奇歌手Billy Holiday就是最好的案例,在她声音状况最糟的时候仅仅只有一个八度的音域,但歌声却依旧能让听众为之动容。

之前我就很多次强调过,发声方式并不是歌唱进步的所有。发声方式良好确实能开发你使用声音的潜能,但是跟你最终唱歌好不好听是没有直接关连的。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再一次厘清这个重要的观念,如果你想要让唱歌变好听,『千万不能只在发声方式上做功课』,还有许多其他要注意的基本事项要多加精进。


延伸阅读

歌唱学习没有进展?!你可能踩到了这几个地雷!

想唱得更好?3个超简单却很少人做的学习重点!

别胡说了,只听歌不练习也能学唱歌?

普遍歌唱教学系统的通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