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献记载,我国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宛署杂技》载:「元旦拜年,作匾(扁)食。」清代的时候,这一习俗得到延续并固定下来。清史有关资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这说明在清代过年就已经开始吃饺子了。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年三十要吃素饺子,初五要吃肉饺子。

年三十吃素饺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的·。家家都有一本念的经,吃素饺子,以此来寄托新的一年里不要再招惹是非。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吃肉饺子,而包饺子又称为『捏小人嘴』,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