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1.1生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美人的生命是奇妙和美丽的。男人的伟岸,女人的婀娜,天生彼此吸引。少年的朦胧,青年的初开,壮年的欣赏,晚年的留恋,人生四季有爱。人不管是高矮胖瘦,是端庄秀丽,还是歪瓜裂枣,都各具特色,相互映衬著美。没有差别,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美。美是随人的审美观而定,欣赏是美的源泉,情人眼里出西施,全世界的孩子在母亲眼里都是特别的美。人,不要歧视他人,需要尊重和爱,因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美。

1.2人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生命是上帝的杰作?人的生命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心脏在左边,各器官排列位置固定,血管里都流著红色的液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整齐划一,是谁的杰作,是谁创造了人的生命?是上帝吗?有上帝吗?唯心论者认为有,唯物论者认为没有。但唯心论者不能证明有,因为暂时还未发现上帝的实体存在;唯物论者不能否定没有,因为唯物论者认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既然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上帝如果躲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也是发现不了的,因而也是不能否定上帝的存在。上帝是全知全能尽善尽美的化身,不管上帝是否有实体存在,上帝存在于人的心中,则是肯定的。

生命源自海洋?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源自大海,是从单细胞分裂而来。人不同于其他陆上动物,其他陆上动物没有盐可以生存,人不可以没有盐,而盐产自大海。因此,我相信大海是人类的故乡,大海对于人类多了一分亲情。

1.3人的生命具有奇妙的生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系统人的生命具有奇妙的生理结构。人体结构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各系统工作时互不干扰,合作时自动对接。消化系统负责食品的能量转换工作,呼吸系统负责氧动力生产,循环系统负责营养物质输送,泌尿系统负责垃圾处理,生殖系统负责生命复制,内分泌系统负责维护保养,运动系统负责外部事务,神经系统负责调度指挥。这里,要著重介绍一下内分泌系统,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等,几乎所有内分泌腺都没有分泌管(或者说人体还有许多未知的无形的管道),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物质直接进入血管和淋巴管,然后通过血液和淋巴液输送到全身。其工作十分的神秘,而且是在人睡著了的时候才开始工作,人不睡觉他不工作。别看他的工作貌似简单,只是给身体各个部位加一点「润滑油」(激素),其效果却十分的神奇,能让人恢复疲劳,恢复皮肤的光泽,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能调节人体各项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免疫力,防止病毒病菌侵入,起到对身体各器官的维护保养作用。内分泌系统提醒人们,为了您的健康,请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人的生命具有先进的内部控制系统。人体内部控制系统,它由中枢神经直接指挥,末梢神经反馈信息,构成一个短平快的只有三层次的蛛网式控制系统。平日里,控制系统实行无为而治,一旦遇到问题,通过末梢神经反馈到中枢神经,进行处置。胃空了,它会感觉饿,它会反射到神经中枢,想办法给胃进食;蚊子叮住皮肤咬了一口,痒了,通过末梢神经反馈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会命令手去拍打,或者喷点止痒的药水;人体某个器官有病,也会反馈到中枢神经,由中枢神经决定是否去看医生。人体控制系统,没有象人类社会那么多的等级,也没有人类社会那么多的矛盾,完全放手让属下(器官)工作,无为而治,弱控制。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从暴力控制开始,逐渐转到弱控制,现在已经进入到弱控制时代。人体内部控制系统的先进性,可供人们在完善社会控制系统时借鉴。

1.4生命似一团火,不要轻易被吹灭我们从人体生理结构了解到人体生理过程,人的生命犹如一团火,人的生命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持生命之火的燃烧(我们可以通过红外线夜视仪观察到,人体辐射相当于一支40瓦的灯泡)。我们应当注意合理的营养,以保障生命之火的燃料供应;我们应当注意充足的睡眠,及时对生命机器进行维护保养,让生命之火有节奏地燃烧;我们应当预防意外事故将生命之火浇灭,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长久。

生命是美丽的,但有时候又是十分脆弱的,生命之火,很容易被一些意外事故吹灭,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即要防止意外事故对生命的剥夺,也要防止因心理疾患而轻生。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不仅有同学朋友的情谊,我们还有骨肉亲情,手足亲情,我们活著不仅仅是为自己,也为他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人死掉了,个人的一切遭遇都带走了,即使过得不好,很艰难,都带走了,解脱了,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活著的至爱亲朋,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亲朋好友他们会悲伤,会长久地悲伤。所以说,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俗话说人生有三大不幸,是哪三大不幸?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失子。死者的不幸转移到生者,这种不幸是伴随终生的。因此,我们活著不能太自私,我们不仅是为自己活著,我们也是为他人活著。上世纪有一句话很流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句话是错误的,为自由,命与爱情都不要了,生命都没有了,爱情也随著生命离去了,自由还有意义吗?为自由而限制自由是正义的,为自己的自由而剥夺他人的自由是非正义的,为自由不顾生命是愚蠢的。得不到的东西,可以暂时放下,以后还有机会得到,不一定要用生命去换取。好死不如赖活,不为自己,也为亲人而活,为他人而活。我将那句话改一下: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自由我所爱,一个不能少。再用一句流行语:生命不重来,且行且珍惜。

2.自然2.1我们对自然知道多少记得读小学时上《自然》课,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空气流动形成风」、「水蒸汽凝结形成雨」。。。。。。做的第一个实验是「摩擦生电」。。。。。。后来,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丰富了我对大自然的知识。。。。。。再后来,我长大了,边工作,边学习,增加对大自然的认知。

人为什么喜欢仰望星空?为什么喜欢看日全食、月全食?为什么喜欢看流星?皆因人们对宇宙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而寂静的夜晚,给人观察和静思的机会。

夜,星星眨著眼睛,不见鹊桥,不见牛郎和织女,感觉寂寞也是一种美。(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不然,读不好书)

人们想要星际旅行,幻想著如何跨越茫茫宇宙,如何穿过虫洞,如何让星星点灯。

宇宙有著无穷的奥秘。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和物质波构成,同处一个电磁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呈量子化现象,因而可以解释,我们用手机可以跟千里之外的人通话和见面,我们可以同步收视宇宙飞船拍摄到的外景,可以接受到星际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远在天边,近在咫尺。

我们曾经以为,世界尽收我们的眼底,世界再也没有什么奥秘。其实,我们犹如井底之蛙,只看见头顶的一片天空,还有大片大片的天空我们看不到。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能看见的物质,只占物质总量的百分之四,还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暗物质,还有百分之七十四的暗能量,我们暂时看不到。宇宙的成因还是一个未知的谜底,科学家有各种各样的假说,有宇宙爆炸说,说宇宙爆炸后,一分为二,相背而行,渐行渐远,我们彼此看到的宇宙,都是镜像宇宙。宇宙没有尽头,人类的好奇心没有尽头,人类探究宇宙奥秘的行动没有完结。

地球有茵茵草地,有各种各样的花朵,有低矮的灌木丛,有高大的乔木,有原始森林,有高耸入云的山脉,有玉带般的河流和浩渺的大海。

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森林的地方就有动物,有天空的地方就有飞鸟。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们的体内。比如我们晚上睡觉踢被子了,肚子著凉了,会腹泻。为什么会腹泻?因为菌群失调,有害的和有益的菌群在我们的体内维持平衡,一旦失去恒温,让某一类有害的菌群坐大,就可能引起病变。因此,它们都是古怪精灵,人们得小心提防。

地球上大大小小的生命的精灵,出神入化,各怀绝技。比如鸟和鱼,它们在空中和水中有著比人更大的自由;比如蜜蜂,它的六角形蜂房,其合理的结构,让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师惊叹不已;比如蜘蛛织网,无需原材料,无需辅助工具,能在合适的地方,吐丝喷气织网,而这张网,正是蜘蛛捕食飞虫的工具,吃饭全靠它(谁说只有人类会制造工具?蜘蛛也会制造工具)。蜘蛛织网,让人类最伟大的纺织家自叹不如;还有飞鸽认路回家的本领,都远在人类之上。不要以为人有多了不起,小小的病菌,看不见的病毒,随时都有可能将人杀死。

地球上的物种,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哪怕是微生物,对于人类,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能制肥,制药,制造酒精。就是那些毒蛇猛兽,也是上帝造的物种,一个都不能少。地球万物,组成生物链,食物链,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宇宙如此浩瀚,万物如此奇妙,自然如此美丽,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们一个至美至善的自然环境?人生活在其中,是不是应该感恩自然?是不是应该敬畏自然?是不是应该爱护自然?是不是应该顺其自然?

2.2我们有理由为人类的行为后果担忧2.2.1一把隐形的刀悬在我们的头顶

现在有一种不祥的趋势,让人担忧。由于人类的贪婪,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有军备竞赛,囤积大量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原子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还有常规武器。这些武器一经造出来,不能吃,不能用,躺在仓库里都是祸害。它会老化,会泄漏,要维护和处置这些武器,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有,人类制造出来的能源、化工、机械、纺织、建筑等产品,不管使不使用,它有一天都会变成没用的东西,变成垃圾,肯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这些东西,犹如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隐形的刀,随时都会掉下来。

这把刀的名字,叫熵增。

2.2.2熵增定律,从有序走向无序熵增定律说的是在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中,能量(热能)总是由高趋低(能量做功要利用温差),由高温趋向低温,最终趋向不能做功,不能利用。熵增用函数表示,就是能量(热能)与温度的比值,即S=Q/T,能量Q除以温度T,温度是由高向低的,温度降低,其商(熵)是增加的。这是熵增简单的字面的解释。用一句通俗地话来理解,熵增是没用的东西,是垃圾。

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中,当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之后,其物质形态是不可逆转的,其方向是沿著一个方向,由有用到没有用,从新鲜活泼,到死翘翘,从死翘翘,到有害。根据物质不灭的定理,有用的东西变为没用的东西,这没有用的东西总还是存在的。它的存在形式一是废气,不能做功的废气,以及不能做功的余热转移,造成地表增暖,造成温室效应,最终造成地球臭氧层的空洞,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二是废水,污染水源,让人不能饮用;三是固体垃圾,不能保存,只能掩埋。垃圾即使掩埋了,仍然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人类社会正是这样,人类制造的大量的能源、化工、机械、纺织、建筑等产品转化成不能逆转的废气、废水、垃圾,这些废气、废水、垃圾正在危及人类的生存,将人类逼得无路可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熵增。而熵增,是被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一手制造的。动物不会生产,不会使用能源,因而也不制造熵增。只有人,才会制造熵增。

熵增的过程,就是从平衡结构走向耗散结构的过程,从有序状态走无序状态的过程,就是从清洁走向污染的过程,就是从有用之物变成无用之物的过程,就是产生垃圾的过程,熵增就是污染的原因。有人认为污染是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副产品,实际上它是世界上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全部有效能量将转化成无效能量,最终转化成垃圾。看看当今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水泥森林,多么宏伟辉煌!但不要得意,从它建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熵增的过程,就开始了老化的过程。也许我们会认为建筑物本身不是垃圾,建筑过后剩余的残破的材料才是垃圾,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建筑物本身,建好以后,就开始了缓慢地逐步地变为垃圾的过程,直至有一天它被拆除和倒塌。想想整个城市的建筑要被拆除,需要付出多大的能量?建一栋楼付出的力,是不是等于楼塌下来的力?是不是等于楼拆除付出的力?至少在力学理论上是这样的,实际上当然会有不同,相同的一点是,建造和拆除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都是不可逆转的,有效能量最终都要转化成无效的能量,无效的能量,终究要成为垃圾。

人们对于熵增,对于「热寂」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人类如果不去扭转这种通向「末日」的进程,熵增这把隐形的刀就会掉下来,咔嚓一声,割断人类的脖子。

2.2.3污染的源头前天,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选择填空小测验,题目1「对身体健康维护,哪一项最重要?(营养)(药品)(睡眠);题目2「新能源,比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有不有污染?」(有)(没有);题目3「污染的源头是——(熵增)(人)(饭盒)。结果题目1有选(营养)的,多数选(睡眠);题目2几乎都选(没有),有两位同学选了(有),却说不出所以然;题目3几乎都选(人)。喜忧参半。题目1选(睡眠)是对的;题目2选(没有),错了,他们掉进了我设置的陷井,他们不明白,即使是清洁能源,仍然是有污染的,只是污染的程度轻而已。你一旦使用能源,结果仍然是熵增,仍然是污染,而且在制造过程中也产生污染,在使用前就已经释放了污染,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造成地表增温,这些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因素,同样破坏臭氧层。不管是什么能源,它的使用结果都是熵增,最终都是污染。题目3选(人)正确,虽然熵增也造成污染,饭盒也造成污染,但不是真正的污染之源,真正的污染之源是人。人不制造能源和使用能源,就不会有熵增;人不制造和使用泡沫饭盒,就不会有污染。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始作俑者,人不能将环境污染的责任推给物,人必须对环境污染负责。

既然,我们明白了污染的源头是人,那么,人就必须想办法治理污染,减少和消除污染。办法呢?不可能不使用能源,不可能不使用制造出来的产品,但我们可以减少使用能源,我们可以减少使用产品,我们节制消费可以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污染,我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污染,我们有序开矿制止乱采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减少污染,我们不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泡沫饭盒,也可以减少污染。我们生产生活一切行为,都应首先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人的因素第一,要做好环保工作,首先就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不是培养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培养所有人提高所有人的环保意识,只有做到全民重视环保,主动环保,全民节能减排,才能制止环境的恶化,才能逐渐地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不瞒你们,我几年前就已经写好了遗嘱,存在电脑里。我吩咐家人,我死了以后不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在太傅庙门前的浈江河里,原先那里有一条太傅街,后来拆了,我家就住在河边,我的青壮年时期是在那里度过的,我的孩子在那里成长的,我对那里有感情。我们死后不能污染环境,不能霸占土地,以前有一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后来,我妻子说她生前怕水,她的骨灰不想撒在河里,我就说,把我俩的骨灰埋到荒山上去,连骨灰盒都省了,挖两个坑,将骨灰垫底,种两棵树,不仅不污染环境,还美化环境。大家在网上有没有看到关于活死人墓的报道,那真的是罪过,占那么多的土地,还让不让后人活下去?有钱有权,难道真的就任性吗?难道就不应该理性一些吗?

2.3我们也有理由对人类社会的前景感到乐观2.3.1耗散结构理论,从无序走向有序人类难道就任凭自己的生存环境从有序走向无序,走向「热寂」,走向死亡吗?不会的,人类不会坐以待毙。有一种「耗散结构理论」,由比利时科学家比利高津创立(他对热力学有发展,后来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认为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存在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可能。耗散结构理论说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比如将冷水壶架在炉子上烧,水温加热到一定程度,即一定阈值的时候,就产生蒸汽,不断地冒出蒸汽,呈现一种平衡态,这个时候,蒸汽可以做功,可以利用了。我想,人类对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氢能的利用,是不是一种从耗散结构中,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努力呢?人类对环境保护所作的努力,是不是从无序走向有序呢?我想应该是的。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是怎么回事,比如热能从高温趋向低温,成为耗散结构,不能做功,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还在,在哪里?在温差,温差的变化,形成了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是怎么回事,比如风,风是耗散结构,我们制造风力发电机,重新将不能做功能量的存在形式——风利用起来,成为可以做功的能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理论受到一些启发,可以指导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环境保护。

2.3.2新能源新能源是对旧能源而言。旧能源指的是矿物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利用,是从有效能转为无效能,从平衡状态转化为耗散状态,从有序转化为无序。新能源指的是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氢能;新能源的利用是从无效能转化为有效能,从耗散状态转化为平衡状态,从无序走向有序。

就拿核能利用来说,它就有旧能源和新能源之分。现在的核发电厂,是用铀作原料进行核裂变,其利用率很低,按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其利用率只有千分之一,而且,其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处理废料十分困难,而且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所以,将现在用铀(钚)作原料的核能利用归于旧能源。将来,可能用氢(氢同位数氘)作原料进行核聚变,进行核发电,其质能转化利用率比核裂变高出数倍,而且不产生放射性废料,是一种清洁能源。因此,将氢作原料的核能利用归于新能源。(值得一提是核裂变过程与核聚变过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核裂变是由平衡结构转为耗散结构,分裂,产生废物污染;核聚变则是耗散结构转为平衡结构,聚合,不产生废物污染。我们从中能否得到一些启示?)

大海,是未来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每升海水中含0.03克氢同位数「氘」,大约34升海水可以生产1克氘,1克氘可以发10万度电,小轿车装满一油箱海水转换的能量(1升海水顶300升汽油,40升海水可以顶12000升汽油),几乎可以跑20万公里路程。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14年10月15日宣布,该公司已经设计出一个紧凑型核聚变反应堆,1年内将进行试验(其实他们已经进行过两百次点火试验),5年内将制造出反应堆模型,市场化大约需要10年时间。我们国家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比如神光1号和神光2号。如果能如期实现对氢的发电利用,不仅完全满足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而且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迈了一大步。(我在这里再说明一下,新能源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定义归类的时候,是把那些污染轻污染小的能源归于清洁能源,而不是说清洁能源一点污染都没有,熵增定律已经给所有有效能源带了帽子,它们最终都会产生污染。)

2.3.3消除污染的出路在于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熵增是污染的原因,但熵增是人为的,人要为熵增负主要责任。大自然本来是有自净的功能,有一句诗怎么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大自然的一种自净的现象。只是在人类制造使用能源、化工、机械、纺织、建筑等产品后,才开始熵增,开始有了污染。城市规模的无节制扩大,每增加一寸水泥地面,就减少一寸地面的自净功能;人均消费每增加一分,熵增就增加一分。消耗的能量越多,消耗的产品越多,污染就越多。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消耗的增加与温室效应增加是同步的,即使将来全部采用新能源,可以减少污染,但是温室效应却是无可避免的。

因此,节制消费,节能减排,废物利用,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方式,就是减少和消除污染的正确选择。提倡和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禁止使用难降解不能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泡沫饭盒,实现循环经济,就能改善被污染的环境,最终让大自然回归清洁美丽。事实上,欧美和东亚的一些先进国家,他们早已进入生态工业经济时代,环保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他们昨天对于环保所做的努力,就是我们今天和明天应该去做的。

2.3.4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人大会上讨论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什么是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绿水青山具有使用价值,金山银山具有使用价值,它们都是人类的财富,你是爱绿水青山?还是爱金山银山?我问过几位同学,有的说我爱绿水青山,有的说我爱金山银山,要我说,我更爱绿水青山。我跟同学们说过,你们这一代很多方面都比我们这一代强,唯独一个方面你们比不过我们这一代,这就是你们没有见过五十年以前的环境,那个时候的环境对你们来说是稀有的,它就是绿水青山。我们小时候到河里游泳,河水清沏见底,河底有青色的酱色的白色的还有各种花纹的卵石,河边是白色的沙滩。夏天的沙滩,滚烫滚烫的,有一个个圆锥形的小窝,那是「倒倒牛」的家。比绿豆大一点的东西,藏在沙窝底,它们十分的可爱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在沙滩捉倒倒牛,把它掬在手掌里,我们嬉闹,摔跤。。。。。。渴了,掬一捧河水下肚,清凉清凉的。还有那怪石林立的山,还有那古榕树,还有那鸡脚枣树上好吃的鸡脚枣,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花,美不胜收,站在高山顶上,望著山下的田野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人生感慨油然而生。八年前我曾经回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寻找我的旧居和母校,儿时游泳的小河,那是湘南的一条小河,是珠江的源头之一,遗憾的很,河水被污染了,黑得发臭,不见白色沙滩的踪影,绿水青山不再,让我心里隐隐作痛,找不回我童年的景象,让我十分的失望。今年清明节,回宜章扫墓。坐在火车上,偶遇一个我童年住的地方村子里的人,跟他聊了几个小时,从广州聊到坪石,他告诉我,现在那里的河水又开始变清了,牛皮厂和造纸厂都停了,有污染的工厂通通关停了,或者采取了治污措施。那里是珠江河的源头,这是好消息,咱们的母亲河治理工程,初见成效。绿水青山,比之金山银山,你要哪个?我是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总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只有绿水青山,才是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绿水青山,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是属于我们子孙后代的,不允许有人去破坏它,谁去破坏它,我们都要阻止。

我在讲这课之前说了,你们听了我这一课,我不阻止你们……省略号,你懂的。我相信你们是明白道理的,绝大多数同学是明白道理的,个别的,极少数的同学,虽然明白道理,但因为懒惰,而不能身体力行地参与环保行动,我也不会再讲他,我希望同学们去讲他,去帮他。我们很多人以为讲不讲环保的事,是个人的事,他不讲环保与我无关。是真的无关吗?他不讲环保,最终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环境恶化了,大家都受害。你讲环保,你不用白色泡沫饭盒,但他不讲环保,他用了白色泡沫饭盒,最终结果呢?要填埋,要占地,处理污染要花费纳税人的钱,这纳税人的钱其中就有你父母亲的一份在里边。一人不讲环保,就损害了他人损害了大家的生存环境,这是不是关我事?这是不是大家都应该出面阻止不讲环保的行为?有一句话,惧者生存,也就是说有危机感的人生存,没有危机感的人,将来会怎样,温水煮青蛙,死路一条,无路可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日本民族是有危机感的民族,他们时时防患于未然,他们的环保做得很好,我们中国现在都在向日本学习环保经验和环保技术。现在有的同学,还在偷偷地带泡沫饭盒进宿舍,有的用衣服遮盖,有的用纸盒装了,有的从走廊防盗网处递进来,不让我看见。我为这样的同学感到悲哀,自作聪明,实质上是懒惰,是缺乏环保意识,是自身的文明素质低下。一个文明素质低下的人,将来走入社会,领导会看不起,同事会看不起,有一天他自己也会看自己不起,一个消极的人,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将来有可能自暴自弃。环保意识,靠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培养,去提高。环保工作不是靠一个人能做好的,而是靠我们大家,靠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地去做。坚持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不使用白色泡沫饭盒做起。我曾经说过,广州现在找一个垃圾填埋场都困难,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都遭到地方的人反对,不环保都不行了,广州的垃圾都没地方倒了。如果我们注重环保,不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废金属可以回收,废塑料可以回收,废纸皮可以回收,废木头可以回收,剩下那些生活有机垃圾,我们把它集中起来,建一个有机肥制造厂,制成液体的和固体的有机肥料。可以运往乡下做农田的肥料,也可以在城市销售,用做种花的肥料。如此,还有垃圾剩下吗?还需要垃圾填埋场吗?还需要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吗?都不需要了。垃圾的处理,环保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环保的源头,就是我们不使用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泡沫饭盒,不能降解,不能回收,不能造肥料,唯一的途径就是填埋。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后人死了都没有地方埋,还会有泡沫饭盒的填埋之地?泡沫饭盒,危及环保。应该坚决地禁止使用。禁止使用泡沫饭盒,杜绝白色污染,不是小事情,是环保的大事情。抓好环保源头治理,后边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3.劳动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创造了人。自然界的动物,全凭掠夺生存,只有人,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这正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人通过劳动,学会种植植物,学会驯养禽畜,学会冶金,学会制造工具,学会纺织,学会建筑。人需要什么,就通过劳动去获取。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让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让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更美。人如果不劳动,骨胳不会强壮,肌肉还会萎缩,体内多余的脂肪积聚,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劳动能让人身体更结实。

劳动创造了艺术和科学。人在劳动过程中,自娱自乐,创造了音乐、绘画和文字,创造了文学、戏剧和电影等文化产品;人在劳动过程中,了解了自然的奥秘,创造了自然科学;人在劳动过程中,与人结成生产关系,从中领悟到社会发展规律,创造了社会科学;人在劳动过程中,即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世界,创造了思维科学。正是劳动,让人类享受了乐趣,获取了知识,脱离了迷信,蕴育了理性,进入了文明时代。

劳动对我们很有用,很重要,很光荣,很伟大。我们不要轻视劳动,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要连吃饭都要人家送到房间来。我们将来有钱了,或者有权了,发了,了不起来,但不要轻视劳动,不要歧视普通劳动者。比如我这个宿管员,我搞卫生是我的本职本分,但也请你们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往后边扔,后边有很多管道露出地面,不好清扫,你们要扔扔前边,我不是偷懒的人,清洁卫生是我的本职工作,我还是很乐意搞劳动的,搞劳动减了肥,人家花钱去健身房减肥,我不用花钱也能减肥,何乐而不为呢?

4.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命与水的关系,人离不开水,人离不开自然。人离不开自然,人的血液里流淌著对自然的情感,依山傍水筑巢而居,是人类理想的生活方式。都市的繁华与喧嚷,让人频添归依自然的念想。前些年盖高楼热衷于起名某某大厦,后来对大厦厌倦了,起名叫某某花园,随著对花园的厌倦,起名叫某某广场,现在对广场也厌倦了,起名叫某某湾。比如南沙的天玺湾、时代南湾,似乎离开了水,就不算高尚住宅小区。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性。

人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的生命的摇篮,人与自然唇齿相依,保护自然,人人有责,责无旁贷。

5、生命的意义同学们看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吗?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本书有几个主题,有劳动的主题,有爱情的主题,有战争的主题。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后来双目失明了,但他却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用今天的话说,他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男偶像,女偶像是卓娅。保尔.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作的斗争了。在当年,这些话能让人热血沸腾。即使是在今天和平建设的年代,仍然是有意义的,用今天和平建设年代的话来讲,人类的自由是人类最高的精神追求。人类的解放,即包括物质的解放,即从人类物质享有的匮乏中解放出来,也包括精神的解放,即从人类僵化的被束缚的思想窘境中解放出来,人不再成为物质和精神的奴隶,能够任性地随心所欲地无忧无虑地生活,这无疑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的境界。说到这里,我还推荐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我的二哥二嫂》请大家看看,这是一部让我感动哭了好几次的电视剧,里边,不仅仅是歌颂了人性美,更重要的让我重新审视我们的追求,物质的追求固然重要,但精神的追求同样的重要,没有精神追求,我们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大家有空看看吧。

生命的意义,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精神财富的追求。生命不仅要存活,还要快乐,因此,精神的追求对于生命来说更重要。我们将「追求」这个词换成「爱」,更能表达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爱,爱自然,爱劳动,爱人类,爱人类美好的事物。爱自然,就要去保护自然;爱劳动,就要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爱人类,就要爱所有的人,爱人类美好的事物,就要明辨是非,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爱。要懂得爱,就要学习。因此,爱自然,爱劳动,爱人类,爱人类美好的事物,还要加上一句爱学习。爱是尊重,爱是交流,爱是分享,爱是创新,爱是和平,爱是永恒。只要有一颗爱的心,我们看什么都美。我们要克服人类自身的弱点,抑制自己的懒惰和贪婪,学习要勤奋,工作要敬业,环境要保护,与人要友善,生活方式要健康,在完善自身的同时,追求社会的完美。

如此,我们才正确把握住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

李冀章20015年4月25日晨定稿,下午1:20讲座用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