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

一颗爆炸了的恒星,

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与

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

这可能是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

你的一切都是星辰!」

——劳伦斯·M·克劳斯

噩耗!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去世了。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吃午饭,一口米饭就这么挂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我向四周看了看,人群依然嘈杂,一切都是那么地不真实。

这个伟大的科学家,竟然选择在今天,和人类告别。

3月14日,是爱因斯坦的诞辰。

我惊异于历史的巧合,但我更相信历史的灵性。这样的巧合,是伟人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重要信息。

01

一颗星星逝去

意味著另一颗星星的升起

不必因为一颗星星的陨落而沉溺于悲伤。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劳民人民的导师,卡尔·马克思去世了,举世震惊。

1932年3月14日柯达相机发明者伊斯曼自杀身亡。

1993年3月14日参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最后一位老人喻育之逝世,享年104岁。

1996年3月14日中国著名音乐家,被成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逝世。

而今天,3月14日这个日子又多了一个意义,这是宇宙之王霍金离开人类,飞入宇宙的日子。

作为人类,我们悲痛于一位又一位伟人的离去,可我们也看到,

1804年3月14日奥地利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给世界带来了美妙动听的圆舞曲。

1879年3月14日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出生了,从此,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开创了新的纪元。

1897年3月14日国画大师潘天寿出生,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用画笔记录美的人。

1928年3月14日和1934年的3月14日美国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和尤金·塞尔南相继诞生,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因为他们又前进了一大步。

1965年3月14日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出生,在人类平权运动上,又多了一位先行者……

每一个日子都是千千万万个日子中的一天,但每一天都不是平凡普通的日子。

很多人的出生和死亡给3月14日这个日子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但对于我们来说,过好每一天,对未来怀抱著希望,是对每一位伟人的到来或离去的最大抚慰。

因为他们正时刻不停地给我们传达著同一个信息——不要惊慌,伟人会离去,伟人也会降临。

02

所有的存在都是

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随著人类对宇宙奥秘探索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宇宙之浩瀚,人类之渺小。望著星空,人们常常陷入恐惧——如果没有了伟大的事物赋予我们生存的意义,人类究竟算什么?

▲飞行器「旅行者1号」拍摄的地球「自拍照」。照片偏上方有一道左上-右下方向的黄色光线,在这黄色光线的中间有一个隐约可见的淡蓝色小点就是地球。

知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针对这张照片说了一段话,这段话足以列入人类文明史,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超级巨星、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是啊,我们都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恐惧伟大的离去。

▲Orion Dreamy Stars图源:NASA

03

我们都是

时间的旅行者

没错,时光太长,宇宙太大,而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所以我们迷失于自我的浮生一梦中,看不到时间给我们的启示。

还好,我们足够幸运。

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

我们和霍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伟大如他,早已穿透了时空的限制,孤身一人,跳脱出肉体的束缚,起舞于茫茫无边的宇宙间。

他带领我们穿透宇宙的黑暗,看到人类光明的未来。

其实,人类一直都是幸运的。每当人类陷于迷途的时候,总会有伟大的人跳出来,告诉我们生之意义。他们挥舞著智慧的宝剑,带领众人披荆斩棘,跨越上帝留给我们的一道又一道坎。

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告诉我们每个物体都会互相吸引;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特斯拉带来了无线传输电能技术,

让我们即使在黑夜里也能看到光明;

诺贝尔不仅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还给后人铺平了科学探索之路;

达尔文写出了《物种起源》,

回答了人类从何而来的天问…

而现在,霍金也完成了他的使命,

该把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个人。

▲哈勃极端深场(XDF)——迄今最深远的宇宙图像,也是史蒂芬·霍金首页背景图

Credit: NASA; ESA; G. Illingworth, D. Magee, and P. Oes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R. Bouwens, Leiden University; and the HUDF09 Team.

也许我们应该说,那些伟人们都只是换了个地方,

更加自由地探索宇宙去了。

大半辈子不能说话、不能动的霍金,

这次终于挣脱了肉体的束缚,在宇宙里自由地遨游。

去吧,伟大的人,

以后我们再见于宇宙与星空之间。

图片:网路

版式设计:Ivan

今日主编:闪亮亮的艾口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