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公告稱研發出新型催化劑,可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延長電池壽命,拓寬電池使用的溫度限制,確保其在寒冬也能正常啟動。受此刺激,燃料電池概念股集體拉升,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也蠢蠢欲動。在純電大行其道的環境下,氫燃料電池如同一股清流,準備逆襲這個一家獨大的市場,未來新能源汽車到底走哪條路?

鋪墊開始,氫燃料電池汽車要上位了?

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布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預計到2030年,全球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將達到1000萬輛至1500萬輛。

與之對應的數據是,國際能源署: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第一,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1.25億輛。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新能源領域的權威專家歐陽明高表示,「氫產業鏈將從制氫、儲氫、運氫到加氫,再加上燃料電池產業,構成了很長的產業鏈,也是新能源黃金產業鏈。」簡單說,與鋰離子電池和純電動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前景更好。

「氫燃料電池目前有很多突破性的創新和專利,且具備空氣污染較小、技術相對成熟等優勢,但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其發展進程。」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一旦成本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未來氫燃料電池技術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政策層面,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動已經要開始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在2019年正式實施「十城千輛」推廣計劃。整車企業最為關心的補貼層面,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同時地方單車補貼額不超過國家單車補貼額度的100%。

時間不同,套路相同。這與多年前推廣電動汽車的思路如出一轍。

開始搶肉吃,哪個廠商好日子來了?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方向,日韓走在我們的前列。當然,我們國家也形成了以大學研究院為主體的氫能源燃料電池研發機構群,諸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那麼,如果氫燃料電池汽車又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重點,那麼,接下來又有哪些企業受益呢?

這一次,中通客車、長城電工、鴻達興業、雄韜股份、雪人股份、大洋電機、華昌化工等,這些企業應該是得到了利好。同一個產業鏈條之下,上汽、長城、長安(怪不得長安在等),宇通、福田、中國重汽等等都有所準備。

也就是,在接下來的一波紅利中,這些企業可能會最大受益。不過,純電的發展中經歷過騙補,對有些企業來說,氫燃料電池汽車方向是對了,但操作的思路是不變的。

最後,有點佩服日本人的思維前瞻性。據豐田會長內山田竹志(71歲)預測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銷售比例達到30%是不可能的。不過,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也有兩大瓶頸:燃料電池整車成本過高、加氫站數量較少。這又該如何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