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关子陌

前几天,霍启刚在微博上晒出的一组图片登上了热搜榜,引来大批网友赞叹。

图片中的他与妻子郭晶晶、儿子霍中曦,头戴遮阳帽,卷着裤腿儿,穿着人字拖,在稻田里插秧,满腿的污渍和泥泞配上一家人的笑脸,竟毫无违和感。

在辛苦劳作之后,一家三口还在村民家里吃起了农家饭菜,面对粗茶淡饭却也一脸满足。

微博底下,网友一片叫好,直言郭晶晶和霍启刚的教育方式特别好,对儿子一点都不娇生惯养;称赞霍启刚是豪门中的一股清流,是最接地气的富三代,真正的贵族。

这并不是郭晶晶和霍启刚第一次带孩子出去体验生活了。

他们没有仰仗着不菲的身家,一味地在孩子身上砸钱,更不会将各种名牌堆砌在孩子身上。

相反,一家三口都穿得朴实无华,郭晶晶则多次被媒体拍到在路边摊选购单价几十元的童装。

身在豪门世家,却始终儒雅低调,不但没有挥霍成性,反而身体力行,带着家人一起践行简朴,为孩子树立榜样。

他们不仅给了孩子最好的陪伴,还言传身教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令人佩服的,莫过于,明明有放纵的资本,却选择了克制。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拥有什么样的父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能够飞得多高、走得多远,而这些,和金钱无关,只和父母的格局有关。

正如吴军老师在《见识》里说的:「一个孩子能走到什么程度,跟父母有很大关系。」

拥有一个大格局、有远见的父母,孩子的未来也不会太差。

真正的豪门富家,并不仅仅是富在金钱,更应该是富在学识、人品、教育;

真正的富养,并不是一味砸钱,而是身体力行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股神巴菲特说:「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

因此,他不但自己吃苦,也让孩子吃苦,学会自食其力。

家里的豪车从不接送孩子,要想得到零花钱,孩子们必须用扫地、擦窗户、给花草施肥浇水等家务劳动来交换。

成年后就不再给零花钱,即便是创业,巴菲特也让孩子自己去找银行贷款。

正因为这样,巴菲特的三个孩子,从小就知道钱要靠自己赚的道理。

被誉为音乐界的「沃伦·巴菲特」的彼得前几年出版了一本书《做你自己》,他的父亲巴菲特在给他的序言中写道:

「彼得的人生全凭他自己打造。他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个人财富或荣耀,而是对广阔世界所做的贡献。」

事实上,彼得的人生的确全凭自己打造。

19岁,彼得投身音乐创作,身无分文的他求助无果,没有得到父亲资助,只好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为人们提供录音服务,每小时35美元,每周赚一两百美元勉强度日。

30岁,他想向父亲借钱换大房子,巴菲特却说:「你应该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把贷款还上。」

于是他只好自己咬牙贷款买了房。

后来,彼得想把音乐舞蹈剧《魂》推向巡回演出,他再次向父亲借钱,巴菲特又说:「你先去筹到90%的钱,剩下的10%,我再借给你。」

于是,彼得只好四处筹钱并向银行贷款。

为此,他一度被调侃为「世界首富的穷儿子」。

巴菲特看似对儿子小气无情,实则留给彼得的却是一辈都花不完的精神财富。

正如彼得自己所言:

「父亲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让我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父亲的爱不是金钱而是信任。」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懂得对孩子在物质上克制,在精神上慷慨。

多少父母,总想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累不能让孩子受累,于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最后换来的却是一个只会啃老的巨婴。

殊不知,温室里的花朵被保护得越好,就越经不起社会上的风霜雨雪。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财富是流动的,权利并非永恒。

给孩子留下的人生最宝贵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创造金钱的能力和一生承袭的教养与精神内涵。

纵使家财万贯,也要培养孩子自食其力,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易,财富并非凭空飞来。

反观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生在普通的家境,却过着「富二代」的生活,养尊处优,少时不知柴米贵,长大不知天高地厚。

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

去年底,22岁男生留学两年败光200万的新闻震惊网友。

败光家中积蓄之后,他就选择弃学。

其实,他的啃老败家早就有迹可循。

从小就被溺爱的他,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想吃饭,奶奶就会给他喂到嘴边;不想上学,大人就会想着法子为他请假;热衷打游戏,也是被纵容一打就一整天。

不得不承认,正是父母的有求必应,才让孩子有了骄纵蛮横的资本。

电视剧《知否》中林小娘的一双儿女,也是典型的被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耽误的孩子。

两个孩子凭借着受宠的母亲和父亲的偏爱,成日在家里耀武扬威,有恃无恐。

儿子盛长枫目中无人,不求上进,只知吃喝玩乐。而女儿墨兰则完全承袭了林小娘的做派,小肚鸡肠,娇惯成性。

最终,两人不但在家族里遭人嫌弃,人生境遇也都不如盛家其他几个子女。

这不禁也让我开始反思,为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又该为孩子留下些什么?

房子、车子、票子,都不应该是我们执着考虑的范畴。过渡的溺爱和物质满足,只会毁掉一个孩子未来。

坐吃山空不如白手起家,那些消耗性的财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反而可能会由此成为孩子跌入深渊的加速器。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曾经说过一段话:

「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精神的富足、灵魂的高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在他未来的人生之路中成为指引前行方向的灯塔。

当我们抛弃一味的物质满足,而选择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去影响孩子的言行,树立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时,孩子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富足。

去年,邻居家的小锦拿到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升学宴上,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说出的一番话更是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这份录取通知书看起来轻飘飘的,在我心里却沉甸甸的,它凝结了父母对我付出的心血,我首先要感恩的是我的父母。」

初二那年叛逆的小锦结识了学校周边的几个小混混。

从那以后原本乖巧懂事的小锦染上了抽烟赌博的恶习,还经常逃课泡在网吧打游戏。

被学校通报批评了好几次后,老师也叫来家长委婉劝退。

思索再三后,父亲决定给他办理休学,然后带着小锦回家务农。

父亲对小锦说:「你不想读书也行,那就回来子承父业,家里的几亩田地以后都归你种。」

于是,小锦只好跟着父亲上山砍柴、下地干活。

浇水、施肥、打孔、挑粪、插秧、犁田……就这样,他顶着烈日,一样不落地将父母平日里劳作的艰辛都体验了个遍。

结果,一个月不到,他就哭着请求父亲让他回去上学。

村里的人都说小锦父亲的教育方式够狠够绝。

可是,父母如果不狠下心让孩子去体验生活中的凄风苦雨,又如何让他长成参天大树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在纸上作出一幅精彩的水彩画,需要家长的指引和教导。

好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

如果只是给孩子一个身份或一笔财富,就任由其野蛮生长,那么孩子终会长成你无法接受的样子。

俗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当一个复印件出了问题,大部分责任自然要归咎于原件。

记得周国平说过:

「我深信,薰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薰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睿智的父母,都很有远见,他们目光长远,不拘泥于眼前,懂得克制自己对孩子的爱,舍得让孩子适当吃苦,更明白如何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去成为那样的人吧。

不一定要家财万贯,却始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这便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就像教育家斯宾塞的说的那样: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End-

作者:关子陌,专栏作者,完美主义的文字爱好者,左手生活右手梦想的斜杠青年,能柔能刚能至善,有情有义有才情。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