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一位老年高血壓患者下肢出現了明顯的水腫。開始,老人認為是疲勞所致,可水腫不斷加重,在我的建議下到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經過專家的診治,老人的水腫的原因查明了。原來,這位老人一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絡活喜)治療高血壓,水腫是這種葯的副作用的導致的。醫生讓老人停用了氨氯地平,改用其他降壓藥後,老人的水腫逐漸消退。

無獨有偶,另一位高血壓患者一直服用硝苯地賓士療,幾年後也出現了下肢水腫,但沒有引起注意,導致水腫逐漸加重,並出現腹脹、胸悶、氣短癥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腹腔內出現大量腹水,胸腔也有積液。醫生排除了肝硬化、腎臟疾病後,考慮為降血壓藥物硝苯地平的副作用,為他改用卡托普利、復方利血平兩種葯控制血壓,並分3次從其腹腔中抽出了大約6000毫升腹水,同時給予利尿治療,患者的水腫等癥狀才逐漸消失,身體逐漸好轉。

所以需服藥控制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有些降壓藥在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同時,可能導致水腫。其中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引起水腫的報道葯多,有文獻報道其水腫的發生率大約為5%-28%。

降壓藥引發的水腫與藥物劑量有關,劑量越大,發生率越高。每個人對不同的降血壓葯的耐受性不同,相比較而言,老年人、女性、肝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更容易發生水腫。水腫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雙下肢,但嚴重者水腫可波及全身,甚至導致心包積液、腹水、胸水。這樣嚴重的水腫大多是下肢水腫未引起注意而逐漸加重導致,雖然少見,但危害嚴重。

因此,服用降血壓葯的患者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下肢水腫,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把所服用藥物告訴醫生,請醫生幫助診斷。如果確診水腫為降血壓葯所致,醫生會根據情況及時更換降壓藥物,改變治療方案,此後,水腫就會逐漸消退。

│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蔡晧東/文,鄧夢玲/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