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但也需要与时俱进。

跪拜礼和磕头礼都是传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乡味浓厚点地方还存在著。

尤其是在重大场合,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礼仪内容和环节。比如结婚,老人过寿,亲人葬礼等仪式上都会行大礼。

但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采用鞠躬、敬茶、敬酒、献红包的方式来取代比较合适。

因为对老人的尊敬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磕头这一种。

老人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

听话照做,最让老人开心了,老人需要的是关心,是孩子的一张笑脸,是热情的相拥,有时候也会是一个问候的电话,一声亲切的称呼。

尊重老人是我们每个人的必备课程,好好完成这堂课的内容,做好自己的作业。这就需要用我们的行动来证明。


谢谢邀请。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渊源流长,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年伊始的日子里把第一个吉祥如意的祝福送给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的父母,行磕头拜年的表达方式,应该传承下去,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记住这种拜年的方式。

为人父母,方知父母恩。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照顾好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啦。

好的传统习俗必须传承下去!


谢邀,老农认为拜年这个传统应该继续传承,但拜年的方式要根据长辈的意愿而定,有的老人喜欢晚辈跪拜,也有的老人思想比较开明,听儿句祝福的话就很满足足。

以老农来说,老母亲八十多岁,喜欢晚辈行跪拜礼,所以老农每年都是以跪拜给老母亲拜年,而我的孩子我从不让他们给我以这种方式拜年,说一句祝福的话即可。


好的传统必须要继承下去,中国是一个十分重孝道的国家,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都不稀奇,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给长辈磕头也是孝道,

父母长辈都不容易,不忘他们的养育之恩,一年只磕这一次头,算是回报他们的一点点心意,这也是一种礼仪,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万万丢不得


中国是儒教文化,虽然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礼」作为文化特有内涵和形态,当然非常重要,但并非一切就是都符合社会发展,而必须要在发展中得到修饰完善,所以说,我们的所有文化与所有事物一样,也会存在糟粕,那么礼仪动态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语言祝福,简单而便利。磕头,是礼仪的一个动作,没有必要将此拿到一个台面来主张。所以,我认为亲情应更注意内涵,而没必要履行个动作。


早就不兴跪拜磕头式拜年了,拱手礼(份称作揖)因其简单易行已经事实上淘汰了跪拜礼。即使提倡继承跪拜礼,或者说应该去传承这传统,估计也没什么效果,毕竟这是个很私人的行为,是个人自由。强推易引起受众反感,不过大多数人应该对他人行跪拜礼是持理解包容态度的。


谢邀!小辈在年初一早给长辈三跪九叩头这↑传统不应废除,应保留。但平时在我们家只是小不点(幼儿)图节日喜氛和找乐,目的叫长辈多给红包,略大的小辈(上小学,中学)就不愿意了,有的直接叫长辈或喊爷爷,奶奶好或者阿公,阿婆春节好!此时长辈开始分发红包,在我们合肥一般在吃年饭前进行。初一老传统双手拱礼(平辈,邻里,单位拜年)互双呼:节日好,安康吉祥!


每个地方的行礼方式都不同,主要是开心就行


谢邀。该不该您说了算。


讲究些礼节是正确的,从小给该孩子立下些规矩,孩子也习惯,大人也高兴。可是,这些礼节荒芜了,重新做起也不容易。还是顺遂自然吧。孩子能起床一起吃个饺子,也就OK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