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名家点评: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通行的《红楼梦》(即「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系统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在无更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

这首诗句句说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说人。「琴边衾里两无缘」,是说黛玉和宝玉没有夫妻恩爱的情份,白白地恋爱一场。「晓筹不用鸡人报」,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第七十六回写湘云去潇湘馆过夜,湘、黛二人同时失眠,黛玉说:「我这睡不著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黛玉多病、多愁、多泪,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点。最后两句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

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宝玉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名家点评:

谜底是镜子。

有的早期《石头记》抄本上没有这首谜语,而且又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的《挂枝儿》中,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后人增补的。

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谜语,为打灯谜的聚会增加了兴味。贾政看后连说:「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待贾母告诉他是宝玉作的,他才不言语了。

红楼梦诗词之宝钗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

名家点评:

谜底是竹夫人。这是一种用竹蔑编成的夏季抱著取凉的器具。

这首谜语也不见于某些脂本,故有人认为不是出自曹雪芹笔下,为后人所增补。

谜底无深意,但谜面的字句从当时人看来都是十分「不吉利」,特别从一个年青的女孩子口里说出来,更其如此。谜语显然是预言宝钗同宝玉的婚姻生活很短暂,不能白头偕老。所以贾政看后,心内自付:「此物倒还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接著就烦闷悲戚,劝了贾母一阵酒,就退出去了。

有的研究者认为,以宝钗大家闺秀的身分和平日种持守「礼」的态度不可能去写「恩爱夫妻」这类的话,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可见,这首谜语为后人增补无疑。

惜春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名家点评:

贾政猜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答:「是「。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

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作者充满悲悯、同情。出家修行,可以成佛作祖,永生不死,这不是绝大的好事吗?可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真正相信?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而已。「性中自有大光明」是带有苦涩味道的解嘲的话; 「听佛经」、「沉墨海」等句才见作者的真情。试看前面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写得多么惨淡凄凉。

红楼梦诗词之探春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名家点评:

贾政猜是「风筝」,探春笑答:「是「。

作者每写及探春命运时,总用风筝暗喻。她的判词前面著两人放风筝,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凤凰风筝被风刮走,这首谜语又是说的风筝。探春的命运犹如断线风筝,将要远嫁他乡。

红楼梦诗词之迎春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名家点评: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谜面的语言句句双关。

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红楼梦诗词之元春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名家点评:

一响而散的爆竹,恰好是贾元春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这已毋需多说。《红楼梦曲》中元春曾以自己的死为鉴,劝父亲赶快从官场中「退步抽身」,脱免即将临头的大祸。可见,她的早死,实在与她所依仗的势力在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的勾心斗角中失势倒台有关,而并非象续书中所说的因「圣眷隆重,身体发福」,「偶沾风寒」,遂成不起的。这样,在她入宫为妃、煊赫飞腾之时,敌对政治势力亦即所谓「妖魔」,因贾家忽然得到皇亲为靠山而曾震恐得「胆尽摧」,也就不难理解了。见到过后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说元春之死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戚序本第十八回批),正可帮助我们理解贾府「一败涂地」的真正的政治原因。

红楼梦诗词之贾政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名家点评:

贾政念出这首谜语后,立即把谜底告诉宝玉,暗示宝玉告诉贾母,所以贾母一「猜」便著:「是砚台!」

这首谜语和贾政的身分相称。他从封建阶级的标准说,还算有「德」,同乃兄大恶棍贾赦作风不同,不膘不赌,恪守「忠孝」之道,俨然是位道学先生,这就是「身自端方」。在维护封建阶级利益和贵族家庭传统上,他是死硬派,对宝玉的「叛逆」行为深恶痛绝,把宝玉打得死去活来,够得上「体自坚硬」了。他虽然并无才学,还硬撑著一副读书人的架子,仿佛和笔、砚结下了多么深的情缘,有些令人作呕。这样一个封建家长作这样一首一本正经的谜语,即使人觉得正常,同时又觉出一些讽刺意味。

红楼梦诗词之贾母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猴子身轻站树消。

名家点评:

贾母谜的寓意在于暗示将来所谓「树倒猢狲散」(谜底「荔枝」又可谐音「离枝」)。这句在秦氏托梦、预言贾府后事时郑重提到过的俗语。作者并非随便拈来,而是有生活真实作为基础的。这对稍知曹氏家世的人来说,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它曾是曹雪芹祖辈的一句口头禅,在亲友中,几乎无人不知。如施瑮就有「廿年树倒西堂(曹寅的斋室)闭」的诗句,注云:「曹楝亭公(寅)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桦腹转。」(《隋村先生遗集》卷六第十六页《病中杂赋》)。这当然只能证明小说取材于生活,而不能把小说看作家传。在小说里用第一个谜(前贾环的谜与此无关)来暗示这句俗语,正为了先点整个贾府的命运。按我们理解,大树实际上就是靠朝廷庇护著的这个封建大家庭在政治上所取得的特权和地位。而在贾府上下层层宗法等级关系之中,「老祖宗」贾母是处于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长,如果用这句俗语来比喻,她恰似一只站在树梢头的老猢狲。

红楼梦诗词之贾环谜语

出自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名家点评:

第二十二回书中写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同时荣府的小姐、少爷们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纪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元妃还批评贾环这首谜语「不通」,根本没猜,贾环十分难堪。据贾环说,他这首谜语的谜底,一个是枕头,一个是房脊上的兽头。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